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湖南衡东一名智力障碍青年何军,三次被当地民营医院精神科收治。家属质疑其并非精神病人,医院收治目的可能是套取政府补贴。当地政府出台政策对重症精神病人进行救治救助,但存在监管漏洞。何军最终在住院期间脾脏破裂,案件一度搁浅后又峰回路转。
🌟何军一家五口均患有残疾,依靠低保和残疾补贴为生。何军的兄弟何军和老大均无法与外人交流,老二性格安静。
🏥何军曾三次被送往当地医院精神科住院,第一次是父亲报警后送往公立医院,后两次是民营医院主动接走,并威胁取消低保。
📊当地政府为重症精神病人提供免费住院治疗和生活费补贴,但存在监管漏洞,导致民营医院可能套取财政资金。
🚗民康医院曾到何军所在村进行“摸排”,对符合条件的病人提供免费接送和住院治疗,其中也包括智力障碍患者。
🤔何军家属质疑医院收治目的,认为可能是将其当作“小白鼠”做试验或摘取器官。
原创 柴会群 2025-10-07 20:08 广东


▲ 2025年6月,湖南衡阳,衡东民康医院。(南方周末记者 柴会群 摄)
全文共6996字,阅读大约需要14分钟
查监控、报案、侦察……寻求真相的每一步都困难重重。
南方周末记者以两篇报道记录这个青年的遭遇:其一,脾脏破裂之后,案件被认为难侦破以至一度“搁浅”,此后却又峰回路转;其二,脾脏破裂之前,原本或许无须住院的病人,为何被收入精神科病房。
此为第二篇。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柴会群南方周末实习生 许玉珍 李佳彤 敖宇责任编辑|谭畅2024年6月28日,湖南衡东智障青年何军在当地一家民营医院精神科住院时,由不明外力导致脾脏破裂(详见南方周末报道《“搁浅”的案件:一个智障青年脾脏破裂之后》)。
事发后,何军家属提出质疑:何军是“傻子”,不是“疯子”,不该被送到精神病院。他们怀疑,涉事医院让何军住院的目的,是套取政府补贴。何军曾先后三次被送到当地医院的精神科住院。第一次是何军父亲报的警,他在民警协助下主动把何军送到一家公立医院。何军父亲称,后来他再没报过警,但涉事民营医院以“备了案”为由,两次主动上门把何军接去住院,并曾以“取消低保”相威胁。涉事民营医院否认主动接何军住院,但对于何军如何住院给出几种不同说法。县民政局一位工作人员称,智障患者只有存在其他精神疾病才可以到精神科住院,否则违法。何军所在村的村干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涉事医院2023年曾到该村搞了一次“摸排”,该村有五六个精神病人在该医院住院,病人不仅不花钱,符合条件的还免费接送。2016年,为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当地政府出台了一项面向重症精神病人的救治救助政策,按这项政策,衡东县的重症精神病人每年都可以免费住院治疗6个月。医药费先由医院垫付,再通过医保和财政资金报销。此外,病人住院期间吃饭也免费,政府根据病人住院情况发给医院生活费补贴。目前,当地政府正出台新文件对此进一步规范,其中明确提到对医疗机构在执行政府救治、救助精神病人相关政策的过程中骗取、套取财政资金的,要追究责任。1 一家五口,四个残疾
何逢标一家住衡东县石滩乡江滨村37组,全家五口人:何逢标母亲、何逢标、何逢标妻子和两个儿子。何逢标的母亲今年86岁,患有老年痴呆,无法与人交流。何逢标妻子今年59岁,在家中排行老大,下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尹仁鹏是小弟弟,据他介绍,姐姐从小就“不正常”,哥哥和两个外甥,都是“傻子”。何逢标妻子小时候,做过老师的舅妈曾教过她。舅妈说其写字,“没一个字能写全”。南方周末记者与何逢标妻子接触时发现,她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能回答简单的问题,但无法深入交流。何逢标的大儿子32岁,他和27岁的何军一样,完全无法与外人交流。何逢标说,早年,他曾先后把两个儿子送去上学,结果“大的不肯进教室,小的(何军)进教室不开口”,两人均被学校退回。尹仁鹏大学毕业后在广东工作,何逢标早年曾托他给老大找份工作。尹仁鹏把老大带到广东,先后给他介绍了几份工作,发现他根本做不来,经常不打招呼就跑掉。尹仁鹏没办法,只好把他又送回老家。