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10月07日 09:32
郭柯宇:从影坛新人到实力演员的回归之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47岁的演员郭柯宇,凭借在《红樱桃》中的出色表现曾获百花奖和上海电影节影后。时隔多年,她通过综艺节目《再见爱人》重回大众视野,并凭借真诚和敏感再次被观众记住。近期,她主演的电影《家庭简史》在北京首映,她在片中饰演一位内心复杂的中产母亲。文章深入探讨了郭柯宇的职业生涯起伏,她对表演的独特理解——“别发力”,以及她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做自己”的心态,回归行业后,她以其专业能力和生活经历赋予角色深度,并与年轻导演合作,展现出持续的创造力。

🌟 **重返银幕,实力依旧**:郭柯宇年少成名,后因家庭中断事业,近年通过综艺节目重回大众视野。她主演的电影《家庭简史》在北京首映,她在片中饰演一位心思细腻、情感丰富的母亲,展现了她作为演员扎实的演技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证明了其作为实力派演员的回归。

🎭 **“别发力”的表演哲学**:郭柯宇认为演戏的关键在于“别发力”,过度的用力反而会显得用力过猛。她更倾向于通过生活体验和自然流露来塑造角色,而非刻意技术堆砌。这种表演方式让她能够更真实地传递角色的情感,尤其是在处理复杂和微妙的内心戏时,更能打动人心。

💡 **“做自己”的生活态度**:郭柯宇明确表示自己不追求名利,更看重持续的创造力和“做自己”。她认为,无论是在事业还是生活中,保持真实自我才能获得轻松和满足。这种心态也让她在面对工作压力和生活挑战时,能够更加坦然和清醒。

🎬 **与新导演的合作与成长**:郭柯宇积极与年轻导演合作,如在电影《苍山》中的表现。她相信创作者“有话要说”的重要性,并愿意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生活经历融入角色。这种合作让她在回望职业生涯时,能感受到持续的成长和收获,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 **细腻情感的呈现**:在《家庭简史》中,郭柯宇饰演的涂母在面对家庭创伤时,通过“有欲说还休的时刻,有很长的沉默,还有啜泣”等非语言表达,将角色的痛苦和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导演林见捷认为,这种不完整但充满情绪的表演,比完整台词更能触动观众内心,展现了生活真实的创伤。

🌱 **独立成长的母子关系**:郭柯宇谈及与孩子的关系时,表示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她选择不过度干涉,而是让他们独立成长,在她需要时提供支持。这种“各自分头成长”的态度,体现了她对亲子关系的成熟理解,也为自己留出了更多空间去追求事业和自我实现。

2025-10-07 09:00:00

(受访者提供/图)

这个夏天,47岁的郭柯宇剪了短发。厚厚的黑发留到她耳下一些的位置,从后面看去,有些像她17岁时在电影《红樱桃》(1995)里出演的那个孤女楚楚——凭借这个角色,她拿了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和上海电影节最佳女演员。

2025年9月9日,郭柯宇主演的电影《家庭简史》在北京举行首映活动,她从横店的剧组请假回来参加,跑完几个影厅的映后交流,第二天早上6点,她就得赶回剧组。这是她今年演的第二部戏。

导演张帆能感觉到郭柯宇这两年越来越忙碌。2025年3月,他们合作的电影《苍山》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上映,俩人都没能碰上面。

郭柯宇对工作节奏适应得还不错。经纪人姬畅说,“有工作就工作,她工作起来就比较认真。”姬畅几年前在一个朋友的饭局上认识了郭柯宇,签下她,一直合作到现在,其间,郭柯宇离婚、复出、戏约变多。

2021年参加综艺《再见爱人》是一个信号,郭柯宇回到大众视野。她14岁成名,34岁为婚姻中断职业生涯、与名利渐行渐远,44岁因为在节目里毫无保留地袒露自己的真诚、敏感、在亲密关系中的得失,被观众和影视从业者再次记住。

