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AI产品领域近两年的经验总结,特别是近期对模型和应用层快速发展的洞察。本文修订并扩充了原有的25条核心认知,重点在“如何设计产品”部分增加了关于Agent的半年实践经验,总字数从1.3万增至1.9万。核心观点包括:模型、产品、市场契合度的重要性;用户需求的渐进性与AI创造增量市场的机会;交付结果而非单纯体验,通过管理预期满足用户;产品框架应最大化模型进步红利;将模型视为聪明但需引导的人;以及拥抱失控,相信模型、用户和社区以获得超预期的结果。
✨ **模型-产品-市场契合度至关重要**:成功的AI产品在于精准匹配模型的能力(包括当前和未来潜力)与用户的真实需求(无论是现有市场还是潜在增量市场)。这意味着要深入理解模型的优势和局限,并将其与用户痛点或未被满足的需求相结合。
🌈 **用户需求是渐变光谱,AI可创造增量市场**:传统的分类方式可能只看到AI对现有解决方案的替代能力,但AI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够识别并满足用户需求光谱中的增量部分,创造全新的市场机会,而非仅仅优化存量。
🎯 **交付结果而非体验,管理预期是关键**:AI产品应聚焦于为用户提供清晰、可感知的最终结果,而非仅仅是技术体验。通过有效管理用户的期望,并收敛应用场景,最终目标是满足甚至超出用户的期待,建立长期的信任和满意度。
🚀 **产品框架最大化模型红利**:优秀的产品设计不应试图弥补模型的不足,而应致力于充分发挥模型在特定目标场景下的作用。产品框架应能敏锐地捕捉并利用模型能力的每一次进步,从而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
🤝 **将模型视为“人”来引导**:在教导AI模型执行任务前,应借鉴人类的学习和工作方式。将模型视为一个聪明但需要指导的“人”,通过清晰的指令和流程设计,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和落地其能力,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协作。
🌟 **拥抱失控,相信生态**:在AI产品开发过程中,应适度接受“失控”的可能性,并对模型、用户以及社区保持信心。这种信任有助于涌现出许多超出原计划和预期的创新成果,带来惊喜和突破。

长文更新 | 做AI产品2年多总结出来的25条核心认知
2月写过一篇文档《做AI产品近 2年总结出来的25条核心认知》,很快因为某些原因删除了。现在回看,不少内容都过时了,甚至被打脸,尤其2月之后的模型和应用层发展太快,日新月异,卷得飞起。
趁着最近gap有空,修订了一下内容,大部分更新在第三部分「如何设计产品」,从第17条开始,重点增加了这半年自己做Agent的经验,从1.3w字增加到1.9w字,是对这一段产品工作的系统总结,也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了。
核心观点
1. 找到Model-Product-Market-Fit最关键,模型能力(现状&未来)匹配用户需求(存量&增量)
2. 用户需求是渐变的光谱,按过去的旧分类,AI只能替代存量解决方案,无法创造增量市场
3. 给用户交付一个结果,而非单纯做体验,通过管理用户预期,收敛场景,最终满足和超出用户预期
4. 产品框架要最大化拿到模型进步的红利,产品不在于弥补模型的不足,而在于充分发挥模型在目标场景的作用
5. 把模型当做人,一个非常聪明但一张白纸的人,在教模型干活之前,先想想人是怎么做事的,然后帮助它landing
6. 接受失控,相信模型,相信用户,相信社区,然后会见证很多超出计划和预期的美妙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