何逢标说,老大在家不仅不干活,还爱抽烟,一天能抽三包。今年4月,何逢标把老大送到妹妹家,让他帮妹妹养鱼,妹妹则供他吃饭、抽烟。老大与老二性格迥异,老大爱动,老二何军喜静。何军9岁才学会说话,走路也走得迟,平常都是低着头。2014年年底,何逢标的父亲去世。按当地风俗,亲人要点香祭奠。17岁的何军点香不是一根一根地点,而是一把一把地点。何逢标看到后生气,打了何军一下,不料何军反抗,把何逢标的手和脸咬伤了,“脸肿得像包子一样”。何逢标说,这是何军第一次打自己。邻居邓秀英也知晓此事。按邓秀英的说法,何军小时候不闯祸,长大后有时会“发蛮”,曾拔过她家的油菜苗,丢过她家的东西。还用石头打碎过别人家的玻璃。尹仁鹏的舅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何逢标妻子生下老大后,她曾劝何逢标不要再生了,但何逢标不听,又生下了老二。何逢标家种有13亩水稻,一年的利润在一万元左右。因患“腰椎间盘突出”,何逢标种地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但他“没办法”,“五个人吃饭,总要做事。”当地政府给何逢标一家五口均办了低保。何逢标说,一个低保一个月300元,全家一个月有1500元。这是他全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17年8月,当地政府给何逢标妻子与何军兄弟同时办了残疾证(智力残疾),残疾等级均为贰级。何逢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一个残疾证一个月有90元的补贴。江滨村一位村干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些年来,从扶贫到脱贫,凡是能享受的政策,村里都会尽量向何逢标家靠。他家的情况已经比前些年好。以前,外人进他家,“脚都不知道放什么地方”。
2025年6月,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石滩乡江滨村,何逢标家的卧室。(南方周末记者 柴会群 摄)2 第一次住院:父亲报警
2020年,何军闯了两次祸。春天种早稻时节,他有一天跑到邓秀英的田里,捡起一把锄头,把正在干活的邓秀英丈夫打得头破血流。邓秀英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何军平时喜欢找丈夫玩,那天不知怎么就“发蛮”了。邓秀英说,丈夫被打伤后,考虑到何逢标家里穷,没有住院,只是到诊所包扎了一下,何逢标付的医药费。第二次是在几个月后。夏天早稻成熟时,何军用打火机把相邻村民组一户人家的稻田点着了,烧了一亩多地。何逢标赔了对方一千块钱。按何逢标的说法,他开始并不知道是何军烧的,还带上喷雾器参加救火,那户人家误认为是他烧的,一度想打他。这两件事让何逢标十分恼火。大概一个多月后,他因某件事教训何军时,再一次被儿子咬伤。何逢标一气之下报了警。第二天,乡派出所来了两个民警,开车把何军送到位于新塘镇的衡东县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衡东二院”)住院。其中一位民警是江滨村上述村干部的丈夫。彼时,衡东二院新建精神科不久,是全县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收治精神病人的公立医院。按衡东县民政局一位工作人员的说法,单纯的智障患者是不能送精神科住院的,对此政府有明文规定。智障患者只有存在其他精神疾病,才可以到精神科住院,否则就是违法。据何军在衡东二院这次住院的病历,他当时被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一位精神科专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精神发育迟滞是智力障碍的另一种叫法。智力障碍是先天性的,无药可治,治疗没有意义。如果患者在智力障碍之外还有“精神障碍”,则可以住院接受治疗。另一位精神科专家则认为,精神发育迟滞属于国家规定的六大类严重精神障碍之一,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卫生法规定,只要具有“危险性”,医院就可以“收进去”,但需要经监护人同意。