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全文版 10月08日 12:25
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量产计划受挫,手部技术成最大瓶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特斯拉备受期待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项目在核心技术上遭遇重大挫折,原定年内生产数千台的计划因机器人“手部”的技术难题而被迫放弃。尽管马斯克曾设下宏大目标,但项目进展显示,手部设计的复杂性超出了预期,导致产量目标一再缩减。目前,项目已调整策略,将资源重新投入到攻克手部设计难关及其他改进上。同时,项目领导层也进行了调整。尽管短期量产受阻,马斯克仍规划了擎天柱登上火星及成为“机器人科学家”的宏伟蓝图,但这些设想仍面临技术和环境的巨大挑战。在外部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特斯拉的擎天柱项目正经历关键的技术攻坚期。

🤖 **手部技术瓶颈阻碍量产:**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项目原计划在2025年实现数千台的量产目标,但因机器人“手部”设计和功能上的重大技术挑战,尤其是其复杂性和实用性问题,导致特斯拉已放弃年内大规模生产的计划,转而专注于攻克这一关键技术难关。

🚀 **产量目标调整与领导层变动:** 擎天柱项目的生产目标经历了从“数千台”到“至少5000台”,再到大幅削减至2000台,最终放弃年内量产的多次调整。伴随项目延期,原工程负责人已离职,项目目前由硬件、软件和制造三位高管分工负责,其中部分高管同时兼管特斯拉汽车业务。

🌌 **宏大愿景与现实挑战并存:** 马斯克为擎天柱规划了包括登上火星飞船及成为能进行科研的“机器人科学家”等宏大愿景。然而,将机器人应用于极寒的火星环境或实现其科研能力,目前仍面临巨大的技术障碍和遥远的设想阶段。目前其应用仅限于特斯拉工厂内的基础性重复劳动。

🌐 **训练数据与竞争压力:**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设计的核心逻辑是利用大量人类活动视频进行训练,但将非结构化视频数据转化为有效训练指令仍是巨大挑战。同时,随着Meta、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及Figure AI、1X等初创公司的入局,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外部竞争正日益激烈。

在核心的电动汽车业务增长乏力之际,被埃隆·马斯克寄予厚望、并称其最终将超越电动汽车业务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项目,正因关键技术瓶颈遭遇重大挫折。媒体援引两位知情人士消息称,由于在机器人“手部”这一技术挑战最大的部件上进展艰难,特斯拉已放弃了年内生产数千台机器人的计划。

产量目标一再缩水,“手”部成最大技术瓶颈

擎天柱项目的生产雄心在2025年经历了过山车式的下滑。

年初,特斯拉计划将产量从2024年的几十台提升至数千台。3月,马斯克在内部会议上更是将目标推高至“至少5000台”。

然而,这一激进目标从一开始就面临内部的现实阻力。据知情人士称,项目员工曾多次向马斯克表示,其设定的扩张时间表过于乐观。随后的事实印证了这些担忧:仅仅数月后,生产目标就被大幅削减至2000台。

到了夏天,员工向马斯克汇报称,因为其“手部”存在功能缺陷,即便能造出2000台机器人,这些机器人的实用性也会降低。

这最终导致特斯拉放弃了今年的量产计划,转而重新投入资源,以期攻克手部设计并进行其他改进。马斯克本人在9月的一次播客中也承认,“包括前臂在内的手部,是整个机器人工程难度的主要部分”。

伴随项目延期的是核心领导层的变动。擎天柱工程负责人米兰·科瓦奇(Milan Kovac)已于6月离职。

目前,项目由三位高管分工领导:康斯坦丁诺斯·拉斯卡里斯(Konstantinos Laskaris)负责硬件设计,阿肖克·埃勒斯瓦米(Ashok Elluswamy)负责软件,拉斯·莫拉维(Lars Moravy)负责制造,三人均直接向马斯克汇报。其中,后两位高管同时还负责特斯拉的汽车业务。

从“进厂打工”到“机器人科学家”

尽管短期量产遇阻,马斯克为擎天柱规划的未来依旧宏大。他不仅希望擎天柱能登上SpaceX明年底的火星飞船,还计划将其与人工智能公司xAI深度整合,最终打造出能替代白领甚至科学家的“机器人科学家”。

对于擎天柱上火星的“火星计划”,媒体援引业内人士评论称,当前版本的擎天柱是为地球室内环境设计的,若要在平均温度低至零下80华氏度(约零下62摄氏度)的火星上工作,除非穿上特制宇航服并完全重新设计其热管理系统,否则几乎无法执行任何任务。

而让擎天柱通过xAI的Grok模型成为“机器人科学家”在实验室进行科研,仍停留在内部讨论的遥远设想阶段。

目前,擎天柱在特斯拉工厂的应用仅限于分拣电池、安全巡逻等基础性重复劳动。

特斯拉坚持人形设计的核心逻辑,是希望利用互联网上数十亿计的人类活动视频来训练机器人。然而,将这些非结构化的视频数据转化为有效的训练指令,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技术挑战。现阶段,特斯拉仍主要使用自己员工从事家务、行走等活动的视频进行训练。

在特斯拉艰难攻克技术难关的同时,外部竞争正日益激烈。Meta、亚马逊等巨头已纷纷入局,Figure AI、1X等初创公司也正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巨额融资。

查看评论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特斯拉 擎天柱 Optimus 人形机器人 AI 技术瓶颈 量产 Elon Musk Tesla Humanoid Robot AI Technical Bottleneck Mass Productio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