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10月09日 11:52
家乡菜的味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每个人心里都有独特的家乡美食,它未必是山珍海味,也可能只是一种冒着热气的“感觉”,舌尖上的家乡菜承载的,其实是每个人的成长史。从北漂人王睿的腊肉,到东北游子杨韬的烧鸡,再到海外留学生的火锅,家乡的味道连接着彼此的情感,成为游子们最珍贵的记忆。

🍖家乡菜的味道是每个人成长史的一部分,它唤醒味觉记忆,将人们拉回童年时光。

🍗地域的风土人情在家乡菜中体现,它连结起骨子里共同的情感纽带,成为游子们最珍贵的记忆。

🍲团圆的内涵在家乡菜中得到重新定义,即使身处万里之外,同是中国人的相遇与相聚也是一种团圆。

🍻青岛啤酒与家乡菜相伴,成为游子们在异乡找到心灵归处的象征。

🥂无论身在何地,家乡的味道都让游子们回味对家乡的怀念,无论酸甜苦辣,都有青岛啤酒出现的理由。

2025-10-05 12:56 广东

天涯共此时,干杯!

全文共3365读大约需要6分钟

每个人心里都有独特的家乡美食,它未必是山珍海味,也可能只是一种冒着热气的“感觉”,舌尖上的家乡菜承载的,其实是每个人的成长史

文 | 阮令山

假如沿着历史一路向前探寻“中秋”的痕迹,人们会惊奇地发现,“月饼”与佳节的关系其实并没有那么密切。这枚“如同嚼月”的圆形点心,一直到明朝时期才被贴上中秋节的标签,而在浩瀚的传统饮食文化里,天南海北的人们都有本地的佳节伴侣。

北宋的汴京,“玩月羹”是从宫廷到民间人人欢迎的甜品,桂圆、莲子和藕粉调制成的羹汤,寄托着月圆人圆的美好愿望。新蟹、新橙、新酒都在中秋前后上市,销售火爆,甚至正午还没到,家家酒铺就售卖一空。到了清代,《顺德县志》中则记载广东人“八月望日,剥芋食螺”。或许在中国,“吃什么”的问题永远不会指向唯一的答案,因为人们看重的并不是珍馐美馔的稀有。当离乡的行客举杯望月,桌上佐酒的那道菜里,最珍贵的味道叫作“家”,无论身在何地,一道家乡菜就能带人们回到“根”生长的地

跨越1500公里的腊肉

沉甸甸的纸箱打开,是层层叠叠的泡沫纸,再打开才是真空塑封的一条腊肉,肉皮被柴火熏得黢黑,9月末的北京气温还不算凉,塑封膜里化了滑溜溜的一层油。

对北漂人王睿来说,腊肉让他产生的第一个想法是“麻烦”。这是他本科毕业后来北京的第三年,因为省钱,他不得不和别人一起合租三室的公寓,而公用厨房往往是大家默认彼此都不会踏足的区域。理由很简单,当别人都习惯用外卖应付三餐的时候,王睿很难做那个“异类”。

但王睿认得出来,这块腊肉出自外婆的大手。在湖南农村,每家每户都有一间柴火房,在乡下由外婆照看长大的王睿,正是在烟熏火燎里度过了上学前的童年时光。冬天是熏腊肉的季节,小孩子看不懂五花肉的好坏,但每个邻居来家里串门,都要赞叹一句外婆挑的肉真漂亮,于是王睿渐渐也就觉得,只有自家熏的腊肉才是最好的。搓盐、风干、烟熏……再偷懒的腊肉前前后后也要经过一个月的等待,于是在王睿的印象里,外婆家的房梁上永远挂着无数条腊肉,而蹲在灶坑前玩火的他,被外婆交办的任务则是“看好了,别让猫叼去”。

老家挂着的腊肉成为游子最眷念的家乡味

事实上从读书开始,家乡就成了渐行渐远的名词。与亲人的电话越来越少,连聊天也有了距离。譬如父母无论如何都理解不了,为什么儿子跟人合租明明有厨房但却没法做饭,还总在微信上督促他“自己动手,吃得健康一点”。而王睿自从离开湖南上大学,也再没吃到过外婆熏的腊肉,“每家的腊肉都有不一样的味道,”王睿说,“这很难替代。”外卖少了湖南人看重的“锅气”。北京,这里或许汇集着全国最厉害的厨子,但没有那位每天都来柴火房巡视三五遍的老太太。

王睿想不出如何处理这条腊肉,只能把它塞进冰箱。直到中秋节前的某一天,他忽然在下班路上留意到附近有一家小小的湘菜馆。王睿拎着腊肉去找老板,因为怕影响对方营业,他特地挑了深夜快关门的时候,问师傅能不能用他自带的腊肉炒个菜,他愿意出双倍价钱。

这天的宵夜,王睿吃上了一盘久违的蒜苗炒腊肉。透亮的腊肉泛着油光,浓厚的烟熏味,使他回忆起外婆家高高的房梁和总在燃烧的炉坑。小时候,外婆也是数着日子等腊肉上桌,油汪汪的肉片在锅铲下翻腾。现在,最普通的那道湖南家常菜,却承载了相隔1500公里的牵挂。

人过中年的餐馆老板拿出两罐青岛啤酒,把其中一罐送给王睿,他是这天关门前的最后一桌客人。他们无言地碰杯,让啤酒冲淡舌尖的辛辣,对火爆的湘菜来说,一杯冰啤酒是“绝配”。同为北漂的两代人各自追寻着记忆中的家乡味觉,桌上那罐啤酒,见证着他们的感慨。

