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揭示了在医疗检查和家电消费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作者在一家民营医院进行肠镜检查时被告知存在多处息肉,需高额手术费用,后经市三医院复查确认并无异常。另一件事是为母亲购买电视,京东送货不包安装,另行预约安装费高昂,而镇上家电维修师傅收费更低,且购买的HDMI线价格也偏高。这些经历引发了对服务收费、信息透明度和消费者权益的思考。
🏥 医疗服务收费差异与信息不对称:作者在民营医院被告知需要高额手术费用,后经公立医院复查并无问题,凸显了不同医疗机构在诊断和收费上的差异,以及消费者在信息获取上的不对称性,容易导致不必要的担忧和开支。
💡 家电安装与额外服务收费:购买电视时,京东的“送货上门”不含安装,单独预约安装费用较高,而本地家电维修师傅的收费更具性价比,这暴露了平台服务边界不清和额外收费项目可能存在的价差问题,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前详细了解服务条款。
💰 消费品价格透明度与议价空间:新电视所需HDMI线被收取了70元,这一价格可能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尽管最终因母亲不愿退换而作罢,但也反映出在某些消费场景下,商品价格可能存在不透明或议价空间不足的情况,提醒消费者注意比价和了解市场行情。
⚖️ 消费者权益与信息辨别能力:通过上述两个事件,作者强调了消费者在面对医疗和消费服务时,应具备辨别信息、多方求证的能力,并关注服务细节,以避免潜在的陷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原文链接: https://news.mydrivers.com/1/1079/1079397.htm
由此想到近期的两个身边事
1.年初想做一次肠镜检查,刚好有个朋友在一家民营的肠镜专科医院上班,团购的基础上还能给我折上折,而且我网上搜了这家医院风评也不差,做检查也不贵。做完以后医生跟我说我肠道里有一片区域挨着长了 10 多个小息肉,要做手术,按颗数收费,预计要花五六千。把我吓得去市三医院复查,三医院的医生说翻来翻去找半天都没找到。
2.上个月给我妈买了个 TCL 的电视,京东送货上门看了屏幕没有磕碰把电视放床上就走了,不包安装,安装要另外单独约,安装费 50 元(后来才知道买的时候应该选“包送包安装”,但是安装费也是 50 元)。于是我妈找了镇上一个修家电的去我家安装,上门安装费 20 元。之前那个旧电视是三个圆头的那种数据线,新电视只有 HDMI 接口,卖了一根 HDMI 线给我妈,卖了 70 元,合计 90 元。那人走了以后我妈才打电话给我说的,我说把那个线退了我给她寄一根回去,她说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