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0月07日 11:15
诺奖揭晓免疫调节新机制,点燃千亿市场潜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性方面的突破性发现。该发现揭示了免疫系统的“刹车片”——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及其关键介导物质,这对于理解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至关重要。这一研究曾是冷门领域,此次获奖无疑给青年科学家注入了强心剂,也预示着Treg细胞相关疗法将在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和器官移植等多个千亿级市场掀起新的竞争浪潮,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 诺奖肯定了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外周免疫耐受性中的核心作用。Treg细胞被比作免疫系统的“刹车片”,能够负向调节免疫反应,防止免疫系统攻击自身健康细胞,对于维持免疫平衡至关重要。这一发现填补了免疫学研究长达百年的空白,为理解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关键理论基础。

🚀 Treg细胞相关疗法正成为多个千亿级医疗市场的“新星”。其在肿瘤治疗中通过重塑肿瘤微环境、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提供新希望、以及在器官移植中减少排斥反应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目前已有大量临床试验正在进行,预示着该领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尽管Treg细胞疗法潜力巨大,但仍面临挑战。研究表明,Treg细胞并非万能,其治疗效果的精准性和稳定性仍需提升。扩大临床使用剂量、确保疗效和安全性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需要进一步的科学探索和技术突破,以实现其真正的临床价值,避免潜在的滥用。

🌱 诺奖的认可为长期耕耘于冷门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们带来了巨大鼓舞。这不仅是对三位获奖者个人成就的肯定,更是对坚持基础科学研究、不畏资本冷热的科研工作者精神的赞扬。它强调了科研的真正意义在于探索未知,并呼吁汇聚更多力量,加速Treg细胞研究的进展,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希望。

诺奖又上演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剧情。

10月6日,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科学家玛丽·E·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和日本免疫学家坂口志文()因其在外周免疫耐受性方面做出的突破性发现获此殊荣。

根据评选委员会所说,这个令大众感到困惑的名词,实际上,对免疫系统功能进行负向调节的机制,是免疫系统的“刹车片”。其核心介导物质就是“调节性T细胞”(),CD25、Foxp3等都是其标志物。

这一结果又一次绕开了行业预测的获奖热门,GLP-1、mRNA、递送等都扑了空。获奖者研究的项目在相当长时间里都是冷门小众、不受重视的。坂口志文还有过在美国找不到工作的经历。

正因为此,三位研究者此次获奖又一次给坐着冷板凳的青年科学家们打了一针强心剂。有行业人士激动地表示,三位科学家的研究也与科研的真谛暗合——免疫要在攻击和耐受中寻找平衡,科研工作者也要在资本的热潮和冷遇中找到自身的坚守。二者都需要智慧。

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奖金总规模1100万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币约831.16万元,与上一年持平。而令他们获奖的研究成果,正在多个千亿市场掀起新的竞争浪潮。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悄然升起的新星

人体免疫系统,真是令人又爱又恨。

一年前,上海女子赴瑞士安乐死一事曾经引起过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导致其最终作出这个决定的根源——系统性红斑狼疮,正是一种因为免疫系统将自身正常细胞误认为是入侵病原体予以攻击造成的病症,在医学上称之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简称自免。

而所谓的“外周免疫耐受性”,也是治疗这类疾病的基础。

在今天,人们已经知道,免疫系统并不是越强越好,保持平衡才是最重要的。而在相当长时间里,科学界曾认为免疫系统只有杀伤的作用,这是抵御感染的关键。但是,免疫系统如何保持平衡,不至于杀伤自身细胞,却一直困扰了科学界一百多年。

直到1995年,坂口志文首次识别出CD25,才解开谜团。此后,玛丽和弗雷德在患有自免疾病的豚鼠身上找到了调节性T细胞的核心转录因子Foxp3,还确定了Foxp3基因突变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关系,这也进一步确认了调节性T细胞在维持免疫平衡中的作用。

评选委员会指出,三人获奖最重要的发现就是明确了一个基因位点()控制的一类细胞()确实足以打破免疫耐受性,在人类和小鼠身上引发“恐怖自体中毒”()。

在应用层面上,产业界除了用好免疫细胞的攻击、杀伤作用,也越来越重视免疫细胞中的“刹车片”。目前从美国临床试验登记数据库看,已有234项研究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绝大部分在北美,亚洲有29个项目,排在第三位。

从市场增长看,Treg细胞相关疗法到2031年有望超过2500万美元,从2024年到2031年年复合增长率可达44%。肿瘤、自免、器官移植后的抗免疫排斥,都是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可以说,在大众看不到的角落,Treg细胞相关疗法,俨然已经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更重要的是,它正在尝试突破疾病治疗的极限,有望将多个千亿规模的市场推向新高。

有潜力,但不是万能神药

今年6月份有研究者在Nature子刊发文指出,Treg细胞相关疗法正处于从科研走向临床的关键节点,其成果有改变现有疾病治疗的潜力。这也得到了公开报道的证实。

就在今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公布了一名渐冻症()患者在接受Treg细胞治疗4个月后病情缓解的案例——从无法自主抬头到可以完成日常进食。该医院生物细胞治疗中心副主任医师赵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一疗法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提供了潜在全新范式。

在肿瘤治疗方面,清除Treg细胞也被视为重塑肿瘤微环境的关键。辉瑞、第一三共/阿斯利康,都已经布局了CD25-ADC药物。就在双节假期前()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应天雷/吴艳玲团队、王明伟团队也发表了相关研究进展:通过清除Treg细胞等,实现了80%的肿瘤消退。

在产业界,Treg细胞相关疗法涉及的治疗领域,都是近年来医药领域的投资热门,特别是自免领域。作为全球仅次于肿瘤的第二大药物市场,自免药物全球市场规模已超千亿美元,Frost & Sullivan预测,到2030年,其全球自免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1767亿美元。大多数没有好的疗法。

Treg细胞相关疗法给这些患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然而,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无论是清除致病的免疫B细胞还是清除Treg细胞都不是万能药。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霍林斯癌症中心研究者发现,在一项针对自免疾病治疗的研究中,他们所用的CAR-Treg细胞不但没有减缓炎症,还增加了不必要的炎症。

研究者认为,Treg细胞就像“不聚焦的手电筒”,即便将再多细胞输注到患者体内,也对疾病进展没有帮助,将这束光精准聚焦是有效治疗的关键。而在更多研究中,要想将Treg细胞扩增至足够临床使用的剂量都存在困难。

北京协和医学院梅林团队在此前发表的论文中也直言,Treg细胞及其衍生物虽然有治疗多种疾病的潜力,也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但,还存在稳定性差和潜在毒性等问题。

事实上,免疫机制的每一项发现,都是一场科学的接力。诺奖的认可,对于Treg细胞的研究来说,正是汇聚更多力量,加速研究进展的新契机。它应给人类带来更多健康的希望,而非导致滥用的迷雾。

文章标题:诺奖点燃多个千亿市场,辉瑞、阿斯利康都在下注

文章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88820.html

阅读原文:诺奖点燃多个千亿市场,辉瑞、阿斯利康都在下注_虎嗅网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免疫耐受 调节性T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Treg细胞疗法 千亿市场 科学突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