对于这类病人,收治目的不是为其治病,而是对他的行为加以控制。两位专家均认为,“精神障碍”的诊断不是随便下的,患者得有相应的“精神病性症状”才行。据何军的住院病历,能体现其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有两部分内容:一部分出自何逢标的陈述——“言行紊乱、疑人害12年,伤人毁物3天”。另一部分出自医生对何军做的精神检查——“自言自语、无故自笑、情绪不稳……”然而,何逢标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何军不存在“疑人害12年”的情况,他也没跟医生这样讲过。此外何逢标还称,何军也不存在“自言自语”,他从小就基本不说话。这份病历中还提到,何军早年曾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被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然而,何逢标表示,何军从没去过湖南省儿童医院看病。同样据这份病历,何军的住院时间是从2020年9月25日到2020年12月31日,一共3个多月。何逢标向南方周末记者明确表示,何军在衡东二院就住过这一次院。然而,衡东二院却有何军的两份住院病历。另一份病历上医生的诊断与第一次一样。住院日期则是从2021年1月1日到2021年3月12日。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如果两份病历所记录的信息属实,意味着何军上次出院后仅过了16个小时就又再次住院。而且,按第二份病历的记录,何军是凌晨0时44分住院的。此外,第二份病历记录的内容有不少与第一份病历雷同。比如主诉都是“言行紊乱、疑人害12年,伤人毁物3天”。但根据第一份病历,何军第二次住院3天前,尚未从衡东二院出院。两份病历中都提到,何军是在公安人员协助下送去住院的。但江滨村上述村干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丈夫只送何军到新塘住过一次院。
何逢标(左)和何军(右)。(南方周末记者 柴会群 摄)3 表格背后的救治救助政策
按何逢标的说法,何军那次在衡东二院住院时,院方曾给过他一份表格,让他到村委会、乡民政办和乡派出所盖章,盖完章再交给医院。当时是江滨村上述村干部的丈夫代他去民政办和派出所盖的章。江滨村上述村干部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有此事。按她的说法,那次由于何军是第一次住院,还没有备案,她老公才代何逢标去盖章的。而“备了案”之后,何军再住院时“直接盖(章)就可以了”。所谓“备了案”,是指当事人被纳入当地政府救治救助重症精神病人的系统。据衡东县卫健局医政股负责人介绍,只要病人在这个系统里,就属于救治救助对象。2016年,为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和国务院、湖南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衡东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强重症精神病患者救治救助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根据这份文件,衡东县的重症精神病患者一年可以免费住院治疗6个月,文件规定,患者所需医疗费用按每人每月3000元的标准,先由医院垫付,经相关部门审定后,用医保资金核报,“按政策未能核报的医疗费用,由县财政局兜底解决”。除了按每人每月3000元标准报销医疗费以外,实施方案中还规定,重症精神病患者救治期间的生活费也由政府负担。“按每人每月420元的标准,由县民政局从流动人员救助专项经费中列支。”按衡东县民政局一位工作人员的说法,衡东县政府这几年对精神病人这一块工作“看得比较重”,出台救治救助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更加体现政府对这个弱势群体的关心。实施方案中提到,“对因工作不重视、监管不到位、救治不及时,导致发生已登记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重大案(事)件的,严肃追究相关负责人和部门的责任,并实行综治考核一票否决。”