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10月07日 19:31
俄战机侵犯爱沙尼亚领空事件引发北约关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2025年9月19日,爱沙尼亚指控三架俄罗斯米格-31战机未经许可侵入其领空长达12分钟,此举被欧盟官员称为“极其危险”和“不可接受”。北约证实了事件,并表示已出动意大利F-35战机进行驱离。俄罗斯国防部否认侵犯领空,称战机按计划飞行且遵守国际规则。爱沙尼亚援引《北大西洋公约》第四条要求召开紧急会议并召见俄临时代办提出外交抗议。文章分析认为,俄方此举可能是在进行边缘化的军事试探,利用米格-31的速度和高度优势,以及关闭应答机等行为,测试北约的反应和防空指挥结构,并可能带有战略威慑意图,尤其考虑到米格-31也是“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载台。

✈️ 俄罗斯战机侵犯爱沙尼亚领空:2025年9月19日,爱沙尼亚报告称三架俄罗斯米格-31战机未经许可进入其领空长达12分钟。此事件被欧盟高级官员定性为“极其危险”和“不可接受”。事件发生后,北约确认了这一情况,并部署了意大利的F-35战斗机进行拦截和驱离。爱沙尼亚依据《北大西洋公约》第四条,召开了紧急会议并向俄罗斯提出外交抗议。

🛩️ 俄方否认与北约反应:俄罗斯国防部对此事件作出回应,否认侵犯爱沙尼亚领空,并声称其米格-31战斗机完成了按计划进行的从卡累利阿到加里宁格勒州的飞行,并全程遵守了使用空域的国际规则,未侵犯他国边界。北约方面则强调,此次入侵事件是俄罗斯鲁莽行为的又一例证,并展示了北约的应对能力。

🚨 战机行为与国际惯例的冲突:根据北约公布的信息,涉事俄罗斯战机在进入爱沙尼亚领空前关闭了应答机,未回应爱沙尼亚地面空管的无线电通讯,也未按规定通告飞行计划。按照国际航空惯例,即使是军用飞机在和平时期也应打开与民航通用的应答机以供识别和保障航空安全。这些行为被解读为潜在的敌意举动,若确实入侵领空,即使被击落也符合国际法下的自卫原则。

🤔 试探性军事行动的分析:文章分析认为,俄罗斯此举可能是在效仿此前对波兰的无人机入侵事件,进行一系列“边缘化”的军事试探,以回应欧美对乌克兰的支持。这些试探行动被认为经过精心计算,后果可控。选择米格-31这一速度和升限都极具优势的机型,以及关闭应答机等行为,被视为测试北约反应能力、防空指挥结构以及战略威慑的手段,特别是米格-31还可作为“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平台,具备战略打击能力。

🌍 针对不同对手的策略差异:文章指出,俄罗斯针对的波罗的海三国军事力量薄弱,完全依赖北约盟友。而邻近的芬兰拥有更先进的战机和防空系统,俄罗斯可能不会对其进行类似的试探。这显示出俄罗斯在采取军事行动时,会根据不同对手的军事实力和防卫能力,采取差异化的策略,以达到其战略目的。

2025-10-07 19:00:00

2025年9月22日,纽约联合国总部,爱沙尼亚外交部长马格斯·察赫克纳在安理会会议上展示俄罗斯战机照片(视觉中国/图)

2025年9月19日,爱沙尼亚外交部表示,“三架俄罗斯米格-31型战斗机未经许可进入爱沙尼亚领空,停留长达12分钟”。欧盟多名高级官员同日称,俄军机的行为“极其危险”“不可接受”。俄罗斯国防部对战机飞入爱沙尼亚领空一事予以否认。

北约方面表示,入侵的三架俄罗斯战机型号为米格-31,经芬兰湾进入爱沙尼亚领空,战机盘旋了大约12分钟,北约紧急出动意大利F-35战机将其驱离。北约发言人艾莉森·哈特表示:“这是俄罗斯鲁莽行为和北约应对能力的又一个例子。”