郭柯宇喜欢笑。张帆记得郭柯宇的笑容。他递出《苍山》的剧本后,第一次见到郭柯宇是在上海静安寺附近。他的任务是要争取郭柯宇出演主角小妹。郭柯宇“温婉又善良”,在饭桌上一直说,“张帆,你尝尝这个?”一顿饭快结束,张帆才鼓足勇气:郭老师你能不能来演小妹?郭柯宇没有答复,就冲着他笑,“你见过她的那个笑,很亲和,也很复杂。那个笑容背后,我觉得她是答应了。”

我们的采访大概也是这样的节奏。我在《家庭简史》首映活动之前见到她,那天她的行程安排精确到每个小时,但是她的语气一直是舒缓的,对于大部分问题,不急于给出确切的答案。

我问起她最近开心的事,她说,“天气凉快一些啦。”然后可能是觉得不好意思,笑一笑,说,真的,前段时间太热了,得四十多度,天呐。

她还是觉得这个回答不能让人满意。“姬畅,你快点(帮我)。”姬畅抢答,“她开心的事儿,孩子开学了。”她笑着点头,表示认可。

她不善于聊剧本、聊人物,演过的角色她会放下,有些问题需要费力回忆,她就轻声抱歉地说,“我有一点记不太清了……”她曾在演讲中讲过,人前紧张是她的常态,她说话需要鼓足勇气。

我问起她最近喜欢的电影作品,她也是轻声说,我找找哈,记不住名字了。但她没放下这个事,采访继续进行,她亮起手机屏幕,在豆瓣找啊找;过了一阵,她又拿起来找。“有了。”她把屏幕朝向我。

“郭老师其实和大家看到的不太一样,没有那么优雅,比较调皮,爱开玩笑。”姬畅补充。旁边的同事点头赞同。“她对很多东西很好奇,看什么都感觉很新鲜。”郭柯宇听完又笑。

采访结束,我跟着看了《家庭简史》的首映。映后,导演林见捷、制片人楼莹、演员祖峰和郭柯宇等一众主创上台。然后是片方安排的送花环节:每人被塞了一束大麦。郭柯宇在台上愣住了,旁边的祖峰对她说:这是“大卖”的谐音。她做了个“哦——”的表情。

《黄雀》剧照

很微妙,很丰富

在《家庭简史》里,祖峰和郭柯宇饰演一对沉默的、相敬如宾的中产夫妻。他们对儿子涂伟极尽宠爱、寄予厚望,但儿子有点叛逆;这时,儿子的朋友严硕,一个完全符合期待的完美男孩进入他们的生活。在貌似平静的水面之下,两个同龄人展开了对亲情和资源的争夺。

这是一个家庭惊悚片,题材、质地在国产片中少见。冰冷的镜头如显微镜探照每一个人。“我喜欢这样的剧本,”郭柯宇讲,《家庭简史》主要角色有四位,角色之间有张力,“心理戏都非常多,很微妙、很丰富。”

导演林见捷认为,涂伟母亲这个角色,是片中情感的推动者。她以全然的温柔和包容支撑起一个家庭的结构。“当我选择了祖峰和郭柯宇,我知道他们是能够通过不太多的表演去表达很复杂的情感,我觉得这个挺重要的。”

郭柯宇跟林见捷第一次见面,关于剧本,郭柯宇就说了一句话:好像穿过一层浓雾。他们更多在聊剧本之外的事,比如郭柯宇的家庭、她组乐队的经历、她的表演方式。但林见捷印象最深的是,他问郭柯宇,为什么结了婚后就不演戏了呢?两件事情并不是绝对冲突的。郭柯宇说,自己也不知道具体为什么,但好像就做了这样一个决定。“就让我印象挺深,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些特别重大的决定,其实那个时候并不知道为什么。就这么走了多少年,回头再看,好像才会去想,诶,是不是做错了这个决定?”林见捷捕捉到了郭柯宇身上有故事的部分。