据衡东县民政局上述工作人员介绍,救治救助精神病人这项工作有多个部门参与,其中卫生部门负责“救治”,民政部门负责“救助”,由于病人住院期间吃饭免费,所以救助补贴是发给医院的。何逢标从医院拿到的表格,就是医院用来申请救助补贴的凭证。它由民政局印发给医院,由医院负责填写、盖章,所有章都盖完,就可以申请救助补贴。按该工作人员的说法,对医院来说,病人所在的村委会、乡镇派出所、乡镇民政办等单位都不好找,所以通常都是让病人家属自己把章盖好,再把表格交还医院,医院到相关部门把剩下的几个章盖完。在衡东县政府2016年出台的上述文件中,曾指定一家新成立的民营精神病医院作为救治救助重症精神病人的“定点”医院。据衡东县民政局上述工作人员解释,这是因为政策出台时,衡东县只有这一家可以收治精神病人的医院。救治救助政策出台后,衡东县于2018年新成立了一家民营精神病医院。后来,衡东二院和衡东民康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简称“民康医院”)先后新成立精神科。目前四家医院都可以享受政府救治救助精神病人的政策。衡东县每年对重症精神病人的住院生活费补贴总额在一百万元左右,医疗费支出则远高于这一数字。四家医院当中,唯有民康医院地处县城。民康医院办公室丁主任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该医院现在有一百多个住院精神病人,县城的肇祸精神病人基本都往该院送,其中有不少是通过公安、民政系统送过来的。不过,何逢标当时并不知道这项政策。据其回忆,何军在衡东二院那次住院确实没交医药费,但每个月要交450元的生活费,医院没给他出收据。2025年6月12日,衡东县民政局上述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为防止医院“乱搞”,政府正在出台新的文件。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文件草案明确规定,对于医疗机构骗取、套取财政资金的,要追究责任:对于政府工作人员在补助资金核报和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我们这个政策是救助精神病人的,不是救助医院的,”上述工作人员说,“要防止医院去套这个钱,就必须有一些措施。”4 “包吃包住,不用花一分钱”
按何逢标的说法,从衡东二院出院后,何军没再闯祸,自己也没再报过警。然而,2023年3月的一个晚上,他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男子打来的电话。何逢标说,自己那时还不知道民康医院,是对方在电话中自称是民康医院的,“我问他贵姓?他说姓熊。”后来,何逢标一直称呼此人为“老熊”。据何逢标转述,“老熊”在电话里说,他是从电脑上查到何军的,因为何逢标以前报过警,何军“备了案”,“‘备了案的’都要抓”。“他(“老熊”)说不抓不行,”何逢标说,“春天来了,他(何军)发蛮再打人怎么办?”何逢标说,“老熊”还告诉他,何军住院后“包吃包住,不用花一分钱”。第二天上午,“老熊”和司机开着一辆面包车,把何军、何逢标接到民康医院。根据何逢标笔记本上的记录,何军这次住院的时间是2023年农历闰二月初六,对应的公历时间是3月27日。何逢标还记得,何军办完住院手续后,“老熊”用摩托车把他送到县汽车站,他乘公交车回的家。另据何逢标介绍,和何军上次住院时一样,民康医院也给了他一张表格,让他分别到村委会、乡民政办、乡派出所盖章,盖完章再交还医院。他照办了。对于何军这次住院,尹仁鹏也有印象。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前年过年时自己回老家,与何逢标在一块吃饭,何逢标说了这件事。据尹回忆,何逢标当时很得意,说何军住了几个月院,他一分钱没花。“我当时就骂他,我说你不知道这背后有什么事,这个社会上有这么好心的人吗?”当时,尹仁鹏并不知道政府有救治救助精神病人的政策。他认为医院主动上门收何军住院的目的,要么是把他当作“小白鼠”做试验,要么就是想摘他身上的器官。据江滨村上述村干部介绍,2023年,民康医院曾到村里搞了一次“摸排”,对全村的精神病人进行“筛查”,他们认为符合条件的就免费接送。该村目前有五六个精神病人在民康医院住院,其中也有何军这样的智力障碍患者。