陌生人的烧鸡

国庆节仍赶在出差路上的杨韬,偶然坐上了一列从家乡哈尔滨始发的火车,他是天黑时才发现这件事的,车厢里陆续有人拆泡面、买盒饭,在“对付一口”的大军中间,他闻到了烧鸡和红肠的香味。

在游客眼里,这些熏酱熟食是只会在朋友圈出现一次的照片,但真正在本地长大的人,对红肠和烧鸡的气味会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敏感。事实上,它们比锅包肉更常出现在老家的饭桌上,逢年过节必须有这么一道“硬菜”。

在路上,熟悉的家乡味成为游子共同的情感联结

熏酱熟食,也是18岁的男孩们第一次学大人聚餐推杯换盏时的“下酒菜”。高三时杨韬第一次体验住校生活,至今仍令他记忆深刻的不是刷题到半夜有多苦,而是周末本市同学都回家以后,留守的外县学生偷偷摸摸在寝室里张罗过的一桌“酒席”。杨韬被委派去商业区买烧鸡、红肠和松仁小肚,四五个塑料袋塞在书包里,“一路走一路从身上往外飘味儿”。熄灯后大家纷纷“起开”啤酒,“干”过之后,才发现没有筷子,于是一个个用手抓着已经变冷的烧鸡,借着路灯的亮光畅聊人生梦想。

杨韬没有实现当初的梦想,人过中年重新开始创业,任何能压的成本都要压低,不过他很少因此而失落。

杨韬觉得,乐观和豪放,大概是东北人自带的性格底色,那是一种由地域风貌塑造的群体气质,放眼全国,可能也只有东北人会在别人问“这个好吃不”的时候回答“你拿点尝尝”。这天的火车上,坐在杨韬邻座的乘客提了一句“这红肠是商委的吗”,在几分钟之内就引发了一场热情的食物交换,杨韬也分到了陌生人递过来的一块烧鸡。

天南海北的家乡味汇聚,不变的还是那句“干杯”

“社恐”们很难想象这种情景,然而杨韬认为,这正是大东北黑土地上人们的独特情感共鸣。当年在外读大学,第一次坐三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回家过年,亲戚们告诉他,“注意听着报站,过了山海关就到家了,怎么着都能回来”,实则山海关离哈尔滨还有将近1000公里。但在每个辽吉黑居民的概念里,那广袤的平原可以被总括为“家”,就像被掰成小段的红肠,它已经超越了一省一市,成为“大东北”共同的情感联结。

列车员推着小车经过,留下了杨韬们打开青岛啤酒拉环的声音,清洌的啤酒搭配熏酱菜,陌生的人们一同度过了这个“假期”的晚餐。走出黑土地的人们,在远离家乡的列车上相逢,但在这一刻,他们的情感已和故土团圆。

不正宗的火锅

在南半球,中秋节并不是假期,所以不能理直气壮地放下作业,中国“留子”的聚餐往往安排在那之前的周末,火锅,几乎是下意识的选择。

留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陪伴每个人长大的“火锅”其实并不相同,每个故乡里,都酝酿着属于本地人的火锅。重庆人的火锅必须是牛油打底,大把辣椒把一切投进去的食材全都染红,再配上一碗蛋炒饭,就有了“灵魂”。潮汕人的火锅吃的是牛肉的鲜,左手现切的肉还在颤动,右手下锅十秒,已经变成美食。椰子鸡、酸汤锅、打边炉……在火锅的概念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但远在海外,“留子”们只能用电磁炉和华人超市的一袋火锅底料应对所有人对“火锅”的期待。

一顿“不正宗”的火锅承载了异乡人们的家乡情

相比于唐人街,华人超市是更近似于家乡的地方。中国人在这里找到卤牛肉的“标配”——花椒大料香叶桂皮,找到龙口粉丝,找到酸菜鱼,找到老干妈,找到青岛啤酒。每个没下过厨房的“留子”都会在读书的第一年迅速成长为合格的厨子,他们把东拼西凑来的食材嵌进小红书的菜谱,试图还原出妈妈的味道,但不知哪里总是差那么一点儿。最寻常的那种火锅底料,它辣得不够“有力”,口味也远不如老店那样浓厚,在每个人看来,这顿火锅都算不上正宗。

但火锅仍然是属于海外华人的“最大公约数”,是聚餐时的第一选择。无论味道如何,辣或不辣,人们在意的并非吃了什么,而是围坐在一起团圆的感觉。或许这才是各省各地都催生出本土火锅的原因:在滚滚热气里分享美食,符合所有中国人对“团圆”意象的描摹。而团圆未必只能与至亲,当留学生们共同举起绿色的易拉罐,不管来自祖国何处,都会由衷感叹“天涯共此时”,远销海外的青岛啤酒,亦在这样的温暖时刻添上一份来自家乡的亲切口感。

一声干杯,一次团圆

每个人心里都有独特的家乡美食,它未必是山珍海味,也可能只是一种冒着热气的“感觉”,舌尖上的家乡菜承载的,其实是每个人的成长史。那道菜会唤醒味觉记忆,把人们拉回童年时光;会折射出地域的风土人情,连结起骨子里共同的情感纽带;会重新定义“团圆”的内涵——当身处万里之外,同是中国人的相遇与相聚就是一种团圆。

而在每个温暖时刻,青岛啤酒都将和人们一起干杯,熟悉的易拉罐会出现在每个离家的游子身边。追逐梦想的小镇青年,霓虹下行色匆匆的异乡客,飘洋过海的旅居者……无论走出多远,在“异地家乡菜”的味道里,他们都在回味对家乡的怀念;无论酸甜苦辣,都有青岛啤酒出现的理由——愿每个人都能在他乡找到心灵归处。

   (专题)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家乡菜 味道 成长 情感 团圆 青岛啤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