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集智俱乐部联合多位学者发起「圣塔菲·复杂科学经典论文研读·第一季」读书会,聚焦《Foundational Papers in Complexity Science》文集。本期将深入探讨“混沌边缘”概念,追溯其起源、假说、争议及与统计物理中临界相变的关联。分享将从生物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点出发,通过随机布尔网络、元胞自动机、遗传算法等模型,结合经典文献与前沿研究,揭示混沌边缘在复杂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讨其在当前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 **混沌边缘的概念起源与发展**:本次分享将追溯“混沌边缘”这一概念的提出背景,特别是其在圣塔菲研究所学者研究中的发展历程,以及围绕该假说产生的学术讨论,帮助理解其在复杂科学领域的核心地位。
💡 **混沌边缘与临界相变的联系与区别**:深入探讨混沌边缘与统计物理学中临界相变在内涵上的相似性,同时阐释两者在提出背景和研究侧重点上的差异,为理解复杂系统中的相变现象提供更清晰的视角。
🌐 **关键模型与前沿研究的结合**:通过随机布尔网络、元胞自动机、遗传算法等经典模型,展示混沌边缘的理论基础,并介绍其在当下前沿研究中的应用,如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神经科学等领域,展现其广泛的适用性。
🧠 **复杂科学的深度探索**:读书会旨在通过研读经典文献,引导参与者深入理解复杂科学的思想脉络,挖掘学科智慧,为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复杂系统提供新的认知框架和研究方法。
集智俱乐部 2025-10-09 14:30 湖南
2025年10月10日(周五)晚上19:30-21:30,腾讯会议闭门交流

集智俱乐部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江、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陈绎安、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陶如意,邱仲普、清华大学博士后刘家臻共同发起「圣塔菲·复杂科学经典论文研读·第一季」读书会,聚焦圣塔菲研究所发布的文集《Foundational Papers in Complexity Science》,这本文集收录了 20 世纪复杂科学领域 89 篇重要文献,涵盖熵、演化与适应、非线性动力学与计算等关键主题。读书会自2025年8月22日开始,每周五晚上7:30-9:30进行,预计持续分享6-8周。扫码开启复杂性科学的深度探索之旅,一起共学、共研、共探、共享「复杂科学经典论文研读」社区,共同挖掘经典论文中的科学智慧,溯源复杂科学的思想脉络!
混沌边缘与临界相变是什么关系?本次分享带你追溯混沌边缘的概念起源与假说,并解读混沌边缘相关的前沿研究。
分享简介
混沌边缘(edge-of-chaos)是一个曾经非常流行的学术术语,当今也在很多前沿文献中屡见不鲜。它和统计物理中的临界相变有着非常相近的内涵,但有着很不同的提出背景。关于这个术语,也曾有一些学术上的争论,使得很多非复杂性科学背景的学者对此持观望态度,缺乏进一步深入了解的机会。本次读书会将从混沌边缘的源起开始介绍,包括圣塔菲研究所的学者当初如何提出并研究这个概念,以及关于混沌边缘假说的争议。最后读书会将从经典过渡到前沿,挂一漏万地介绍当下关于混沌边缘的前沿研究。分享大纲
起:当生物学遇上计算机科学承:理论与实验的统一转:关于混沌边缘假说的质疑合:当下的混沌边缘核心概念
混沌边缘 Edge-of-Chaos随机布尔网络 Random Boolean Network元胞自动机 Cellular Automaton遗传算法 Genetic Algorithm临界相变 Critical Phase Transition参考文献
Teuscher, C. (2022). Revisiting the edge of chaos: Again? Biosystems, 218, 104693.Langton, C. G. (1990). Computation at the edge of chaos: Phase transitions and emergent computation. Physica D: Nonlinear Phenomena, 42(1–3), 12–37.Derrida, B., & Pomeau, Y. (1986). Random Networks of Automata: A Simple Annealed Approximation. Europhysics Letters (EPL), 1(2), 45–49.Mitchell, M., Crutchfield, J. P., & Das, R. (1997). Evolving cellular automata to perform computations. In T. Bck, D. B. Fogel, & Z. Michalewicz (Eds.), Handbook o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IOP Publishing Ltd.Yang, M., Pan, L., & Zhang, J. (2025). Quantifying System‑Environment Synergistic Information by Effective Information Decomposit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4(3), 22–34. https://doi.org/10.54963/dtra.v4i3.1492Wang, L., Fan, H., Xiao, J., Lan, Y., & Wang, X. (2022). Criticality in reservoir computer of coupled phase oscillators. Physical Review E, 105(5), L052201.Hengen, K. B., & Shew, W. L. (2025). Is criticality a unified setpoint of brain function? Neuron, 113(16), 2582-2598.e2.Toker, D., Pappas, I., Lendner, J. D., Frohlich, J., Mateos, D. M., Muthukumaraswamy, S., Carhart-Harris, R., Paff, M., Vespa, P. M., Monti, M. M., Sommer, F. T., Knight, R. T., & D’Esposito, M. (2022). Consciousness is supported by near-critical slow cortical electrodynamic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9(7), e2024455119.主讲人介绍
杨明哲,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硕士生,张江老师因果涌现研究小组成员。研究方向:因果涌现、复杂系统自动建模。参与方式
参与时间2025年10月10日(周五)晚上19:30-21:30,腾讯会议闭门交流,感兴趣的朋友扫码报名加入社群交流!https://pattern.swarma.org/study_group_issue/995?from=wechat扫码参与「圣塔菲·复杂科学经典论文研读·第一季」读书会,加入社群,获取系列读书会永久回看权限,与社区的一线科研工作者沟通交流,共同溯源复杂科学的思想脉络。在科学研究日新月异的今天,复杂科学作为一门探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各类复杂系统规律的学科,正日益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与魅力。从生命起源的奥秘到意识的产生机制,从气候系统的微妙平衡到群体智能的涌现,诸多困扰人类的世界难题都与复杂系统息息相关。它打破了传统学科的边界,试图在看似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寻找底层的统一性和通用的理论框架,为我们理解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然而,复杂科学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它的理论根基深深植根于一系列经典的研究成果之中。那些历经时间沉淀的经典论文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们是学科发展的基石,承载着前辈学者的深刻洞见,为我们探索未知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源泉。
因此,集智俱乐部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江、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陈绎安、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陶如意,邱仲普、清华大学博士后刘家臻共同发起「复杂科学经典论文研读·第一季」读书会,聚焦圣塔菲研究所发布的文集《Foundational Papers in Complexity Science》。这本文集收录了 20 世纪复杂科学领域 89 篇重要文献,涵盖熵、演化与适应、非线性动力学与计算等关键主题。读书会从2025年8月22日开始,每周五进行,预计持续分享6-8周。扫码开启复杂性科学的深度探索之旅,一起共研、共创、共享「复杂科学经典论文研读」社区,一起挖掘经典论文中的科学智慧,勾勒复杂性理论的发展脉络!

![]()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读书会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