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圈 10月09日 12:13
物联网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物联网设备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风险。这些设备存在无法及时更新漏洞补丁、生命周期长且难以管理、遗留系统数量庞大等问题,容易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攻击者可以利用物联网设备构建僵尸网络、入侵企业网络、窃取敏感数据,甚至造成物理伤害。为了应对这些风险,需要从设备设计、资产管理、漏洞管理、安全预警、厂商与安全公司协作等方面入手,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体系。未来的物联网安全建设,应当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可信,通过身份认证、零信任机制、AI安全监测等措施,确保物联网的安全可靠。

🔒 物联网设备存在设计缺陷,如默认密码、开放端口等,容易受到攻击。

📊 物联网设备数量庞大且分散,难以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控。

🔍 攻击者可以利用物联网设备进行多种攻击,如DDoS攻击、数据窃取、物理破坏等。

🛠️ 应对物联网安全风险需要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体系,包括设备设计、资产管理、漏洞管理、安全预警等。

🤝 厂商、安全公司和用户企业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物联网安全挑战。

承影 2025-10-09 08:45 上海


安小圈

第766期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智能摄像头、智能门锁、智能路由器、智能音箱……越来越多的设备正悄无声息地连接上互联网。我们享受着便利的同时,也被一种看不见的风险包围着——物联网设备,本身就不安全。

为什么说物联网设备“不安全”

表面上看,物联网设备只是小小的终端,能采集数据、能执行命令,似乎没什么大不了。但从安全角度看,它们几乎具备了所有“理想受害者”的特征:

无法及时更新漏洞补丁

物联网设备大多由不同厂商生产,操作系统版本众多,固件封闭,且厂商很少提供持续更新。一旦被发现存在安全漏洞,修复和分发补丁的过程几乎不可能同步到所有设备。大量设备因此长期暴露在已知漏洞之下。

生命周期长且难以管理

一台智能摄像头可以工作五年、一台传感器可能服役十年。很多设备在安装后就被遗忘,没有资产管理机制,也没有监控与运维策略。更糟糕的是,它们可能还在使用初始密码、开放默认端口,成为网络中的隐形炸弹。

遗留系统数量庞大

许多企业的物联网设备早在安全体系建立之前就已经部署,如工控系统、医疗设备、智能楼宇终端等。这些“遗留系统”难以更换,却又无法打补丁,成了安全管理的盲区。结果就是:企业的安全边界被无数个小设备打了无数个洞。

被“物联”的世界,正在被黑客利用

物联网设备的不安全,不仅是理论问题,而是现实威胁。以下几种攻击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通过物联网设备构建僵尸网络

这类攻击最典型的案例就是Mirai僵尸网络。它利用摄像头、路由器等设备的默认口令进行大规模感染,最终形成了一个拥有数十万台设备的超级僵尸网络。

这些设备被远程操控后,能够发起大规模DDoS攻击,瘫痪网站、攻击企业服务器,甚至影响国家级基础设施。如今,Mirai的变种仍在活跃,黑客只需扫描网络,就能轻松找到暴露在互联网上的脆弱设备。

通过物联网设备入侵企业网络很多企业将摄像头、门禁、会议系统等物联网设备直接接入办公网。攻击者只要控制其中一个设备,就可能横向移动进入企业核心网络,进而窃取机密、篡改数据。

这种方式往往不易被检测,因为入侵行为来自企业内部设备,而非外部IP。物联网设备成了“特洛伊木马”,在看似安全的环境中悄然埋伏。

通过物联网设备窃取敏感数据大量物联网设备都在采集环境、视频、语音、位置等敏感数据。一旦设备被攻陷,这些数据将成为隐私泄露的“黑金矿”。

例如:智能音箱可能被远程激活录音、智能门锁可能上传开门记录、医疗设备可能暴露病人隐私。

通过物联网设备造成物理伤害在更极端的情况下,攻击者甚至可以利用物联网设备发起现实世界的攻击。

例如,入侵汽车控制系统导致刹车失灵,或操控医疗设备影响生命体征监测。

从“网络安全”变成“人身安全”,物联网攻击的破坏力不容低估。

物联网安全如何做?

物联网安全的问题,不是单一技术能解决的,而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体系问题

从设备出厂到使用,再到退役,每一个环节都应嵌入安全考量。

出厂前:让安全成为“设计的一部分”厂商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应遵循“安全即默认”(Security by Default)原则:

只有在设计阶段就融入安全,设备才能在生命周期中具备自我防御能力。

出厂后:建立全网可视化的资产管理很多企业连自己有哪些物联网设备都不清楚。

因此,第一步就是——摸清家底

只有知道了“有哪些设备”,后续的防护和加固才有依据。

建立漏洞与风险预警机制物联网安全厂商和第三方安全机构应当持续监测网络空间,发现新漏洞后及时发布风险通告。

厂商与第三方安全公司联动

物联网安全是生态问题。单靠厂商或企业自身都难以解决。

厂商应主动开放漏洞上报通道,与安全研究人员建立漏洞披露与响应机制;

第三方安全公司则可提供攻击模拟、红蓝演练、持续监测等服务,形成“外部安全力量”。通过厂商 + 安全公司 + 用户企业的三方协作,才能形成闭环。

从“方便”到“可信”,是物联网的未来

物联网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更便捷,让城市更智慧,但如果没有安全作为底座,这一切都可能成为灾难的温床。

未来的物联网安全建设,应当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可信”:

只有当“安全”成为物联网的标准配置,而不是事后补丁,我们才能真正进入一个可控、可管、可信的物联网时代

结语

物联网的魅力在于“连接一切”,

但安全的本质,是“控制连接”。在未来的网络世界里,

每一个小小的传感器,都可能是一次攻击的起点;

也可能,是安全防线中的最后一环。选择哪一种,

取决于我们今天对安全的重视程度。

END

【内容来源:兰花豆说网络安全


微软紧急修复高危蠕虫级RCE漏洞,威胁全网Windows系统




突发!小红书惊现后门......

攻防演练在即:如何开展网络安全应急响应

【攻防演练】中钓鱼全流程梳理

[一文详解]网络安全【攻防演练】中的防御规划与实施

攻防必备 | 10款国产“两高一弱”专项解决方案

【干货】2024 攻防演练 · 期间 | 需关注的高危漏洞清单

攻防演练在即,10个物理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红队视角!2024 | 国家级攻防演练100+必修高危漏洞合集(可下载)

【攻防演练】中钓鱼全流程梳理

攻防演练在即:如何开展网络安全应急响应

【零信任】落地的理想应用场景:攻防演练

【2025】常见的网络安全服务大全(汇总详解)

AI 安全 |《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体系(V1.0)》(征求意见稿),附下载

2025年 · 网络威胁趋势【预测】

【实操】常见的安全事件及应急响应处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物联网安全 网络安全 风险防范 应对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