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派 -- Matrix 10月10日 11:05
iPhone 16相机与照片App使用心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作者分享了使用iPhone 16原生相机和照片App进行摄影及后期处理的个人体会。作者从“长焦镜头是否决定成片质量”的疑惑出发,通过半年多的实践,认为工具的利用比设备本身更重要。文章详细介绍了iPhone 16相机按键的使用体验,以及作者严苛的照片筛选标准,并展示了自己对“好照片”的理解。作者重点介绍了照片App的“调色盘”功能,并分享了使用不同风格滤镜拍摄的样张,最后总结了对手机摄影的初步认识。

📱 **工具利用重于设备本身**:作者从更换iPhone 16的经历出发,探讨了即使设备不具备顶尖的长焦镜头,也能通过熟练运用原生相机和照片App拍出满足个人需求的优质照片,强调了用户对工具的理解和使用能力是关键。

🎨 **照片App的“调色盘”功能**:作者高度评价了iPhone 16照片App的“调色盘”功能,认为其提供了便捷的风格化选项,且可逆操作,满足了用户在追求画面喜人程度的同时,保留原始素材的需求,体现了对原生App“少即是多”的偏爱。

✨ **个性化风格探索**:文章通过展示使用“STARK B&W”、“ETHEREAL”、“COZY”、“DRAMATIC”等多种滤镜拍摄的样张,体现了作者在手机摄影中对不同视觉风格的积极探索,并分享了对MOOD类滤镜的偏好,以及通过调整饱和度和对比度实现超现实效果的技巧。

🤔 **对“好照片”的理解与筛选**:作者分享了自己对照片的严苛筛选标准,通过分析一张小米13拍摄的照片,阐述了自己对照片色调、构图、细节等方面的喜好与不满,并强调了通过“喜爱”功能将精选照片归档,如同打造个人摄影博物馆的态度。


写在开头:本人没有系统学习过摄影,仅在学校图书馆略微翻看过一两本摄影相关的书籍。这篇文章主要是记录一下自己用iPhone 16原生相机拍照,以及Photos自带修图功能的心得体会。

 

带着疑惑出发了 

年初从小米换到iPhone 16后,最开始有点困扰于没有长焦镜头。虽然它有「Fusion Camera」,号称可以达到2倍的光学水平放大,但个人感觉其实就是主摄裁切加了算法,重点还是计算摄影。但后来自己思考,那颗镜头的有无,真的可以决定自己成片质量的好坏吗?仅仅在记录生活的这个层面,这两颗摄像头是不是就满足我的需求了。半年过后,我觉得确实可以下这个结论。相比于摄像头和像素的多少,自己能够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才是更重要的。(但是,还是想说,如果有个长焦镜头肯定不会更糟。)

 

所以,自己这半年来究竟拍了怎样的照片,喜不喜欢自己拍的照片,这样的问题促使我想写下这一篇文章。

 

上文提到,我的拍摄设备是iPhone 16,有一颗主摄和一颗超广角。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拍照按键,虽然这颗按键在网上被无数人诟病,但我自己打开相机基本只用这个按键了。除了用它打开相机外,我还会用它调节画面缩放大小和摄影风格等。不过确实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容易误触,有时候急着拍照,容易不小心碰到那个按钮。

 

出于自己有强迫症和对审美的追求,我会定期清理相册里自己不喜欢的照片。例如各种截图截完一定要删掉,别人创作的图片我也不会保存在Photos里,而是存放在Eagle(一个图片资源管理软件)里。这里吐槽一下,我的手机握持姿势有时取景会取到手指,自己又没发现的情况下,后面再看到就会想把那张照片删掉。(纯粹出于个人的OCD,其实裁切一下也可以,但是不喜欢这样。)这样严苛的对待自己的相册,想把它装修成属于自己的博物馆一样的态度,导致我看到一些同学用着最顶配的手机或者「1亿万像素」、「放大100倍」的手机拍照时,居然摄像头上都是脏污啊、完全没有构图啊、主体完全被自己的拖鞋夺去注意力啊之类的社交媒体配图,都会觉得很别扭。

 

