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0月07日 20:11
高密前冢子头遗址考古发现:揭示早期中国国家形成与宗教整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山东大学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高密前冢子头遗址的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表明,该遗址在西周至战国时期逐渐从居住村落转变为重要的祭祀中心。发掘出的多座大型平台遗迹,特别是西周时期的夯土平台TJ12及其后战国时期的TJ1和TJ11,揭示了宗教仪式在早期中国国家形成和政治整合中的关键作用。这些平台被认为是公共祭祀和集体宴飨的场所,并通过共同的仪式活动,促进了地方社会融入更广泛的政治体系,对理解早期中国政治统一的多元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 **遗址功能转型与宗教中心的确立**:高密前冢子头遗址在西周至战国时期,经历了从普通居住村落向重要祭祀中心的显著转变。这一转型体现在遗址内陆续建造的多座大型平台遗迹上,特别是西周早期的TJ12夯土平台,标志着其开始承担起公共祭祀的职能,成为区域性的宗教活动场所。这种功能的转变是理解早期社会结构与政治发展的重要线索。

🤝 **宗教仪式在政治整合中的作用**:发掘表明,这些平台不仅是宗教仪式的场所,更在推动政治整合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平台周边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骸、海产贝壳及豆形器皿,暗示了盛大的集体宴飨活动。研究者认为,通过共同的祭祀与宴飨,地方居民被逐步纳入更大的政治体系,地方神祇也可能被整合进周朝及其后继诸侯国的官方信仰体系,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政治整合模式。

🌐 **区域交流与国家认同的构建**:前冢子头遗址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早期成为交通节点,促进了区域间的文化交流。西周时期,该遗址成为周王朝向东推进,纳入莱夷之地的重要证据之一。平台及其相关活动,可能促进了地方社会对周朝及其继承政权的认同,为理解战国时期齐国“八神崇拜”体系乃至秦汉国家祭祀制度的形成提供了早期基础和演变脉络。

IT之家 10 月 7 日消息,为配合“考古中国・海岱地区夏商西周考古研究”重大项目的开展,山东大学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 2023 年对高密前冢子头遗址联合展开第二次考古发掘。

研究显示,前冢子头遗址为探索早期中国国家形成与政治整合提供了新的证据。考古发现表明,这一原为居住村落的遗址在西周至战国时期逐渐转变为重要的祭祀中心,其建造的多座大型平台反映了宗教仪式在政治统一中的关键作用。相关论文已于 10 月 7 日发表在《古物》上(DOI:10.15184 / aqy.2025.10156)。

▲ 前冢子头遗址复原图

IT之家注:前冢子头遗址地处胶莱平原腹地,是一处贯穿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汉代的古聚落,沿用约 3000 年之久。聚落核心区呈方形,约 4.7 万平方米,核心区外围存在至少两道环壕,总面积近 16 万平方米。

根据地层与文物分析,遗址自大汶口晚期(约公元前 3100—2600 年)至汉代(约公元前 200 年 — 公元 220 年)持续有人活动。

结合出土的玉锥形器、白陶鬶、蛋壳黑陶杯残片等遗物,初步推断该聚落在大汶口至岳石文化时期处在沂沭河流域与胶莱河流域的南北向交流、胶莱河流域与胶东半岛南部地区的东西向交流中,或曾是重要的交通节点,并因此成为胶莱地区一处重要的聚落。

西周时期,胶河流域属于“大东”莱夷之地。西周早期大台基的发现,为研究周王朝与胶东地区的早期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东周时期几座礼仪类台基类遗迹显示发掘区在周代成为一处“神圣空间”,揭示了该聚落或具备特殊的政治宗教地位,为研究商周时期基层聚落的功能分化提供了重要研究素材。

论文指出,西周时期,随着王朝势力向东推进,胶东地区被纳入新的政治体系。考古人员在前冢子头发现的第一座夯土平台(编号 TJ12)建于此时,标志着当地社会功能的转变 —— 从居民聚落转向举行公共祭祀的空间。此后,在战国早期与中期,又先后建成两座平台(TJ1、TJ11),显示这一宗教活动持续数百年。

这些平台形制各异:西周时期的 TJ12 为梯形,早期战国的 TJ1 为长方形,中期战国的 TJ11 为圆形。考古分析表明,它们均为开放式结构,没有围墙或立柱基础,推测用于公共仪式与宴飨活动。平台周边出土大量动物骨骸、海产贝壳及带锯齿纹的豆形器皿,显示当时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集体宴会。研究者还在与 TJ11 相邻的坑(M12)中发现 7 具叠置人骨,推测与祭祀活动有关。

研究者认为,这些平台不仅是宗教仪式的场所,也承担了政治整合的功能。通过共同的祭祀与宴飨,地方居民逐渐被纳入更大的政治体系,地方神祇被吸收进周人及其后继诸侯国的官方信仰体系。

学者推测,西周人及后来的齐国政权均利用类似的宗教空间推动区域整合,最终形成战国晚期齐国的“八神崇拜”体系,这一信仰体系后来被秦、汉继承并发展为国家祭祀制度。

研究还发现,汉代时期遗址虽不再建造新平台,但仍保留宗教功能。出土的六博棋子与棍形令牌反映了当时的宇宙观念与祭祀传统在此延续。

论文总结指出,前冢子头遗址的考古成果揭示了早期中国政治统一的另一面 —— 国家的形成不仅依靠军事征服与行政管理,也深受宗教仪式和社会参与的推动。通过祭祀平台、宴飨与信仰整合,胶东地区的地方社会逐步融入自西而来的中央政权体系。

西周时期,胶河流域属于“大东”莱夷之地。史载周王朝对齐、鲁、莱、莒的统治采取了不同策略。西周早期周人在此兴建大型台基,对研究中原王朝的东进,以及周王朝与莱国关系提供了新材料。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高密前冢子头遗址 考古发现 早期中国 国家形成 政治整合 宗教仪式 西周 战国 Qianzhongzi Head Sit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Early China State Formation Political Integration Religious Rituals Western Zhou Warring State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