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0月08日 16:04
共享充电宝:从服务到惩罚的商业模式转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深入剖析了共享充电宝行业从“服务”模式向“惩罚”模式的转变。作者指出,过去共享充电宝试图通过补贴吸引用户,并觊觎二级市场,但随着上市计划受阻,其盈利模式转向直接从用户身上“罚款”。这种“惩罚生意”利用了用户在紧急情况下的“没得选”心理,通过高昂的租金和难以归还的机制,迫使用户购买设备,从而实现短期高额盈利。文章还探讨了此类商业模式难以监管的原因,以及手机续航和电池集成化等深层问题。

💡 **商业模式的演变:从服务到惩罚** 共享充电宝行业已从最初旨在提供便利的“服务生意”,演变为利用用户紧急需求的“惩罚生意”。早期,企业试图通过补贴吸引用户,并期望通过二级市场获利。然而,随着市场策略调整,其盈利模式转向通过高昂的租金、不便的归还机制以及强制购买等方式,直接向用户收取“罚款”,本质上是对用户忘记携带充电设备行为的惩罚,而非提供优质服务。

💰 **“惩罚生意”的盈利逻辑** “惩罚生意”的核心在于利用用户的“没得选”困境。与社区饭店等“服务生意”不同,共享充电宝在用户急需时往往成为唯一选择。这种模式下,价格不再受成本或市场价影响,而是取决于用户有多么紧急。通过设置障碍(如机器被占满、高额逾期费)迫使用户购买设备,这种短期内的“割韭菜”行为,使得企业能够实现高额利润,因为用户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如工作中断)不得不接受。

🤔 **监管困境与行业根源** 共享充电宝的乱象难以监管,原因在于其商业模式的特殊性。这种模式类似于雨天高价卖伞,属于“需要的人是真的需要”的范畴,缺乏强制性约束的理由。同时,手机电池集成化、续航能力差等行业性问题,才是导致用户对充电设备产生依赖的根本原因,而非共享充电宝本身。尽管景区的免费或平价充电服务是一个思路,但其管理成本和供需失衡问题也难以解决,最终使得用户在“被割”和“断电”之间做出艰难选择。


假期最后一天也不卷,随便写点。

不知道多少朋友假期出去玩儿了,假期出去玩儿,基本上都逃不过三个坑。

一个是堵车,考验你的膀胱韧性。

一个景区人多+吃东西贵,考验你的膀胱韧性加钱包弹性。

一个是共享充电宝把你往死里割,考验的是你对这个世界的耐性。

说到共享充电宝,大家都是一肚子怨气,这东西明明是收钱的,怎么还充得这么慢?

不仅充得慢,而且很多时候想还还会发现附近的机器就莫名其妙被塞满了,最后费用比这个充电宝还贵,只能自己买下了,我家就十几个垃圾充电宝,每次看了我都想扇自己。

后来我理解了,共享充电宝从来都不是“服务”生意,它们是“惩罚”生意。

赚的不是钱。

是你忘带充电宝的罚款。

什么意思?

服务生意是指,让你开心舒心,你下次还选它,长期赚你钱,例如很多开在社区的饭店,本质上是让你在众多选择中选它。

你有得选。

惩罚生意是指,你如果不选它,你会受到惩罚,你会很难受,短期割你一笔,反正长期你也没这个需求。

你没得选。

例如共享充电宝,例如收费的公共厕所,本质上是让你没得选,你的大脑和大肠是不会给你机会的。

既然你都没得选了,那可不就是待宰的羔羊嘛,他们可不就是怎么爽怎么来嘛?

人家是来找你爽的,又不是让你爽的。

甚至于,因为是罚款嘛,你本来就不爽,那既然得罪,就给你彻底得罪完,很多地方他们会闲着没事儿用新的充电宝把机器的空位给占了,就是为了让你没法及时还,产生逾期费用,最后你一算,咬着牙就把充电宝给买下来了。

只能说共享充电宝这东西不割你才怪了,人家从一开始就不是给你提供服务的,他们是找你罚款的,这东西就是惩罚你忘带充电宝又放不下手机的行为,罚款能有啥用户体验?

你不是用户,你是倒霉蛋。

共享充电宝赚的就是你应急的钱,惩罚了忘带充电器和充电宝的你。

爆多少金币,全看你有多着急。

这时候你要说了,前几年他们不是这样的啊。

对,他们那时候打算去割二级市场来着,想要先补贴后垄断,玩儿羊毛出在猪身上那一套。

现在看,这一套玩不动了,也没啥机会上市了,所以只能露出本来面目了。

既然不能割二级市场了,就只能割用户了,割一刀,是一刀。

就像共享单车涨价一样,就是要割你。

其实企业也知道涨价会打击用户使用次数,但没办法,因为就算他们好好做服务也没用,因为正常情况下,你是不会用他们的。

你自己有充电宝充电器或者手机电量高,你会因为闲着没事儿干去弄个充电宝么?

真当你会用的时候,你的状态就不正常了。

这时候,价格多少根本不取决于正常一个充电宝多少钱,也不取决于电费,更不取决于成本。

只取决于你有多着急。

很多人真的是不想被割,但实在没辙,因为手机没电的后果可能更严重,损失更大,可能工作都要受到影响。

只能心里骂一句,该掏还得掏。

最后无路可逃,像极了爱情。

大家看到这儿可能会疑惑。

共享充电宝涨价这样乱搞,就不能管管吗?

很好,这时候你思考一下啊,这东西咋管?谁来管?凭什么管?

严格来说这个东西和下雨天路边卖贵的雨伞一样,不存在强买强卖,需要的人那是真的需要,怎么管?

而且这东西又不是吃喝拉撒的人体刚需,就很魔幻。

另外充电宝就算消失,带来的也不是便利,而是更不便利。

因为需求问题不是共享充电宝引发的,手机不能换电池,续航这么差也不是共享充电宝干的,可以说是全行业一起使坏,真正造成问题的是电池集成化,怎么管?

又或者景区为了招揽顾客,自己提供免费or平价的充电宝租借服务?

这是个思路,但对景区的管理成本是巨大的挑战,而且平时没人来,节假日供需必失衡,算账算下来,可能还不是个好生意。

这帮子共享充电宝当年也不指望这东西赚钱,都想去二级市场收割呢,这个业务模式本身就既不体面也不健康。

得嘞,怎么弄?

最后,就只能一刀切了呗,大家都别用。

这时候,问题又回到了最上面。

这是惩罚生意,很多不小心没自带充电宝自带插头的人就真断电了。

这时候,你让这些人自己选是没有共享充电宝,还是被割上个十几块,还不好说他们会怎么选呢。

反正要我选,我宁可多出几块钱给我续个命,手机没电我要死。

看着我家里堆的这十几个不得不买回来的充电宝,这就尴尬了。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共享充电宝 商业模式 惩罚生意 用户体验 监管 Shared Power Bank Business Model Punishment Business User Experience Regulatio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