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啦网正经历一次技术升级,从Layui框架转向Vue和AI技术,界面体验得到显著改善。核心功能从HTTP协议迁移至WebRTC,以提升安全性和效率。目前已实现手动申请SSL证书的关键功能,未来计划通过基于域名的CNAME解析实现自动化API接口。该项目采用WebSocket作为信令服务器,WebRTC作为数据传输主通道,TURN服务器作为备用中转,并结合HTTP代理连接Google服务。整个系统运行在一个低功耗的本地迷你主机上,数据备份则依赖本地NAS。此举旨在解决个人项目本地化部署的挑战,尤其是在缺乏公网IP的条件下,WebRTC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存储成本。
🌐 **技术架构升级**:草啦网正从传统的Layui框架迁移至Vue和AI技术,旨在提供更友好、高效的用户界面。通信协议从HTTP升级为WebRTC,以增强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实时性,并计划引入WebSocket作为信令服务器,TURN服务器作为连接中转,以及HTTP代理连接外部服务。
🚀 **核心功能与未来规划**:当前已完成手动申请SSL证书的核心功能,并计划后续通过域名CNAME解析实现自动化的API接口。WebRTC的应用是为解决个人项目本地化部署的痛点,特别是在缺乏固定公网IP的环境下,为实现外部访问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折衷方案。
💰 **成本效益与存储优化**:选择本地服务器部署而非昂贵的云服务,主要是为了降低大量文件存储的成本。本地服务器的硬盘成本远低于云服务商,尤其适合存储需求大的网站或应用。同时,采用低功耗迷你主机(如N3450 CPU, 4GB内存)和本地NAS进行数据备份,兼顾了运行效率和数据安全。
💡 **硬件选型与能耗考量**:选用的X86迷你主机功耗极低(待机2-3瓦),甚至低于部分路由器,能耗表现出色。其PD供电设计允许使用充电宝供电,未来可考虑集成UPS功能,确保服务的稳定性。该主机以180元购入,显示了在预算有限情况下的灵活硬件选择。
之前是使用 layui 写的界面不是那么友好,现在直接使用 VUE 和 AI 来写,并由原来纯 http 协议改为 webrtc ,现在只完成了手动申请 SSL 的主要功能,后面再增加基于域名的 CNAME 解析接管实现自动化 API 接口,
目前主要是以下配置或技术:
websocket 作为信令服务器, webrtc 作为主要的数据传输通道, turn 服务器作为无法建立直连时的兜底中转, http 代理作为本地服务器连接 google 的通道, 本地迷你主机作为服务器(低功耗), 本地 NAS 作为数据备份。
为什么要搞这么麻烦?
因为要考虑到以后自己个人项目要全部放到本地服务器上,同时由于本地没有公网 IP ,更没有固定的公网 IP ,所以使用 webrtc 是一个折中的方案,这个网站是用来试点改造的小项目。 云服务商的硬盘价格很贵,想要存放大量的文件成本受不了。本地服务器增加硬盘就便宜多了,特别适合有存储需求量大的网站或应用。为什么不在 NAS 上部署,是因为 NAS 功耗有点高不想 24 小时开机,如果以后业务大再考虑了
服务器配置与谍照
CPU: N3450 、 内存: 4G DDR3L 、 硬盘: 128G
海鲜市场上花费 180 巨资淘来的,以后再考虑升级内存和硬盘了(预算超支),本想买个 ARM 的 OECT ,后来看到这个 X86 小主机就改变主意了,主要待机功耗和 OECT 一样都是 2-3 瓦 左右(比很多路由器功耗低),跑个网站基本不占什么资源,用两万毫安的充电宝 PD 诱骗 12V 都能供电一天,以后考虑弄成 UP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