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京东物流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将以2.7亿美元从母公司京东集团手中收购旗下本地即时配送业务,包括达疆与达盛两家全资子公司。公告一出,京东物流股价应声上涨超过3%,收盘报12.99港元。这笔看似集团内部的资产转让,实际上标志着京东在本地生活赛道的一次关键落子。
这笔交易的主角,正是曾经的“达达快送”。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即时配送平台,曾与美团、蜂鸟并肩竞争“最后一公里”的速度,如今正式归入京东物流体系,完成私有化的最后一步。今年年初,京东向达达发起每股ADS 2美元的收购提案;6月,交易获股东大会批准;如今,核心资产顺利转手,达达正式加入京东物流版图。
在京东的视角里,这是一场关于“速度”的战斗。随着外卖、即时零售的崛起,电商竞争已不再局限于网页端的价格,而是延伸到了消费者家门口的时间。美团的上门业务、阿里的淘宝闪购和蜂鸟网络、抖音的小时达体系,都在重新塑造城市物流格局。而达达,正是京东在这场即时战中关键的一块拼图。
根据公告,京东物流将全资控股的达疆和达盛纳入旗下,两家公司正在运营达达的核心即时配送业务。京东物流表示,这笔收购将帮助其拓展服务组合,提升“最后一公里”履约能力,并在仓储、干线与末端配送之间形成更紧密的协同。
从业务来看,达达的表现并不亮眼。2024年,达达营收96.6亿元,同比下降8%;净亏损20.38亿元。即便如此,达达的即时配送业务“达达秒送”依然增长显著,收入同比增长44.6%至58亿元。它的全国网络已覆盖2800多个县区,每天可处理上千万订单,这让京东在即时零售和外卖领域有了更充足的底气。
京东近一年在本地生活上的动作频频。今年2月,京东宣布正式进军外卖市场,并开始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截至二季度,全职骑手人数已超过15万。“6·18”期间,京东外卖单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平台商家超过150万家。
随着业务整合推进,原“达达事业部”也完成更名,成为京东“本地生活服务事业群”,涵盖秒送、外卖、酒旅、家政等业务。原达达负责人郭庆继续掌舵,直接向京东集团CEO许冉汇报。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京东正在将即时配送和本地生活正式纳入集团核心业务线。
业内人士认为,京东收购达达即时配送业务,不仅是集团内部优化,更是其在本地生活战场的防守与进攻。达达持续亏损可能短期拉低京东物流利润表现,但从长期看,双方在末端配送与仓储运输的协同效应将提升整体效率,让京东在即时零售上拥有完整的基础设施。
资本市场似乎也认同这一判断。公告当天,京东物流股价上涨超过4%,创近一个月新高。分析人士指出,未来京东物流不仅将承担京东自有零售配送任务,也有望为第三方平台提供即时履约服务,从而强化其独立的商业化能力。
在这场“即时配送竞赛”中,京东、阿里、美团、抖音正在构建自己的配送帝国。如今,京东收购达达,补齐了自己的速度短板。下一步,它要面对的不仅是利润表上的亏损,更是如何在巨头林立的城市网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与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