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时间干了两个月,希望大家给些建议:产品链接: https://stillroot.app

我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一直面临几个思考上的问题:
- 想法太碎片化:解决问题时经常有灵感,但都是零散的片段,很难形成完整的方案缺乏系统化整理:这些碎片化的思考从来没有被系统地组织过,更谈不上进一步发展,基本都沉睡在笔记软件里。AI 对话无法沉淀:和 AI 讨论问题时,虽然能获得启发,但这些对话本身是无根的浮萍,关掉窗口后就很难再找回完整的思路。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这样的痛点。
所以,我开发了 StillRoot——一个能把这些碎片想法和 AI 对话都沉淀下来的笔记工具,让 AI 能真正基于你自己的思考,帮助你把问题想得更深、更透。
| 核心能力 | 描述 |
|---|---|
| 多频道笔记 | 采用时间线形式记录想法,每个频道都是独立的主题容器,支持 Markdown 格式 |
| 新增笔记实时同步 | 任何设备上新增的笔记都会实时同步到所有设备 |
| 笔记驱动的 AI | AI 深度理解你每个频道里的所有笔记内容,回答完全基于你的既有思考和知识沉淀 |
| 上下文灵活选择 | 对话时可自由选择一个或多个频道作为 AI 的上下文来源,精准控制 AI 的知识范围 |
| AI Agent 笔记管理 | Agent 具备操作权限,能够为你创建、读取和管理笔记 |
| 主流 AI 模型支持 | 支持包括 DeepSeek 在内的多种主流 AI 模型,你可以选择最适合的模型 |
| 全局搜索 | 跨越所有频道,快速定位你的任何笔记或对话 |
| PWA 支持 | 支持渐进式 Web 应用,可安装到桌面和手机,提供接近原生应用的体验 |
为什么 StillRoot 不一样?
传统的笔记工具只是静态的记录容器,而 StillRoot 是一个会和你一起成长的思考伙伴。
当你在某个频道里积累想法时,AI 会深度理解你的思考脉络。你们的每一次对话讨论,其有价值的成果都会在 Agent 的加持下轻松沉淀为新的笔记,成为你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这意味着:
- 思考不会断线:几天后回来,AI 还记得你所有的上下文记录负担大大降低:不用手动整理,AI 帮你把讨论精华转化为结构化笔记 认知持续进化:你的笔记库会随着使用越来越聪明,真正成为你的"第二大脑"
它不是替代你的思考,而是放大和延续你的思考。
目前产品还在快速迭代阶段,一些细节功能还在完善中。期待你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