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0月09日 11:46
2025化学诺奖解析:金属有机框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2025年化学诺奖授予北川进、理查德·罗伯森和奥马尔·亚吉三位科学家,表彰他们对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的开创性研究。MOF是一种内部含有巨大空腔的结构,分子可自由进出,在气体存储、分离、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北川进从庄子“无用之用”思想启发关注材料孔隙,罗伯森与霍斯金斯偶然发现MOF却最初未重视其价值,亚吉则因难民经历关注水资源问题并开发MOF用于水捕获。三人合作推动MOF领域发展,其成果或将改变能源、环境等领域。

🔬 金属有机框架(MOF)是一种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自组装形成的多孔材料,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孔道结构,使其在气体存储、分离和催化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 北川进受庄子思想启发,关注材料中“无用”的孔隙结构,从有机材料研究的无人区切入,历经多年最终实现MOF的重大突破,其研究揭示了MOF的内在美与实用价值。

💧 奥马尔·亚吉因童年难民经历对水资源问题深感关注,其MOF材料能够高效捕获空气中的水蒸气,为干旱地区提供清洁水源,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与社会责任感。

🤝 理查德·罗伯森与伯纳德·霍斯金斯在制备MOF晶体模型时偶然发现这一新型材料,但因未意识到其重要性而未命名,后由亚吉命名为“金属有机框架”,这一合作展现了科研中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结合。

🌐 MOF研究不仅推动了基础化学的发展,更促进了跨学科合作与技术创新,亚吉创立全球科学学院并设立多个研究中心,帮助发展中国家年轻学者参与研究,展现了科学均衡力量的价值。

每年的诺奖一颁布,吃瓜群众们都会问两个重要的问题——这研究是个啥?这些人是谁呀?

2025年的化学诺奖,颁给了非常正统的化学研究——北川进、理查德·罗布森 和奥马尔·亚吉三位科学家,创造了“金属有机框架”,那是一种内部含有巨大空腔的结构,分子可自由进出。

如果你想知道“这研究是个啥”,可阅读《让积木自动变成房子,从沙漠中变出水,2025化学诺奖的金属有机框架有多神?》,观看正统解读。

如果你想知道“这些人是谁呀”,请继续下滑观看八卦合集和赛博考古,一起看看这些顶级大脑的B面人生。

一、北川进

当化学家,就能分清真酒假酒!

北川在京都大学工作。学校网页对研究者的介绍都蛮有意思的,除了写他们的研究领域、研究成果,还会介绍个人爱好之类。

所以我们知道了看上去很严肃的北川副院长,私底下是侦探小说和惊悚片爱好者,还特别喜欢歌舞伎表演。

而在回答为什么投身化学领域的时候,北川的回答是“因为化学家能分清甲醇和乙醇”——好家伙,是怕喝到假酒吗?

可能真是。在一篇采访中,北川也表示自己特别喜欢喝酒,在不忙的晚上还会拉着课题组的人一起喝,边喝边点名让人站起来说两句,说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公开演讲技能,“有些人刚进组的时候只能说20秒,这样一年下来,起码能说20分钟了”。

整个课题组站起来说谢谢乙醇!

北川和学生们一起过自己的60岁生日,不知道喝了没丨icems.kyoto-u.ac.jp

金属有机框架的引路人,是庄子?

当然,分清甲醇和乙醇,学过初中化学应该就能做到了。从学习辨别假酒,到研究金属有机框架,这个拐弯可能还是几千年前的庄子给带的。

学生时代,北川读了日本首位诺奖得主、物理学家汤川秀树的书。吸引北川的不是基本粒子,而是书中提到的庄子思想,“无用之用”。

北川说,那时的化学家们专注于“有用之物”,而庄子的思想则启发他去关注“无用之物”。这个“无用之物”,就是热门的有机材料中微不足道的孔隙。

北川同学渐渐把精力转向有机材料研究中的无人区;47岁,北川同学早已成为北川老师,终于发表了第一篇金属有机框架论文,但关心这个领域的人太少,他甚至找不到几个人喝酒庆祝;51岁,他第一次在《科学(Science)》上介绍了金属有机框架,这才引起了关注;74岁,他因对金属有机框架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在无人区奋斗大半生终于有了成功,老先生也没想着休息。刚才电话参与获奖的新闻发布会时,北川说:“能拿奖我真是太荣幸和高兴了……但我还要待多久啊?马上我得去开个会。”

