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O 10月09日 12:26
AI 吊坠 Friend 发货遇冷,‘对抗孤独’的产品是否翻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AI 吊坠 Friend 作为一款情感玩具,旨在提供陪伴和倾听。然而,其实物与宣传效果差距较大,存在硬件续航不足、AI 功能有限、隐私问题等缺陷,引发用户质疑。尽管 Friend 聚焦陪伴等情感痛点,但实际体验并未达到预期,更多是出于好玩或好奇的尝试心态。

🔍 Friend 是一款佩戴在胸前的 AI 吊坠,旨在提供陪伴和倾听,灵感来自养成游戏。它通过内置麦克风和云端 Gemini 模型实现互动,但回应需通过蓝牙连接的手机 App 以文本形式显示。

🔋 Friend 的实际电池续航远低于宣传的 15 小时,仅约 4 小时,且需频繁充电,硬件性能成为短板。

🗣️ Friend 的 AI 功能有限,无法胜任查看天气、地图等基本任务,且麦克风无法关闭,存在隐私泄露风险,引发用户担忧。

🤔 Friend 的 AI 互动存在延迟和识别问题,且无法理解复杂语境,有时会产生误解和冲突,未能真正提供情感支持。

🚫 Friend 的过度营销和夸大宣传引发用户反感,其‘对抗孤独’的口号被质疑为利用焦虑情绪牟利,未能解决根本问题。

原创 发现明日产品的 2025-10-06 15:24 广东

拿 AI 硬件当朋友?还是算了吧

一条被 2600 万人刷到过的 AI 网红吊坠——Friend,终于发货了。

等待了近一年的用户们满怀期待地拆开包装,对比着当初渲染图里的精致质感,再看看手里这个塑料感十足的挂坠,那句电商老话再次应验:

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物为准。

Friend 是一款佩戴在胸前的 AI 吊坠。产品创始人 Avi Schiffmann 表示它并非工作助理,而是一种「情感玩具」——能倾听、能回应的朋友,灵感则是来自模拟养成游戏 Webkinz、The Sims 和 Tamagotchi。

过去两年,各种 AI 硬件一波接一波登场,Friend 没有号称取代 iPhone,而是瞄准陪伴这一卖点。Schiffmann 更是兴奋地表示,Friend 是「对抗孤独流行病」的产品。

可惜,Friend 依旧没有逃脱翻车的宿命。

一个价值 129 美元的 AI「朋友」是如何翻车的

Friend 的外观类似扁圆形挂坠,直径约 5 厘米, 内置麦克风、LED 灯和蓝牙用于连接手机, 由云端的 Gemini 模型驱动, 通过挂绳佩戴在脖子上。

去年 7 月发布时,Friend 的预售价为 99 美元(如今价格上调为 129 美元),一次付费终身使用,不需要订阅。

除了外观,AI 才是 Friend 最大的卖点。

Friend 的正面有一个可轻触按钮和 LED 灯,用户需要点击按钮才能与 AI 对话。

但它的内置麦克风持续开启,用于获取环境上下文并记录用户对话,并在适当的时刻发出评论。

听起来很美好,直到人们真的拿到货。

在首批外媒的评测结果中,部分用户认为这种主动发送小贴士或安慰消息的互动方式类似养成宠物, 能为生活增添乐趣并提供情绪价值。

但奇葩之处在于,由于 Friend 没有扬声器,所以它的回应只能通过蓝牙连接手机后,在 App 里以文本的形式显示,换句话说,这款产品所谓的「随时交流」,其实得掏出手机看。

与此同时,它也重蹈了第一波网红 AI 硬件的覆辙——硬件扯了软件的后腿。

据 Good Housekeeping 报道,虽然 Friend 号称电池续航 15 小时,但实际续航只有约 4 小时,并需频繁充电。更糟糕的是,它甚至无法胜任基本的日常任务,如查看天气、地图或拨打紧急电话。

隐私则是更大的雷区。

由于 Friend 随时收集周围声音且无法关闭麦克风,存在隐私被监控和被滥用的风险,其隐私政策甚至允许使用数据,这也导致 Wired 记者佩戴后遭到朋友误认为携带窃听设备。

