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AI相关文章 10月09日 23:09
格力电器:稳健基本面与高研发投入下的价值探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深入剖析了格力电器在竞争激烈的家电市场中的地位与价值。尽管市值不及竞争对手,但格力电器凭借其稳健的基本面、持续的研发投入以及在空调业务上的技术优势,展现出强大的盈利能力和股东回报。文章通过分析财报数据、市场份额、毛利率以及ROIC等指标,论证了格力电器作为蓝筹股的稳健性。同时,结合高温天气和老旧小区改造等外部因素,探讨了空调市场潜在的增长空间,并对当前市场给予格力电器较低估值的现象提出了思考。

✅ **稳健的基本面支撑:** 格力电器在空调和消费电器两大核心业务板块的支持下,业绩保持稳中有进。尽管2024年营收出现波动,但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76%,显示出其业务质量较高。资产负债率稳定,现金流风险可控,为公司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持续高研发投入与技术壁垒:** 格力电器坚持将3%-4%的营收比例投入研发,研发费用率居行业前列。这种投入不仅体现在产品更新频率和品牌价值上,更通过“风不吹人”特色IP和AI动态节能技术等创新产品,实现了销量的显著增长,构筑了强大的技术壁垒和差异化竞争优势。

💰 **卓越的股东回报机制:** 上市以来,格力电器累计分红率高达47.62%,近三年分红率更是达到154.45%,远高于其归母净利润增速。公司通过高比例现金分红和回购股份,积极回馈股东,为投资者提供了稳定的理财产品式收益,展现了其重视股东价值的经营理念。

📈 **空调市场潜藏的增长空间:** 持续的高温天气和全国范围内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需求增长,为空调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格力电器作为市场领先者,在应对这些外部趋势方面具备天然优势,理论上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这与资本市场对其较低的估值形成了对比。

格力电器、美的集团、海尔智家这三家公司每家都是数千亿市值的大公司,PE值差一倍,意味着不是几十亿几百亿,而是动辄上千亿的绝对市值差距。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面对这句调侃,不知道重仓格力电器(000651.SZ)的投资人们作何感想。

整个“9·24”期间,深成指从10711.16点涨至17887.46点,涨幅达到67%;沪深300从3244.65点涨至4566.07点,涨幅达到40.73%;白电指数从4325.995点涨至8565.525点,涨幅达到98%……

再看格力电器,同期股价从31.45元/股增长至39.99元/股,涨幅“仅”为27.15%。更尴尬的是,越是接近“9·24”一周年,格力电器的势能越是消退,自8月27日起迎来一波震荡下行,讽刺的是最低点正是一周年当天,28天时间降幅达到14.93%。

《大涨337.66%,支撑工业富联的只有“头雁效应”吗》曾有介绍,二级市场“头雁效应”客观存在。作为家电行业龙头之一,格力电器的价值理应突显;但格力电器却反向“出圈儿”,市值(2240亿元)不及美的集团(000333.SZ,5685.33亿元)的一半,其中尴尬跃然纸上。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从来“不羁放纵爱自由”,这一年间频繁活跃报端:先是在实体店铺“董明珠健康家”揭幕仪式上斥责某科技企业“偷人家技术、挖人家人”,随后在临时股东大会表示“绝不用海归派”,近期又教育消费者不用格力电器的产品“那就是你犯的错”。

二级市场是个“缝合怪”,于是为格力电器的静默找到众多理由:有的说董明珠的个人标签过于突出,“恨屋及乌”导致众多争议观点的负面影响体现在股价走势图;有的说格力电器囿于家电行业太过守旧,缺少更大的想象空间。难道格力电器的价值果真如此吗?

壹 | 格力稳吗?

谈资产的价值,第一关必须要有稳定的基本面,在这方面格力电器的表现十分理想。

结合2020年以来的财报信息,近一段时间格力电器调整业务框架相对频繁,仅有智能装备、其他主营和其他业务三大板块贯穿于这五年。从业务占比来看,空调与消费电器的两大板块营收规模超过千亿,因此家用、商用、中央空调产品构成格力电器的核心竞争力。

2020-2023年期间,格力电器的空调业务始终维持向上增长,CAGR(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年复合增长率)为8.66%;不过在板块调整后,2024年与2025年上半年消费电器收入分别达到1485.6亿元与762.79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4.29%与5.09%。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12月30日—2025年9月14日线上空调销售额年累计市场占有率排名中,格力以23.44%位居第二,略低于美的集团的24.06%,市场地位似乎出现松动迹象。

不过在8月时候,格力单月线上销售额市占率达24.4%,已经反超美的(21.37%)并且以4.05%的同比增长领跑行业。这样看来,作为格力电器的王牌业务,空调板块的影响力仍然强大。

何况在空调市场,销量从来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能够通过技术含量提升产品附加值,从而兑换更高的利润空间,才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这是多年来董明珠向投资人传递的价值观,眼下财报数据也能体现。

聚焦2020年以来的财报数据,格力电器空调业务(2024年为消费电器)毛利率始终高于整体毛利率;横向对比竞争对手,同期美的集团始终落后于格力电器;2023年前海尔智家(600690.SH)曾经领先,奈何2024年后格力电器实现反超。

