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10月09日 17:51
企业级AI落地:挑战、误区与关键要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为中国AI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强调企业级AI的落地。然而,尽管生成式AI在ToB领域备受关注,多数企业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认知偏差、投入误区以及与业务场景适配度低等挑战。企业需认识到AI并非替代员工,而是解放生产力,并区分“新AI”与“老AI”的应用场景,避免盲目投资和错误计算ROI。中小型企业尤其关注成本和ROI,AI落地需要耐心和组织、流程的深度适配。企业级AI落地需关注模型、数据、场景三个核心要素,其中高质量数据和精准场景挖掘是关键。

🚀 **政策驱动与企业级AI落地的重要性**: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了到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深度融合的目标,将“企业级AI落地”推至产业转型核心。这标志着中国AI发展从技术突破转向全要素赋能,加速AI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激发产业变革新动能。

💡 **企业级AI落地的认知挑战与误区**: 许多企业对AI的认知存在偏差,将AI简单等同于生成式AI,忽略了传统AI技术(如机器学习)的重要性。此外,企业在AI投入上易陷入盲目投资(如购买昂贵设备却无实际效果)和错误计算ROI的误区,未能区分AI投资与基础数字化建设的费用。AI应用落地需要“一把手”工程,并解决管理者与基层员工之间的认知差,强调AI是解放生产力而非替代员工。

🎯 **中小型企业AI落地的痛点与关键要素**: 中小型企业在AI落地方面面临成本高、适配差、落地难等痛点,尤为看重ROI。AI应用并非“即插即用”的成熟产品,需要企业在容错、时间和耐心上进行调整。成功的企业级AI落地依赖于三个核心要素:高质量的**模型**、充足的**数据**以及精准匹配的**场景**。其中,高质量数据的整合和对业务场景的深入挖掘是关键,企业需要通过评估技术成熟度和价值来选择合适的场景优先落地。

🔄 **AI与业务流程的深度融合**: AI应用落地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需要与企业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人员能力深度适配。例如,实现设备预测性维护需要跨部门协同,甚至调整考核机制。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企业在组织和技术能力上的“破茧”,而非简单购买软件。IBM等科技企业通过提供全链路的顶层设计到底层应用经验,帮助企业少走弯路,实现“经营导向”的AI落地。

前不久,国务院引发《关于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 行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这一政策信号不仅为中国AI产业发展划定了清晰路线,更将“企业级AI落地” 推至产业转型的核心位置。

“《意见》的印发,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实现从技术突破向全要素赋能的关键跃升,将加速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全链重构、深向耦合,全面激发产业变革新动能、培育智能经济新范式。”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

在IBM 亚太区总经理Hans Dekkers看来,企业级AI的价值激发,始于清晰的战略定位,“打造‘AI优先’企业,不是技术堆砌,而是从业务本质出发的系统性重构。”

企业级AI落地仍有挑战

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AI技术在ToB领域的落地是今年各行业关注的焦点,IDC数据显示,66.5%的中国企业已在局部场景中应用AI,另有27.2%正迈向规模化部署。

然而现实是,绝大多数企业在落地AI应用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据IBM委托的一项近期调研显示,在亚太地区,尽管85%的制造企业表示已做好AI准备,实际就绪者仅11%。

显然,企业级AI概念很火,但在实际应用方面,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而企业也面临着比较多的挑战。众多挑战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认知,一方面,很多企业的CIO,以及企服类公司的负责人都曾向笔者表示,AI应用落地是“一把手”工程,需要企业真正的掌舵者对AI拥有一定认知。此外,AI技术前期需要一定投入,也会存在“走错路”的可能,这点需要企业管理者在开始对技术有一定的认知。

另一方面,在“一把手”下定决定布局AI之后,还需要拉通管理者与基层员工之间的认知差。首先需要“拉齐”的认知是——AI不是替代员工的,而是将员工从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做产生更大的价值;其次,在AI应用落地过程中,业务人员需要深度参与到AI开发之中,AI应用不能仅仅是IT部门“一个人狂欢”,也切实走到业务场景中去。

此外,IBM 大中华区董事长、总经理陈旭东还表示,许多企业对AI的理解仍停留在“追热点”层面,而忽略了落地的核心逻辑,当下企业在数智化转型的过程中,对AI存在比较大的认知差,“AI等于生成式AI,”陈旭东指出,“这是目前很多企业都存在的比较大的认知偏差。

“目前,AI应用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新AI’,比如机器人、文生图,这些‘新AI’发展很快;另一类是‘老AI’,基于机器学习等传统AI技术的AI,”陈旭东进一步指出,“企业在选择AI技术的时候,不能盲目追求时下的热点,要结合自身业务场景,不同场景应用不同的AI,‘新AI’的出现不意味着‘老AI’就被淘汰了。”

另一方面,在陈旭东看来,企业在应用AI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两个误区,一种是:企业在AI领域盲目投资,“比如DeepSeek火起来之后,很多企业买了一堆一体机,就觉得是拥抱AI了。但经过半年的应用,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效果。”陈旭东如是说。

另一种是:企业在计算AI的ROI(投产比)的过程中,存在错误的认知。陈旭东举例介绍到,比如有的企业原先的数据体系建设尚未完善,基础的数字化工程也做的不好,在探索AI应用之前,这些企业就需要“补作业”,将基础的数据体系搭建完成,并构建起完善的数据集,而企业却将这部分“数字化补课”的投资计算到了AI应用投资之中,“这些基础的数字化建设,即便没有AI技术,企业若想完成数字化转型,也是需要做好的,所以这部分的费用不应该计算到AI的投资之中。”陈旭东明确道。