在衡东县采访何军受伤事件期间,南方周末记者曾以病人家属的名义,向当地一家民营精神病医院咨询住院政策。该医院工作人员表示,如果病人参加了新农合,并且有残疾证,可以免费治疗,免伙食费,但住院时间要三个月起步。民康医院一位副院长对南方周末记者称,不同精神病人住院报销的比例也不一样,如果有备案,报销的就相对多一些。按这位副院长的说法,病人住院报销是有限额的,由于大把病人往这里送,该报销的钱又报销不了,导致医院的压力非常大。何逢标说,何军2023年也是在民康医院住了三个月的院,自己每隔一个月去探视一次。他发现何军的伙食很差,早饭只有一碗“寡粉”,“一点油水也没有”。何军出院时,人明显瘦了。据江滨村上述村干部介绍,当地有精神病人的家庭,如果经济条件好一点,就会把病人送到衡阳的医院去医治,虽然到那边要自己掏钱,但条件“肯定好一些”。5 “不去就把低保取消”
2024年4月6日,何军第二次到民康医院住院。不过,对于他这次是如何去民康医院住院的,医患双方各执一词。按何逢标对南方周末记者的说法,和上次一样,何军这次是被民康医院“老熊”和司机来家里接走的。“老熊”还告诉他,“你(儿子)不去,就把低保取消”。何逢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10年前并村时,他家的低保曾被取消过一次,他到处“拜菩萨”(指求人)才又恢复。民康医院则对收治何军给出了几种说法:2024年8月5日,民康医院实控人林政文对前去交涉的何军的律师说,何军是“派出所送过来的”,“送到这里(家里人)就不管了”。按林政文对律师的说法,何军康复后,民康医院想把他送回去,但他家里不要。医院打算把何军送到派出所,让派出所想办法把何军送回去。然而,随后民康医院办公室主任丁女士在接待律师时,并没说何军是派出所送来的,只是强调何军是家属主动联系医院的。关于何军如何住院,民康医院在配合县卫健局调查时,还给出过另一种说法:何军是被“志愿者协会”送来的。2025年6月12日,丁主任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仍否认是民康医院上门去接的何军。“(何军)是通过衡东一个志愿者协会的人和他老爸送过来的。”丁主任说。但是志愿者协会的名称,她表示“忘记了”。2024年6月,何军受伤在县人民医院做手术时,代表民康医院签字的,是一个叫林冬衡的人。民康医院一楼的员工公示栏显示,林冬衡是该院后勤科科长。另据公开资料,林冬衡还是2022年成立的衡东“向日葵志愿者协会”会长,经常因做善事被媒体报道。“在衡东民康医院担任后勤部部长期间,他(林冬衡)的私车变成了‘公车’,有病人他随时充当司机开自己的车出去接送。”一篇报道中这样写道。何军舅妈从民康医院实控人的哥哥处了解到,“老熊”在民康医院就是做后勤的。2024年民康医院上门去让何军住院时,恰好被两名村民撞见,其中一位是何逢标的堂嫂。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那天下午两点钟左右,她去田里干活时,路过何逢标家,看到有一辆车停在那里,车旁边有鸭子,鸭子前站着一个陌生男人。何逢标当时正吃饭,她问怎么回事,何逢标说那个人要把何军抓去住院,如果不去,就取消低保。“我说不可能吧。我就走过去,(对陌生男人说,)他不去还可以取消低保?那个人说没有没有,低保是国家的政策,他没这个权力,我就走了。”何逢标的邻居邓秀英也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那天她也看到何逢标家门口停的那辆车和一个男的,何逢标的堂嫂还跟那个男的讲过话。不过,何逢标堂嫂和邓秀英均表示,她们当时没看到何军,也不知道那个男的是哪里的。何逢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那天“老熊”来抓何军时,提前打了电话,妻子知道后,带着何军躲到离家一里路的一个地方。按何逢标的说法,虽然堂嫂说民康医院无权取消低保,但他将信将疑,后来还是领着“老熊”找到了妻子和何军。当时何军不愿意去,何逢标妻子也不想让他去,还抓住他的胳膊,但老熊和司机掰开她的手,把何军硬拖上了车。何逢标说,那次“老熊”本来提出让何军住六个月,他只同意住三个月。后来,他给“老熊”打电话,想让何军提前出院,“老熊”不同意。结果没过几天,何军就出事了。更多专题内容请阅读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