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西cicero 2025-10-09 18:08 山东
谁还记得十二年前的《十年后,国人拿诺奖将是家常便饭》。
今年的诺奖又有日本得主,而且一次就是俩。
北京时间8日傍晚,随着诺贝尔化学家的揭晓,本年度诺奖自然科学奖项的颁布正式落幕。日本又增添了两名诺贝尔奖得主——大阪大学教授坂口志文荣获生理学或医学奖,京都大学教授北川进荣获化学奖。
马上要卸任的日本首相石破茂,这两天可是忙坏了,两天俩电话,给人家得主送祝贺,心情估计比较难绷。
好多读者私信让我写写这个问题,我说,我不太敢评论。
因为这年头你写日本有多坏固然安全并且有流量,可但凡你敢写日本哪里好,无论写的多么有理有据。你都会荣获一定“日吹”、乃至“汉奸”的帽子。有一帮喷子的脑回路,就是这么奇怪。
但读者的需求我又不想辜负,所以再三思索之下,我决定将这片文章开个付费,想看的、善意的朋友就看看,讲的都是一些常识,您付个费,就当长假结束,给我点零花了。
而黑粉则请尽早退散,你我彼此都省心,何必呢?——我总觉得您这么执着的怀着满心恶意来看我文章,惹得自己不开心,是种病,早治为好。
先说几个事实,截止今年,在本世纪25年时间里,日本已经诞生了22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获奖者(包括三名在获奖时是美籍)——这意味着几乎平均每年都有1人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还只是自然科学方面的诺奖。
2001年的时候,日本政府出台过一个“第二次科学技术基本计划”,这个计划立足于科学立国,喊过一个口号,说日本要在未来“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别说今天颇为鄙夷日本,觉得日本已经衰落了的中国大V们,连日本人自己当年都觉得这是个笑话。
甚至直到今天,25年22个诺奖已经到手了,还有很多日本学者、媒体还在公开批评这个计划制定的很扯淡——觉得怎么得诺贝尔奖的学者那是人,怎么可能跟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靠“计划”生产出来呢?你日本政府一个老百姓选出来为自己服务的机构,安安心心搞好民生经济、保障国民权益,那才是你的本职工作,出多少诺奖那是人家科学家自己的事情。
日本媒体就讽刺说,日本政府这个计划,就像是巫师求雨——本来求了也没用,真下了你也只是贪天功为己有。
不过这个眼看实现了差不多的计划本身,在中国确实有不少羡慕者,这些年追问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像日本一样迎来“诺贝尔奖井喷”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
依稀记得,2013年,我大学刚毕业那阵子,互联网上终于出了一篇回答该问题的网络雄文:《十年后,国人获诺奖将是家常便饭!》。
该文言之凿凿、慷慨激昂、催人尿下的预言说:中国人拿诺奖不要急,快了!未来我们一定诺奖拿到手软!
因为他论证说诺奖这个东西是有延时的,你现在增加科技投入,得搞上个一二十年才能出成果,再有个几年获得学界的承认。而中国经济崛起腾飞、不就是改革开放乃至入世后这二三十年的事情吗?如今我们全球经济第二了,不少行业上据说已经“遥遥领先”,经济强大了,加上我们还能集中力量办大事,那拿诺奖还不跟玩似得?
话音未落,2015年的时候,屠呦呦就拿了个医学奖,似乎是为中国诺奖的井喷吹响了号角。
可是转眼现在2025年了,屠呦呦院士获奖十年整了,这篇文章也整整十二年了。我们拿诺奖“家常便饭”的日子却还是没有到来——倒是当年这位大V等一堆正能量作者觉得已经日薄西山的日本,“家常便饭”还在继续。
问题出在哪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