只是稍微吐槽一下,其实我也知道自己只是业余水平的能力,看到别人用5s拍出的照片都能那么漂亮(参考文章https://sspai.com/post/45566),也就不敢多说什么了。每次看那些大师作品的时候,就在想,他们是用什么设备拍摄的呢?如果我套用他们的设备、参数,可不可以和他们拍的一样好。于是,带着多一点的这样的想法,我开始培养手机摄影的习惯。

 

自己认为的好照片 

最开始,我分享一张自己用小米13拍的照片。

这是一张我学校里的桥,上面一些学生正在骑车。从我个人主观的角度,我来讲讲我喜欢和不喜欢这张图片的几个点。

喜欢的地方不喜欢的地方总而言之,我不是很喜欢这张图,因为我能轻松说出许多我不喜欢它的点。所以之后的拍照过程中,我会提前想象这样的过程,从而按需求拍下我想要的照片。

而对于那些已经确定是「我喜欢的照片」,我会用Photos自带的喜爱功能把它们单独收藏起来。这些照片和Library隔离开来,成为自己的摄影精选集。

 

刚拿到新手机时,我主要还是纯记录生活,偶尔会产出一些有意思的照片。这些照片有的不算漂亮,但是胜在有趣,因此我也把它们「喜爱」了。

 

摄于公交车报废厂,陪伴这座城市十余年的公交车车门敞开,望过去刚好能贯穿。
 

用iPhone 7拍摄,当初为了证明照片质量不一定和设备绑定专门买了一台用来拍照。
 

墙上的字带着墙皮撕落形成的特殊字体。
 

学校的艺术展,投影仪照在纱布上,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漫咖旁边初音未来风格的栏杆。
 

买都买了,那就用吧iPhone 16的Photos有一个全新功能叫做「调色盘」,相当于滤镜,可以很轻松的切换照片的不同种风格。而且最棒的是,拍下的风格化照片还能返回未处理之前的样子。

现在,无论是专业级调色软件,还是像美图秀秀、抖音这样的快餐化软件,对于画面喜人程度的处理已经非常成熟,而且有的甚至功能应接不暇,根本不知道用哪个。所以像这种原生调色功能才显得更加「原生」,就像相比于Notion,我还是更喜欢Apple Notes一样,喜欢用自带软件的那种「文具少」的感觉。中国有句话叫「来都来了」,就像这部手机,买都买了,为什么不用用它的功能呢?

 

出于这个目的,我又在摄影时多加了一点「风格」的目的性。

 

摄于杭州某个艺术培训学校,STARK B&W滤镜。
 

摄于中国美术学院,ETHEREAL滤镜。
 

摄于广州万胜围,COZY滤镜。
 

摄于广州昌岗,ETHEREAL滤镜。
 

摄于乌鲁木齐,DRAMATIC滤镜。
 

摄于重庆李子坝,COZY滤镜。
 

我个人倾向于使用MOOD类别的滤镜,相较于UNDERTONE对于色彩的修改会更浓重。

 

相机里的超现实除了如上程度的图像风格调整之外,我还喜欢更加夸张的摄影风格。例如非常剧烈的饱和度和对比度,营造出一种梦幻或失真的效果

通过Photos自带的编辑功能也很容易实现,在之前使用Android的时候我习惯用Snapseed。

 

将图片中的蓝色调的很深,好像一个深不见底的湖,此外墙壁也渲染了紫色。
 

通过黑白处理突出结构,可以看出左下门框近乎反色。
 

DRAMATIC滤镜配合车上的锈迹,营造出黑暗的风格。
 

天空呈现了一种和蓝幕一样的蓝色。
 

高饱和给人一种房地产广告的感觉,红车是点睛之笔。
 

阶段性总结总之,我算是给了自己一个答案。但是,手机摄影,我还没玩明白。之前尝试了Project Indigo,惊叹于它的画面少了许多锐化和处理,我更喜欢这种原生态的相机。毕竟拍到远处500米的AI润色字不是我的目的,如果我要那样做,我就买一台带有长焦的手机了。

 

(本文图片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iPhone 16 手机摄影 照片App 摄影心得 计算摄影 iPhone Photography Photos App Photography Tips 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