中小型企业AI应用落地“不同之处”

除了上述两个误区之外,对于不同体量的企业来说,在落地AI的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追求和路径。而对于这点,近年来业务调整的IBM看得更为清晰。IBM从1984年进入中国支持银行业、国企的信息化建设,到过去二十年从 “硬件为主”转向“软件+咨询为主”,再到如今将重点客户从国企拓展至民企与跨国企业。

在从国营企业向民营企业业务转变的过程中,IBM也观察到了两者对待数字化转型的不同之处,对此,陈旭东表示,民营企业相对而言,对成本、灵活性和落地速度都有很高要求。

这些要求在AI时代亦是如此。AI时代,中小企业的AI痛点很明确:成本高、适配差、落地难。而这三个痛点之中,中小型企业最为看重的应该就是成本,或者更进一步的来看是:ROI(投资回报率),对此,凯傲集团亚太区信息技术及数字化业务副总裁张犇告诉笔者,AI不仅局限于生成式AI,还有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技术,凯傲集团整个AI应用过程是一个“取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遇见了诸如ROI如何算?如何在财报上体现AI对销售额,以及EBITDA带来正向影响等问题。”张犇指出。

除此之外,在张犇看来,AI尤其是生成式AI技术,在ToB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初期阶段,“现阶段并不是有完整的、成熟的产品/服务可以‘即插即用’,并让企业直接获得商业价值。”张犇如是说。

在初期阶段,相较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型企业对于试错成本的考量,也是AI应用过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而这点对于凯傲集团而言,也是一个挑战,“应用AI过程中,需要有在容错、时间和耐心上的调整,这其实是拥抱AI过程中比较大的痛点之一,”张犇进一步指出,“我们拥抱AI目的是要快,但快不一定代表能成功,AI是一个智商增长和长期训练的过程,整个过程企业还是需要有一定的耐心,不过最终AI要导向能呈现出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贡献。”

面对这些挑战,许多企业认为,只要引入AI工具,就能实现转型,但实际上,AI需要与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人员能力深度适配,比如,要实现设备预测性维护,不仅需要安装传感器、搭建数据平台,还需要生产部门与IT部门协同,甚至调整考核机制。

基于此,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部署AI应用不仅是一套或几套软件就能解决的事情,“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是买一套软件就完了,而是企业在组织和技术能力上的‘破茧’。” 陈旭东曾向笔者表示。 

企业级AI落地三要素

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来说,在落地AI应用的过程中,选择一家具备从顶层设计,到底层应用,全链路都拥有“成功”经验的企业公司是一条不错的路径。

另一方面,汉鑫科技董事长刘文义向笔者表示,以前,企业内部都在谈技术路线,但现在这种有所转变,企业关心的不是用了什么 AI,而是能不能带来收入增长、成本降低。

这种“经营导向”的落地逻辑,在民营企业中尤为关键。

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需要关注三个要素——模型、数据、场景。无独有偶,创新奇智CEO徐辉也曾告诉笔者,企业级AI若想更好地落地,需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是,模型本身能力的提升;第二是,高质量数据集的积累;第三是,应用场景的不断挖掘与拓展。

而与模型技术相比,数据和场景将成为企业级AI能否在企业内部落地的关键抓手。

在数据方面,IBM大中华区技术销售总经理、首席技术官翟峰曾向笔者表示,企业想要通过AI获得收益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面对三个问题:第一,高质量的数据有没有?第二,有没有在用?第三,有没有发挥作用?“企业级AI落地的关键因素是数据,这是核心生产力,没有数据一切都是空谈,”翟峰进一步指出,“现在大家在谈的大模型,可能有很多互联网数据,但是企业最核心的数据有没有整合出来?这是最关键的因素。”

在场景方面,陈旭东一语道破了场景对于企业级AI落地的重要性,他指出,智能体技术本身还在快速迭代的阶段,而智能体本质上就是AI应用,也就是场景,“中国有丰富的场景,所以在AI应用上,如何找准场景,选对场景,就成为企业能否顺利落地AI应用的关键,”陈旭东进一步指出,“而IBM在服务各行业企业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也是全球范围内,唯一一家同时具备科技服务能力和咨询能力的科技企业,在帮助企业寻找场景方面,能让企业少走很多弯路。”

确实,场景已经当前企业级AI落地最为核心的关键,此前曾有多位企业CIO与笔者分享了他们企业寻找AI应用场景的方法,他们的方法“大同小异”。

总体来看,企业需要从技术成熟度与价值两个维度对场景进行评估,确认率先落地AI的场景。具体来看,企业应该首先将目光聚焦在AI技术成熟度高,数据就绪程度高等“技术”层面成熟度高的场景上,因为这些场景AI落地较为容易。进而在这些场景中选择AI落地后能够带来提升更大,实现价值更大的场景率先落地。而对于一些技术成熟度低,又价值小的场景,则是企业级AI落地过程中,需要“避开”的场景。

立足当下,企业级AI不能是实验室里的技术狂欢,而是要深入企业内部,融合企业业务流程的 “手术刀”,既要解决 “老系统改造” 的硬骨头,也要满足 “中小企业用得起” 的现实需求。(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张申宇,编辑丨盖虹达)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企业级AI 人工智能落地 AI挑战 AI误区 AI关键要素 模型 数据 场景 数字化转型 中小企业AI Enterprise AI AI Implementation AI Challenges AI Pitfalls Key AI Elements Models Data Scenario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ME AI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