果然,人要成功,能力、毅力、选择赛道的眼光,缺一不可啊。

二、理查德·罗伯森

一路名校的学霸

虽然人生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但理查德·罗伯森其实是英国人。

他出生于约克郡的一个小村,该村的人口差不多在3000人左右。

然后他就在牛津大学读了本科和博士,又去加州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做了博士后。

真·小村做题家。

做完两轮博士后,他才29岁,坐着货船去了墨尔本大学,从讲师做起,然后在接下来的59年里,就再也没挪窝。

是个非常不喜欢搬家的科学家。

理查德· 罗伯森 | 图片来源:pursuit.unimelb.edu.au

竟能把上级交代的杂事办得这么好!

理查德·罗伯森当初其实不是自己想去做木球小棍的,那是上级交给他的任务——为一年级的化学讲座制作大型木制晶体结构模型。为此,他必须用三角函数表来计算木球挖洞的角度。

当时理查德·罗伯森是墨尔本大学无机化学系的讲师,布置任务的上级是当时的系主任,唐·斯特兰克斯。

当时的系主任唐·斯特兰克斯,已经于1986年去世 | 图片来源 :connect.adelaide.edu.au

不得不说,在上级交代去做的所有杂事里,这绝对是带来回报最大的一件。

没给新结构起名,因为觉得“没必要”

其实一开始,不管是罗伯森自己,还是他最亲密的合作者——第一篇论文的共同作者伯纳德·霍斯金斯,都没觉得这个新结构有多重要。 

罗伯森发表的该领域第一篇论文,另一位作者伯纳德·霍斯金斯做了晶体学研究(证明该物质具有所需的结构)  | pubs.acs.org/doi/abs/10.1021/ja00160a038

当时合作者伯纳德·霍斯金斯表示了保留的态度,他的感觉是——这什么怪玩意,没见过啊!

标准晶体非常规整密集,原子之间没有多少间隙。但这种新材料不同,骨架所占的晶体体积不足一半,其巨大的内部孔道中填充着高度无序的溶剂分子和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在当时,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材料——它毫无疑问是晶体,但其超过一半的体积却基本上是液体。

左边是钻石结构。右边是铜 I-四腈骨架,具有相同的结构,但在骨架内部引入了大量空间。

而罗伯森自己则压根没给他们的新结构起一个正式的名字,他认为这是不必要的,因为这些结构只是百年历史的配位化学领域的一个应用。

于是,命名这件事就轮到了另一个科学家亚吉,他起了“金属有机框架”这个名字,简称 MOF,并将这一研究领域命名为“网状化学”。

他们给我鼓掌!

直到2018年,罗伯森教授才首次应邀参与国际金属有机框架会议,当时这个会议都已经开到第六届了。

罗伯森教授谦逊地表示,他认为自己在那次会议上表现的“还不错”。

“他们有给我鼓掌。”他说。

三、奥马尔·亚吉

一家11口人,和牛一起住

1965年,亚吉出生于约旦。这是一个从巴勒斯坦被迫来到约旦的难民家庭。主办方通知亚吉获得诺奖时也提到,他很可能是第一个出生于约旦的诺奖获得者。

他们一家人生活在沙漠里,条件非常糟糕。家里有9个小孩,和父母挤在一个房间里——准确来说是半个房间,因为还有半个房间用来养牛。

他们没有电可以用,清洁的水也非常少。每两周有4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取水,如果没储存够两周用的水,他们就得另想办法了。

这也让亚吉对于水资源的珍贵有更深的理解,后来他研究的一类MOF材料可以从空气中捕获水蒸气,这能用于帮助干旱地区获取清洁的水资源,从某种程度上,他也在帮助小时候的自己。