正是在空调与消费电器板块的支撑下,格力电器的业绩一直维持着稳中有进的风格。即使2024年营收规模出现波折,也没有影响归母净利润始终向上。而且2020年以来,格力电器的归母净利润CAGR达到9.76%,高于同期营收规模增速(2.75%),质量之高可见一斑。

至于风险,或许毋庸置疑。除了整合格力钛导致2022年资产负债率阶段性提升,格力电器的资产负债率始终稳定;采购商品、支付劳务、客户贷款与垫资净增加额增加,一度导致2021年净现比滑坡,不过之后两年连续维持在1以上,现金流风险可控。

如此看来,首先在基本盘上,格力电器称得上一家稳健的公司。

贰 | 蓝筹之风

至于发展逻辑,格力电器也有自己的坚持。

自2020年以来,格力电器的研发投入额度整体维持着向上增长的趋势,费用率也保持在3%-4%区间,始终没有改变。

聚焦2025年上半年的最新数据,这样的价值观仍然主导着企业发展:格力电器研发投入的绝对值要低于美的集团与海尔智家,可是研发费用率最高的仍然是格力电器,这也是董明珠面对竞争对手时表现出高姿态的底气所在。

由此可见,通过增加研发投入,不断筑高核心竞争壁垒,以兑换更高的技术溢价,仍然是目前格力电器坚持的价值观。

有了这些投入,格力电器产品更新频率和品牌价值表现十分突出。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经过10年迭代升级和产品矩阵不断完善,格力电器在“风不吹人”特色IP上继续深耕,推出了搭载双驱冷暖分送技术的挂机和分布式送风技术的柜机,实现“淋浴式制冷”、“地毯式制热”,创造出零温差的舒适恒温空间。报告期内,该系列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31%。

围绕自主研发的“AI动态节能技术”,以“凉之夏-Ⅱ”以及“AI节能王子”为代表的“AI动态节能技术”系列产品,搭载人工智能算法和自主研发的高适用性AI芯片,能够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与环境变化,自动调整输出最优省电运行方案,销量同比增长360%。

回顾这些年的表现,格力电器的管理层十分重视股东回报。据iFinD统计数据,自1996年上市以来,格力电器先后分红共计31次,累计归母净利润2983.24亿元,累计分红金额1420.54亿元,分红率达到47.62%;近三年平均归母净利润285.7亿元,同期累计分红(含回购股份)441.25亿元,分红率更是达到154.45%。

翻看公告,2024会计年度,格力电器实现两次现金分红,分别是2024年中报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和2024年报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元(含税),如果在2025年1月以40元/股左右的价格购买,并持有至当年5月和8月的除权除息日(至今股价仍维持在40元/股左右),那么这样的投资相当于购买了一个年化收益率7.5%(含税)的理财产品。

即便如此,2025年上半年未分配利润仍然有1291.04亿元,有条件继续推进高比例分红。

按照蓝筹股的标准,格力电器表现足够优秀。

叁 | 低估?

硬要说“空调市场没有想象空间”,似乎理由并不十分充分,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抬头看天”:回顾近些年的天气,一些变化正在影响空调市场。根据中怡康的统计报告,2016、2017年、2022、2023年的四年间,高温天气比以往来的更早,逗留时间也更长,最终推动这三年6-8月家用空调销量同比分别增长27.6%、24.4%、19%、41.9%。

越是天热,越是能够驱动空调量增长,2025年更为突出。

全国多地气象观测站数据显示,7月5-14日期间,华东、华中等地区与山东、河南等省份,持续出现37℃以上高温,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持续出现35℃以上高温,“热穹顶”效应较为普遍。

正因如此,国内众多“避暑胜地”的机构和校园开始集采空调设备,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7月首周全国空调线上线下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2.96%和113.61%,尤其6月23日至29日,黑龙江省线下空调销售额同比激增817.68%;7月首周,吉林省空调销售额同比增幅788.4%。

另一个是“低头看地”:随着农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回村翻新老房,优化居住环境的需求正在增长。参考克而瑞发布的报告,2024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万个。需求侧的新趋势出现,也能够带动空调销量进一步增长。

如此看来,在空调市场享有领先地位的格力电器,理论上的成长空间客观存在。可是按资本市场评判标的价值的方式,结论并非如此。

汇总iFinD统计数据,2024年格力空调的ROIC(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投入资本回报率)要高于美的集团与海尔智家两家企业,可见依靠技术壁垒与品牌溢价等方面的核心优势,格力电器投入资本创造利润的能力要优于竞争对手。

可是汇总PE/PB数据,我们发现格力电器的PE只有美的、海尔的二分之一,PB也落后了超30%。难道格力与美的、海尔之间真有这么大的成长差吗?

要知道,格力电器、美的集团、海尔智家这三家公司每家都是数千亿市值的大公司,PE值差一倍,意味着不是几十亿几百亿,而是动辄上千亿的绝对市值差距。难道投入资本回报率更高的公司,为股东更能创造价值的企业,与自己老对手真的会有如此大的市值差异吗?这到底是市场情绪使然,还是真实的价值距离,也许值得投资者们进一步思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思享汇”,作者:刘亚杰,编辑:管东生,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格力电器 美的集团 海尔智家 家电行业 价值投资 研发投入 股东回报 空调市场 Gree Electric Midea Group Haier Smart Home Home Appliance Industry Value Investing R&D Investment Shareholder Returns Air Conditioning Marke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