爱沙尼亚援引《北大西洋公约》第四条作出回应,该条款要求北约成员国召开紧急会议,并且召见了俄罗斯驻爱沙尼亚临时代办,提出外交抗议。

俄罗斯国防部则回应称,三架俄米格-31型战斗机按计划完成了从卡累利阿前往加里宁格勒州的飞行。经监控设备确认,此次飞行严格遵守使用空域的国际规则,没有侵犯他国边界。

从目前北约方面公布的信息来看,俄方三架战机在进入爱沙尼亚领空前关闭了应答机,并拒绝回应爱沙尼亚地面空管的无线电通联,也没有对自己的航线进行飞行计划通告。根据国际航空惯例,即便是军用飞机,在和平时期一般也要打开与民航通用的航空应答机,以方便空管对其进行识别,并跟踪保障沿途的航空安全。如果这些措施都没做,那么基本可以认定属于敌意行为,如果真的入侵领空,即便被当场击落,也是国际法认可的自卫。

从此前的十多架无人机入侵波兰事件来看,俄罗斯方面似乎在对北约进行边缘化的军事试探,以回应欧美对乌克兰方面的支持。有意思的是,这些试探行动往往是经过精明计算,后果可控,而非鲁莽挑衅。

比如这次选择米格-31这个机型就非常有讲究,该机型极速可达2.83马赫,是现役战斗机中速度最快的型号,其前代型号米格-25在实战中有靠加速跑赢空对空导弹的战例。即便是对方战斗机来拦截甚至开火,米格-31也完全可以全身而退。

除了速度快之外,米格-31作为高空拦截机,实战升限可达2万米,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飞到2.5万米的高空。区域内的北约战机,除了美国的F-22和F-15升限能达到2万米,欧洲只有台风战机最大升限能到1.9万米的水平,勉强能执行对等拦截任务。其余的欧洲本土战机,如阵风、JAS-39鹰狮战机,在速度和高度方面都与米格-31相差甚远。

本次事件后,欧洲方面有人提出,应该效仿北约盟友土耳其在2015年击落俄Su-24战斗轰炸机的做法。然而,当时土耳其执行空中警戒的F-16,在速度、高度和机动性方面对Su-24都有绝对优势,才能保证一击必杀。

俄罗斯或许也在试探北约的内部防空指挥结构。波罗的海三国本身的空军均没有战斗机编队,仅有少量直升机、无人机、教练机和运输机等辅助性机种。因此,北约在波罗的海地区的空中防御主要依靠其他国家如意大利、英国、德国、法国、波兰等国家的战斗机来完成,战斗指挥权并不在波罗的海地区,而是在北约司令部。如果北约司令部事先并未下达果断命令,要求该区域部队随时击落来犯之敌,光是来回请示的功夫就能让米格-31拥有足够的时间反应。

俄罗斯使用米格-31进行试探或许还有战术甚至战略威慑作用。该机型不仅是一款高空高速拦截机,还是俄罗斯“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平台,俄乌冲突中就曾多次执行对乌克兰高价值目标的攻击。“匕首”导弹除了速度快之外,还具备挂载核战斗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战略打击能力。对于常规的空战任务,米格-31都是双机或者四机编队飞行,长机和僚机形成空中掩护。三机编队飞行则更像是双机空中掩护一架携带匕首超音速导弹的对地打击任务机,意图更加明确。由此可见,这是一次精心安排的试探和战略威慑行动。

当然,俄罗斯针对的波罗的海三国也是北约的“软肋”,毕竟它们军力薄弱,全靠盟友保护。反观爱沙尼亚隔壁的芬兰,不仅有美制大黄蜂和F-35战机,还有以色列制造的大卫吊索防空系统。对于米格-31这样的目标,虽然对等拦截不容易,下决心随时击落却是非常容易的。俄罗斯恐怕不会派战机对芬兰进行试探,此前仅有无人机越界的记录。对不同对手使用不同手段,俄罗斯显然也是很清楚的。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俄罗斯 爱沙尼亚 北约 米格-31 领空 军事试探 战略威慑 国际法 俄乌冲突 Russia Estonia NATO MiG-31 Airspace Military Probe Strategic Deterrence International Law Russia-Ukraine Conflic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