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全文版 10月08日 14:47
iPhone 17 充电提速解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苹果在 iPhone 17 系列中提升了充电速率,20 分钟可充入 50% 电量,10 分钟支持 8 小时视频播放。此次升级主要得益于 PD3.2 协议中的 SPR AVS(可调电压电源)支持,该协议通过精细电压控制减少功率损耗和发热,特别适用于手机等低功率设备。尽管 PPS 协议控制更精细,但 AVS 兼容性更好且成本更低,符合苹果的统一硬件策略。未来或可实现 iPhone、iPad、MacBook 共用充电头。

🔌 苹果 iPhone 17 系列充电速率显著提升,20 分钟充入 50% 电量,10 分钟支持 8 小时视频播放,采用 PD3.2 协议中的 SPR AVS(可调电压电源)支持,通过精细电压控制减少功率损耗和发热,特别适用于手机等低功率设备。

📊 PD3.2 协议中的 SPR AVS 协议通过以 100mV 为单位调节电压,避免了传统 PD 协议中固定电压档位导致的二次电压转换和能量损耗,显著降低发热,提升充电效率,尤其适合需要稳定电压输入的设备。

🔧 AVS 协议相比 PPS 协议(20mV 级别电压控制)具有更高的容错率和兼容性,避免了 PPS 控制过于精细导致受环境因素影响大、协议易失效的问题,同时硬件设计更简洁,成本更低,更符合苹果的产品哲学。

🔌 苹果此次充电方案升级或预示着未来 iPhone、iPad、MacBook 等设备将实现硬件统一,用户可能只需携带一个充电头即可为所有设备进行快充,推动高功率与大电池时代的普及。

不知道各位发现没有,新的 iPhone 17 系列充电速率,总算是有提升了。今年的秋季新品发布会上,苹果官方在介绍 iPhone 17 时,特意提了一下这次充电的升级,说是 20 分钟可以充进 50% 的电量。


不仅如此,这次还声称充 10 分钟的电就可以看 8 个小时的视频。


诶,这句话怎么那么像当年那个充电 5 分钟,通话 2 小时来着?

充电 10 分钟,视频 8 小时,这个事情本身其实没啥新奇的,毕竟现在不少国产手机都能做到十几分钟就充满手机了。

但这事儿放在果果身上,就比较意外了。毕竟苹果那极其“安全”的充电功率,想必大家都是有所耳闻的。

由于平均功率只有不到 27W,有时候隔壁Android第三个手机都快充满电了,苹果这边可能才刚过 50% 。

那到底是什么,让苹果抛弃了自己的“祖宗之法”呢?

因为苹果在官网的 iPhone 介绍页面从来不会写这些详细信息,托尼只能另辟蹊径。最终,在今年发布会上同步推出的这颗 40W 充电头上(最大60W),发现了点说法。

价值 329 的 40W 快充头


这次的充电头首次加入了 PD3.2 的 AVS(SPR)协议支持,而这次功率的提升,很大概率和这个协议有关。那 PD3.2 更新的这个 AVS 到底是个啥?苹果为啥要用这玩意儿?借着苹果的这次充电功率更新,托尼给大伙唠唠。

咱们先来讲讲 AVS 是个啥,这玩意儿是在 PD3.1 协议中就加入的快充协议,全称叫做可调电压电源(Adjustable Voltage Supply)。

主要是用来解决咱们传统充电协议中,由于电压不匹配而带来的功率损耗以及发热的问题。

咱们举个例子来说,在传统的 PD 协议中,标准功率只有几个固定的电压档位比如 5V、9V、15V、20V。

但如果咱们笔记本充电所需要的电压是 16.5V,充电器就没法直接提供这样的电压了。

这时候如果选择 20V 的档位,笔记本内部的电路就必须自己把电压给二次转换一下,而这个电压转换的过程又会带来一部分能量损耗,造成笔记本发热,显得非常的不优雅。

而 AVS 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这玩意儿可以让电压以 100 mV 为单位,通过充电器输出一个非常精细且固定的档位。