亚吉的研究可以捕获空气中的水|David Huff / Atoco

不过,亚吉坦言,他最初开始做研究,并没有想要解决水资源或者碳捕获等如此宏大的问题,他只是着迷于化学之美。

10岁那年,他在图书馆里偶然翻开一本书,看到了分子图。他即刻就被迷住了——他也说不出是为什么,当时的他甚至不知道这些图是什么,但他就是觉得非常迷人、非常有趣。之后,他知道了这些分子其实构成了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构成了整个世界时,他对此就更加着迷了。

作为一个穷人家的小孩,亚吉的求学之路并不轻松,他小时候放学之后都得去帮父亲打理商店。对他而言,上学就像一种逃避现实的出口。他非常喜欢读书,童年仅有的一张照片上,他手上也拿着书本。他说:“我不舍得放下书去拍照。”

不会英语,但去美国留学

15岁那年,父亲希望亚吉去美国留学——他自己不想去,但父亲一直坚持。

当时他几乎不会英语,在哥哥的帮助下,到了美国的他先进入社区大学学习。好在亚吉学得很好,不仅顺利拿到了大学学位,还立志要成为一个科学家,虽然父母最开始其实希望他当一个医生。

拿到博士之后,亚吉在哈佛大学担任博士后。当时的他,和现在的许多博士毕业生一样,面临着“工业界vs学界”的选择。

这个选择对他来说不容易,业界许诺的薪水高得多,而他还要赡养父母。但他还是决定遵循本心,留在学术界,因为在这里他可以做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追逐自己的想法,进行有意义的研究。

之后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留在学术界的亚吉做得很成功,他被称为“金属有机框架”之父,2000到2010年间,他是全球被引用次数第二多的化学家。

这对最开始的亚吉完全是不可想象的。他坦言,他当时的梦想是发表至少一篇引用超过100的文章——现在,他文章的引用数已经超过250000了。

2019年,亚吉教授来到中国做演讲,并获得了北理工“百家大讲堂”报告嘉宾纪念证书。 | www.bit.edu.cn/xww/zhxw/jxky1/a179598.htm

面对开创性研究必然会遇到的质疑和批评,亚吉总结了一个“5%法则”——当95%的人都怀疑你时,总有那坚定的5%能看到你努力的价值。这些人,才是你应该关注的。你要认真听取批评,但最终,必须相信自己的直觉,做你认为正确的事。至于其他的——嗯,就随它去吧。

科学的力量

回顾自己从难民家庭到诺奖得主的经历,亚吉说: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均衡的力量。

亚吉的父母没什么文化,父亲大概只念到六年级,母亲完全不识字。但是对科学的追求,完全改变了他的人生。

可能是受到这段经历的影响,他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年轻学者参与研究。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创立了全球科学学院,建立全球科学网络;并且在越南、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墨西哥及约旦设立研究中心,邀请当地的年轻学者,在学术生涯刚起步时加入研究工作。

另外,浏览亚吉实验室的主页时,会发现有不少中国学生。他在采访中提到,最初向他提出想研究金属有机连接的,便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女学生——当时其他教授因为这位学生的英语不好而拒绝了她,但亚吉将她招到麾下。

1995年,亚吉发表那篇关于金属有机框架的里程碑式的论文,文章署名除了亚吉,另外两位都是中国名字。

现在,这篇文章已经有2000多个引用了|nature

现在的亚吉,不仅做学术,也开公司,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碳捕获和大气水收集领域的商业化应用。他也很关注这几年人工智能的发展,他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想要形成一个结合了人工智能、化学合成和气候解决方案的新学科。

工作之余,他喜欢园艺,种花种草种果树;还培育了一种杂交的花,用母亲的名字命名。

今天,亚吉是在飞机上接到那通来自瑞典的电话的。当时飞机刚刚离开登机口,整个电话采访中一直隐隐约约可以听到航班起飞前的播音。

不知道这趟见证了亚吉获奖瞬间的航班,会不会有一些特别的庆祝。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2025化学诺奖 金属有机框架 北川进 理查德·罗伯森 奥马尔·亚吉 MOF 庄子思想 水资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