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老家拥有一块400平米的宅基地,计划花费20万建房以保住祖辈传下的土地。然而,由于我们一家已长期在城市居住,未来也无意回乡,房屋建成后很可能荒废。父母因此产生分歧:母亲认为不应浪费20万,该资金可用于更实际的养老生活;父亲则坚守不能让祖辈土地流失的原则。作为独子,无论选择建房或放弃,最终结果都是宅基地与房屋或资金的传承,但两种选择都会引发家庭矛盾。
🏠 父亲坚守祖辈土地传承的信念,认为保住土地是最大的意义,即使房屋建成后可能荒废。这一观点源于对家族遗产的珍视,以及对土地情感的认同。
💰 母亲主张实际利益,认为20万资金可用于更重要的养老和改善生活,土地回收是必然趋势,无需为虚无缥缈的未来投入。
🤝 双方矛盾的核心在于代际观念差异:父亲代表老一辈对土地的执着,母亲则反映新一代对物质和现实生活的重视,这种分歧导致家庭内部难以达成共识。
🚧 建房决策的后果是两权相害:若建房,不仅耗费资金且房屋可能闲置;若放弃,父亲将承受心理压力且土地最终被回收。这种两难处境加剧家庭矛盾。
👨👩👧👦 作为独子,我的选择将直接影响父母情绪:支持建房可能让母亲不满,放弃则让父亲失望,这种代际责任与情感冲突让我陷入艰难抉择。
因为历史原因,父亲在老家有一块 400 平米的宅基地,大约是从祖辈那里传承下来的。目前一直荒废,预计年底会被回收。所以老人想要盖房保地,预计成本 20 万。
背景是我们一家从 80 年代末随着父母的工作在城市落实后,就一直在城市居住,未来也没有可能回去居住和养老,而我已在一线城市购房定居。如果建房大概率就是放在那里荒废了。老家在山上,只有农业,目前没看到未来会有啥征地拆迁的可能性。
所以现在的情况说白了就是花 20 万保住祖宗传下来的土地,外加可以得到一座注定会一直荒废下去的宅子。父母现在意见不合,闹了不少矛盾。我妈觉得没有必要浪费 20 万做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后辈肯定逐渐会和老家的联系越来越淡,直到彻底断了关系,留着 20 万用来养老和改善生活更具实际意义,土地村里要回收就让它回收了吧。我爸觉得不能让祖辈传下来的土地在自己手里丢了就是最大的意义。
现在问题抛给我了,我是独子,所以无论建房或者不建,最终都会导致一片宅基地加房子或 20 万遗产传承给我。而我选择建房,我妈不开心,我选择放弃这块土地,我爸生闷气。
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