就还拿给笔记本充电的场景来举例,如果笔记本和充电器都支持 EPR AVS 的话,由于可调节的档位多了,充电头就可以立马切换到 16.5V的固定电压档位,稳稳的很幸福。

减少不必要的电压转换之后,发热的情况就能显著变好。像显示器这类需要恒定不断电流的设备,其实非常适合这个协议。

不过在 PD3.1 的时候,这玩意儿主要是用在扩展功率( 15V - 48V )的部分,目的是给像笔记本这类功率偏大的设备充电,所以简称 EPR AVS。

而这次 PD3.2 则是把 9V - 20V 范围的电压也纳入到 AVS 协议(简称 SPR AVS)。简单来说,就是为手机这类低功率设备,也提供了一条新的充电路子。

两种 AVS 的区别对比


这个时候可能有懂行的差友就要说了,感觉也没有比现有的协议好哪去呀。就拿目前市面上通用性比较高的 PPS 来说,人家 PPS 的档位可是 20mV,这不比 AVS 好?欸,这事儿还真不一定。PPS 相比 AVS 的最大不同主要在电压控制档位电流控制这两方面。

这里需要跟不太熟悉手机充电协议的差友们科普下,PPS 也是一种快充协议,属于 PD 下面快充的一种。 这玩意儿对电压档位的控制可以达到 20mV 级别,显得非常精细。

它可以实时根据电池的充电情况,对充电头的电压输出做出非常精细动态的调整。另外,手机在充电过程中还可以主动地对电流提出限制请求。

从这些点来看,这个充电协议似乎就是为电池充电而生的。

但是,由于它的控制精度有点过高了,所以容错率也比较低。在实际使用场景中,这玩意儿很容易受各种影响导致电压变化。

有时候换根不同的数据线,就有可能带来超过 20mV 的电压衰减,这时候手机端就可能认为这是一个无效的电压,然后拒绝握手。说人话就是控制得有点太细了,稍微有点波澜,协议就得重新匹配。所以,有许多厂商不太愿意用。

并且,把电压控制部分完全交给充电头,虽然减少了发热,但也很容易导致手机充电的时候,出现 “ 挑充电头 ” 的情况。

并且,从成本上来讲,控制的越精细,硬件设计就会变得越复杂,所以变贵是必然的。那说了这么多,苹果为什么要选择 SPR AVS?

首先啊,苹果作为一个国际大厂,在设计产品时肯定要考虑手机充电的兼容性,不能说随便换个充电头子,就充不进去电了。所以,虽然 PPS 看起来是很强,但容错性一般、兼容性不好以及硬件设计复杂的缺点,显然不符合苹果的需求。

另外,如果大家看过今年的 WWDC,就不难发现,苹果正逐渐的将 iPadOS 和 MacOS 在系统操作上进行统一。而放到硬件这边,这次的充电方案也像是一次“硬件统一”的尝试。


就像我们前面所说,在 PD 3.2 之前,AVS 其实更像是为笔记本这类设备设计的快充协议,主要支持需要稳定电压输入的设备。而在今年 AVS 增加了对 9V-20V 电压的支持后,就为手机充电提供了可能。

或许在未来,无论你用的是 iPhone、iPad 还是 Macbook 或许只需要带一个充电头就能给任意设备实现快充了。

那么 AVS 就是完美的吗?

当然不是,相比于 PPS,使用 AVS 快充协议的手机在充电时,仍旧需要在手机端进行一次电压转换,这就会给手机带来一定的发热。


在托尼看来,选择 AVS 的这条路,虽然有硬件统一的考量,但跟苹果设计的偏执或许也多少沾点关系。

对苹果来说,他们可能就希望充电也能既统一又简洁,为了这一点,相对的牺牲一点东西也不是不能接受……

不过,即便苹果有自己的产品哲学,但是从今年新 iPhone 电池和充电功率不断增加,咱们也不难看出,似乎谁也逃脱不掉高功率 + 大电池的时代大潮。


查看评论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iPhone 17 充电技术 PD3.2 SPR AVS 苹果硬件统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