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计算机视觉 10月08日 17:49
单目SLAM精度媲美RGB-D,DropD-SLAM大幅降低成本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慕尼黑工业大学和3Dwe.ai的研究者们提出了DropD-SLAM系统,旨在仅通过单目RGB摄像头实现媲美甚至超越RGB-D SLAM的精度,同时大幅降低成本。该系统巧妙地利用预训练的视觉模型作为“虚拟”深度传感器,包括单目度量深度估计器、实例分割网络和学习型关键点检测器,以获取尺度信息、过滤动态物体并提取高质量特征点。在TUM RGB-D数据集的动态场景测试中,DropD-SLAM取得了1.8厘米的平均绝对轨迹误差,表现出色。该模块化设计不仅展示了预训练模型的潜力,也为未来低成本、高精度的SLAM系统提供了新的范式。

💡 **DropD-SLAM:用算法替代深度传感器** 该系统核心在于构建一个“虚拟”深度传感器,通过集成预训练的深度估计模型(如DepthAnythingV2)、实例分割网络(如YOLOv11)和学习型关键点检测器(如Key.Net),从普通的单目RGB图像中提取出带有真实物理尺度且无动态物体干扰的3D特征点,从而模拟RGB-D摄像头的输出,解决了传统单目SLAM的尺度模糊和动态物体干扰问题。

🚀 **动态场景下的卓越表现** 在包含大量动态物体的场景测试中,DropD-SLAM取得了惊人的1.8厘米平均绝对轨迹误差(ATE),这一成绩不仅超越了所有现有单目SLAM方法,甚至优于许多专门为动态场景设计的RGB-D SLAM方法,证明了其在复杂环境下的高鲁棒性。

💰 **成本效益与模块化设计** 通过摒弃昂贵的深度传感器,DropD-SLAM大幅降低了硬件成本和功耗,使其更具商业可行性。其模块化、即插即用的设计理念,使得系统易于集成和升级,也为未来SLAM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灵活高效的范式,预示着在某些应用中,深度传感器或许不再是必需品。

📊 **深度预测时间一致性的重要性** 研究发现,对于单目SLAM而言,深度预测的“时间一致性”比单帧的绝对精度更为关键。即使单帧深度预测存在小偏差,只要连续性好,SLAM系统也能获得更好的性能。这一洞察为未来深度估计模型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方向。

CV君 2025-10-08 12:09 江苏

单目SLAM迎来新突破,精度媲美RGB-D,成本大幅降低!

今天,我们来聊一篇非常有意思的SLAM领域新工作,来自慕尼黑工业大学和3Dwe.ai的研究者们。他们提出了一个名为DropD-SLAM的系统,这个名字很直白,意思就是“扔掉深度(Dropping the D)”。顾名思义,它的核心目标就是:在不使用深度传感器的情况下,仅通过普通的单目RGB摄像头,就达到甚至超越传统RGB-D SLAM的精度。

论文标题: Dropping the D: RGB-D SLAM Without the Depth Sensor

作者: Mert Kiray, Alican Karaomer, Benjamin Busam

机构: 慕尼黑工业大学, 3Dwe.ai

论文地址: https://arxiv.org/abs/2510.06216

研究背景:SLAM的两难困境

SLAM(即时定位与建图)技术是机器人和AR/VR领域的关键。目前主流的视觉SLAM方案主要有两类:

单目SLAM:只用一个普通摄像头,硬件成本低、简单。但它天生有两个“硬伤”:一是无法确定真实世界的尺度(尺度模糊性),二是场景中一有动态物体(比如走动的人)就容易“翻车”。

RGB-D SLAM:使用带有深度传感器的摄像头(比如Kinect或RealSense),能直接获取深度信息,从而解决了尺度问题,对动态物体也更鲁棒。但缺点是硬件成本高、功耗大,而且在室外强光下或面对透明、反光物体时,深度传感器常常会“失灵”。

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兼具两者的优点,既有单目方案的低成本和便捷性,又能达到RGB-D方案的的高精度和鲁棒性呢?这正是DropD-SLAM想要解决的问题。

