一位拥有人工智能专业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在一家500强家电企业从事工厂端信息化工作,主要负责BI看板开发。虽然工作稳定,提供食宿且准时下班,但薪资低于互联网行业,且面临行业效益下滑和岗位优化风险。目前面临个人成长停滞、工作内容转型(从纯BI到项目管理)的挑战,对未来发展方向感到迷茫,在深入技术或转向项目管理之间犹豫不决,寻求职业发展建议。
📊 **技术成长瓶颈与行业前景考量**:作为工厂端唯一的BI看板开发人员,尽管工作压力小,但缺乏技术深度和广度,代码编写随意,个人成长受限。同时,对制造业信息化的“下坡路”担忧,导致在深入数据开发和分析的技术路径上产生疑虑。
📈 **职业路径选择的困境**:在技术和项目管理两条道路之间摇摆。技术路径可能面临行业发展瓶颈,而项目管理路径则可能导致个人被公司业务深度绑定,限制了长远发展可能性。
🏠 **工作环境与待遇的权衡**:目前工作提供食宿,双休且准点下班,薪资虽不高(到手12k),但相对稳定,无短期优化风险。然而,长期来看,三年内涨薪希望渺茫,五年后存在岗位优化风险,且周围同事年龄层较大,感觉自己被视为“刚毕业的小孩”。
🔄 **工作内容转型带来的不确定性**:近期开始接触供应商进度跟进等项目管理类工作,预示未来现场工作将增多。这种工作性质的转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但如何在新领域中找到自身价值和发展方向,是当前迷茫的关键。
去年双一流硕人工智能专业毕业,校招进了佛山某 500 强家电做偏工厂端信息化。主要工作就是做 BI 看板,收集各部门的需求,大概就是从数仓里找到各系统某块数据的底表,加工一下,做成 BI 看板。相当于纯 SQLboy 了。同时也会根据现场需求,写写技术文档,然后招标,去改造产线提升信息化水平。薪资相比同学进互联网公司的要低,到手 12k 左右,但是提供食堂和单人公寓,相当于包吃住了,同时双休且日常不加班准点走,就也还好。近三年没有优化的风险,但是我所在的产司(事业群-事业部-产司-工厂)效益不行了,大概率三年不会涨薪,5 年有岗位优化风险。制造业也基本不卡 35 之类的,周围都是 3 ,40 岁的,虽然我 28 了但是都拿我当刚毕业的小孩这样子。
目前问题:1:产司就我一个人做 BI 看板,挂在精益部门,同事都是搞现场的。所以坦白讲没什么压力,但是也毫无长进,写的代码随心所欲的。
2:这两个月开始也给我安排一些现场的工作了,跟进供应商进度的项目管理类工作,之后会越来越多现场的。
有点迷茫了,自己想了一下方向
1:深入去学数据开发、数据分析,走技术这条路。但是感觉这个行业好像也下坡路。
2:走项目管理,但是感觉绑死公司了。
个人眼界实在看不长远,还是希望能听听各位大佬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