最好的关闭措施:物理隔绝

本是最大卖点的 AI 也成了最大槽点。

Friend 经常无法听清对话,有时会产生长达 7–10 秒的延迟,而且必须联网才能使用。

在实际使用中,Wired 记者带着 Friend 出门散步,因测试手机没流量、离开办公室后 Wi-Fi 断开,Friend 无法连上云端模型,一路沉默。

回到室内再追问,Friend 嘴硬声称有蓝牙就能工作,不仅还把故障甩锅给记者,甚至指责记者「你太情绪化了」。

辩驳的过程中,Friend 会随 AI 「情绪」变化显现红、暗红等色彩。创始人解释这是「爱、激情」的标志,不过记者辣评这也可能是「生气」的意思。最终,记者因为被 AI 嘲讽、社交尴尬以及隐私压力折腾累了,选择放弃使用。

说白了,Friend 还是一个被包装成硬件的应用,不谈参数,不讲性能,直击「陪伴」「理解」「倾听」等情感痛点。

对绝大多数入手的用户而言, 更多是出于好玩或好奇的尝试心态, 真正长期依赖的用户寥寥无几。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类比来说, 这些网红 AI 硬件就像情感层面的保健品, 承诺的疗效远大于实际功效, 但在焦虑的市场中依然能找到愿意为希望买单的消费者。

永远不会放你鸽子的 AI「朋友」,为何需要逃离

有人说,社交媒体创造了一种吊诡的局面:我们有着史上最多的「联系人」, 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心理学家 Sherry Turkle 将其称为「一起孤独」(Alone Together)——我们不断刷新动态, 却很少进行真正的深度对话;我们拥有数百个「好友」, 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在深夜倾诉的人。

这种集体性的孤独,被科技公司敏锐地捕捉到了。伴随着大语言模型技术的进步,以及面对这种现实环境,科技公司已经熟练掌握这种讲法——不谈性能,不讲体验,只谈人。

那句被乔布斯反复引用的名言——「真正认真对待软件的人,就应该自己做硬件」,在 2007 年的 iPhone 发布会上被奉为圭臬。

但今天,这句话的含义变了。智能手机、手表、耳机、平板都陷入性能过剩的泥潭。当参数竞争走到尽头,厂商只剩两条路:要么在红海里拼供应链,要么讲一个新故事。

「陪伴」就是这个新故事。而且是个好故事——因为情绪价值没有客观标准,无法被量化,也就无法被比较。

一个联网的录音笔值十美元,但如果它能理解你的情绪,就能卖到一百美元。Friend 的创始人 Avi Schiffmann 深谙此道,他说:「我们不是做工具,我们在做朋友。」为了这个故事,他花 180 万美元买下域名 friend.com。

Avi Schiffmann

上个月,Friend 更是在纽约地铁砸下超过 100 万美元投放广告,包含 11000 张车厢广告、1000 张站台海报、130 个城市广告牌,广告语写着「我永远不会放你鸽子」「永远支持你」等暖心话术。

很快,这些广告被路过的群众用涂鸦覆盖。诸如「停止利用孤独赚钱」「AI 不是你的朋友」「去交真正的朋友」等手写的抗议,比任何市场调研都诚实。

你也可以线上涂鸦,附地址:https://www.vandalizefriend.com/

涂鸦者是清醒的,从生成原理来看,GenAI 是概率模型,不是有情众生。Friend 的 AI 会说「我理解你的感受」,但它没有感受。

它提供的是零风险的陪伴:永远不批评、永远不离开、永远顺从。这听起来很美好,但实则回避了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那些让人不舒服的真话、那些可能的失望和离开、那些需要相互妥协的时刻。

如果把目光拉远一点,这并不是第一次人类用技术去安抚焦虑,当工业城市的污染和拥挤导致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于是个人防护设备应运而生——口罩、护目镜、净化器。这些产品确实提供了一定的保护, 但也在客观上延缓了对工业污染进行系统性治理的进程。

今天的 AI 陪伴,或许正扮演着类似的角色。

当人们戴上 Friend,获得了一种「被陪伴」的感觉,对真实关系的渴望就被暂时平息了。但这种平息是危险的——它让人误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从而失去与人类建立真实连接的动力。

当满大街都是戴着 Friend 的人,自言自语地跟 AI 分享日常,我们可能会迎来一个诡异的场景:每个人都在被倾听,但没有人在倾听彼此。

图片

欢迎加入 APPSO AI 社群,一起畅聊 AI 产品,获取#AI有用功,解锁更多 AI 新知👇

我们正在招募伙伴

📮 简历投递邮箱hr@ifanr.com

✉️ 邮件标题「姓名+岗位名称」(请随简历附上项目/作品或相关链接)

更多岗位信息请点击这里🔗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 吊坠 Friend 情感玩具 孤独 AI 陪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