DropD-SLAM:化繁为简的“虚拟”深度传感器

作者的思路非常巧妙:既然物理的深度传感器有诸多限制,那我们能不能用一个“虚拟”的深度传感器来代替它?这个“虚拟传感器”不是硬件,而是由几个先进的、预训练好的视觉模型组成。

DropD-SLAM的整体框架如下图所示,它像一个“预处理器”,将单目RGB图像“转换”成带有深度信息的三维特征点,然后无缝地喂给一个完全未经修改的传统RGB-D SLAM后端(如ORB-SLAM3)进行处理。

这个“虚拟传感器”主要由三个并行的“专家”模块构成:

1. 单目度量深度估计器 (Monocular Metric Depth Estimator)

这是获取“尺度”的关键。研究团队采用像DepthAnythingV2或UniDepthV2这样强大的预训练深度估计模型,它们能直接从单张RGB图像中预测出具有真实物理单位(米)的密集深度图。这相当于为SLAM系统提供了一双能感知距离的“眼睛”。

2. 实例分割网络 (Instance Segmentation Network)

为了解决动态物体干扰的问题,系统使用YOLOv11等实例分割网络来检测图像中的“人”、“车”等常见动态物体。一旦检测到,就会生成一个掩码(mask),将这些区域的特征点过滤掉,确保只有静态背景的特征点被用于定位和建图。

3. 学习型关键点检测器 (Learned Keypoint Detector)

传统的特征点检测方法(如ORB)在纹理稀疏或运动模糊的场景下表现不佳。DropD-SLAM改用学习型方法(如Key.Net),它能更均匀、更鲁棒地在各种环境下提取高质量的关键点,为后续的姿态估计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这三个模块的协同工作,DropD-SLAM成功地从每一帧RGB图像中提取出了一组“干净”(无动态物体干扰)、“带尺度”(有深度值)的3D特征点,完美模拟了RGB-D摄像头的输出。

实验结果:精度与效率的双重胜利

那么,这个“虚拟”方案的效果究竟如何呢?作者在权威的TUM RGB-D数据集上进行了全面评估。

在静态场景中

结果显示,DropD-SLAM的平均绝对轨迹误差(ATE)低至 7.4厘米。虽然略逊于一些需要端到端联合优化的复杂单目方法(如DROID-SLAM的3.8cm),但已经达到了非常有竞争力的水平,并且其模块化设计更具灵活性。

在动态场景中

这才是DropD-SLAM大放异彩的地方。在包含大量人体走动的动态序列中,它的平均ATE仅为 1.8厘米!这个成绩不仅超越了所有现有的单目SLAM方法,甚至优于许多专门为动态场景设计的RGB-D SLAM方法(如DynaSLAM的2.8cm)。

运行效率

在单个NVIDIA RTX 4090 GPU上,整个系统能以 22 FPS 的速度实时运行,完全满足了实际应用的需求。消融实验也证明了每个模块的不可或缺性,例如,去掉动态物体过滤模块后,误差会急剧增加。

一个非常有趣的发现是,论文通过实验指出,对于单目SLAM而言,深度预测的 时间一致性 (Temporal Consistency)比单帧的绝对精度更重要。也就是说,一个模型即使每帧预测的深度都有点小偏差,但只要这个偏差是稳定、连续的,SLAM系统就能更好地工作。这为未来深度估计模型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CV君认为,DropD-SLAM的模块化、即插即用设计哲学非常值得称道。它不仅展示了预训练大模型在传统几何视觉任务中的巨大潜力,也为未来的SLAM系统提供了一个灵活、高效且低成本的范式。随着视觉基础模型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昂贵的深度传感器在许多应用中或许真的不再是必需品。

你觉得这种用“算法”代替“硬件”的思路,未来还会在哪些领域大放异彩?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DropD-SLAM 单目SLAM RGB-D SLAM 计算机视觉 机器人导航 深度估计 实例分割 低成本SLAM Monocular SLAM RGB-D SLAM Computer Vision Robotics Depth Estimation Instance Segmentation Low-Cost SLA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