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就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归属发表看法。他认为,无论美国总统特朗普最终是否获奖,都将引发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胡锡进指出,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在政治上将面临艰难的权衡,因为他们似乎顾忌特朗普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例如潜在的贸易制裁。他预测,若特朗普获奖,将面临全球舆论的批评和嘲讽;反之,若特朗普落选,获奖者可能会被置于阴影之下并遭到特朗普的记恨。胡锡进还探讨了诺贝尔和平奖对特朗普可能产生的“牵制”作用,例如在避免发动战争、缓和气候变化态度以及减少贸易战方面。然而,他也质疑该奖项是否能真正约束特朗普,并认为若特朗普不尴尬,尴尬的将是诺委会和挪威。
⚖️ **诺奖归属引发政治考量与潜在影响**:胡锡进认为,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发已成为一个政治敏感话题,挪威委员会在独立性之外,还需权衡来自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潜在政治压力,包括可能面临的经济制裁,这使得奖项的颁发变得复杂。他推测,挪威方面可能因忌惮特朗普而面临艰难抉择。
🏆 **特朗普获奖与落选的双重争议**:胡锡进分析了特朗普获奖和未获奖可能带来的不同后果。他预测,若特朗普获奖,将立即引发全球舆论的强烈批评和嘲讽;而若特朗普落选,获奖者将可能在特朗普落选的巨大讨论声中被边缘化,并可能招致特朗普的记恨,使得获奖的意义大打折扣。
🕊️ **和平奖对特朗普的潜在“牵制”作用**:胡锡进探讨了诺贝尔和平奖是否可能对特朗普在外交和军事政策上产生积极影响,例如可能促使其在任期内避免发动新的战争,在气候变化和多边主义问题上采取更缓和的态度,以及在贸易战中有所收敛。但他同时也对这种“牵制”的有效性表示怀疑,认为如果特朗普不受约束,反而会让颁奖机构陷入尴尬。
🤔 **特朗普的自我宣传与实际贡献的辩证**:文章提到特朗普多次声称自己结束了多场战争,并认为自己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此为自己“和平缔造者”的形象造势。然而,批评者认为特朗普可能夸大其词,其在结束冲突中的实际作用存在争议,且其言论显示出对奖项本身并非完全不在乎,而是将其视为巩固自身声誉的工具。
今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星期五(10月10日)揭晓,中国《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认为,无论美国总统特朗普本周得不得诺奖,都将引发泼天议论,并称如果特朗普落选,和平奖得主可能会被特朗普忌恨。
胡锡进星期一(6日)在微信公众号写道,特朗普表现出获得诺贝和平奖的强烈意愿,并称:“尽管挪威强调,诺贝尔和平委员会是个‘独立的委员会’,但所有人都在关注挪威目前从政治上对颁发今年和平奖所做的艰难权衡,他们显然怕特朗普。”
他认为,虽然挪威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相对较小,美国市场仅占挪威出口的3%,但任何关税的增加或制裁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胡锡进预测,如果是特朗普得奖,全世界的舆论一定会引爆,批评和嘲讽的声音会潮水般涌起。但如果不是他,“那个获奖的人可就惨了,他会被置于特朗普落选大规模讨论的阴影之下,还可能被特朗普忌恨,得了那个奖不如不得”。
胡锡进说,如果特朗普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也许会对他形成牵制,阻止他在接下来的任期发动战争,并且让他在气候变化和多边主义的问题上态度缓和些,打贸易战也别那么毫无顾及。
不过,他也写道:“只是不知道,诺贝尔和平奖会成为对他来说的紧箍咒吗?如果不会,西方世界等于是白拿这个奖项哄他了,而且如果特朗普不尴尬,尴尬的就是诺委会和挪威了。”
特朗普多次声称自己已结束至少六场战争,以巩固作为国际和平缔造者的美名,为竞逐诺贝尔和平奖造势。不过,批评者曾指特朗普有夸大之嫌,他在结束这些冲突方面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特朗普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声称,自己结束了七场“无法结束的战争”,并指所有人都认为他应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不过,他自己并不在乎奖项,而志在拯救生命。“对我来说,真正的奖励是看到子女在父母陪伴下成长,因为不会有数百万的人死于无休止的所谓光荣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