剧组在确定最终演员之前,见过很多人,包括“一些所谓工作更忙的演员”,但林见捷觉得,多年没演戏的郭柯宇能给人新鲜感,她对片子的整体气质把握也准确。

郭柯宇谈到的“浓雾”意象后来巧合般地出现在了剧组勘景时。那段剧情是这样的:涂伟的父亲到外地参加研讨会,母亲、严硕同去,涂伟以参加模拟考试为借口逃开,实则要偷偷参加市田径队选拔。并不是一家三口的三口人,像一个真正的家庭那样出游。勘景那天,林见捷看到竹林起了雾。“好像这样更对,”林见捷说。

于是在电影里观众看到这样的片段:严硕走失在风景秀丽的竹林中,涂母到浓雾之中寻找。“严硕——严硕——”郭柯宇呼喊的嗓音清亮。涂伟父母与严硕的感情越来越好,他们决定收养严硕。

《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剧照

林见捷和郭柯宇对于涂母这个人聊得不多。美术组布置好这个“家”后,林见捷带着郭柯宇参观,一样一样介绍“家”中的陈设摆件。林见捷感觉,带着郭柯宇走了一遍涂母成为母亲之前的人生。

有一场戏,涂母兴起,给严硕看iPad上自己的旅行旧照,年轻的她还没有受到家庭禁锢,在金字塔前笑得灿烂。“大部分照片其实是郭老师自己的,某种程度上也是找了她和这个角色一些契合的点。”林见捷说。在全身心投入家庭之前,郭柯宇和涂母都有过灿烂的青春。

有一场戏,在医院冰冷的椅子上,夫妻俩唯一一次谈起令他们伤心的往事。在支离破碎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他们曾有过另一胎孩子,但由于种种原因,孩子没有留下来。

“就是要把严硕送去孤儿院?”涂母情绪起伏,“我是为了我自己,为了永远没有的孩子。”

“我不是为了这个家吗?”涂父说。

“我们现在又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了。”涂母说。

这场戏本来有更完整的对话。看剪辑素材时,林见捷发现,郭柯宇“有欲说还休的时刻,有很长的沉默,还有啜泣”。他发现这些比他写的台词更有效。他删掉了一些台词,让这段对话变得不那么完整。“两个特别亲密的人说一段都充满创伤的往事,不会把所有的事情细节都说得那么清楚,好像在交代给观众一样,不完整才是真实的;但是很多时候情绪,(通过演员的表达)你能够特别深刻地感知到。”

2024年2月,《家庭简史》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全景单元进行世界首映,郭柯宇在内的一众主创在柏林亮相、观影。这是郭柯宇多年后又一次以主演的身份亮相国际重要影展。“她跟我说——她说的时候特别诚恳、特别激动,”林见捷向我转述,“她说她觉得有很多惊喜,超出了她的预期。”

《家庭简史》剧照

把专业能力和生活经历赋予角色

复出后,郭柯宇在品相不错的影视剧里担任配角。《三悦有了新工作》(2022),她演女主角的姨妈,一辈子只爱了一个人;《看不见影子的少年》(2024),郭柯宇是因儿子失踪而神智不清的母亲,她的人生停留在儿子丢了的那天;《黄雀》(2025),郭柯宇第一次演警察,疲惫却对工作执着的反扒队队长花姐。

电影《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2024)中,她演一个肇事外卖员的妻子,对社会规则意识蒙昧,笨拙地用棱角与外界相撞。这个角色让郭柯宇获得了金鸡奖最佳女配角提名。同年,她参与监制的纪录片《女人世界》上映。2025年的FIRST青年影展,郭柯宇担任主竞赛单元入围评审。“有很多片子还是挺惊艳的,我觉得他们敢想敢干,我也从中受益。”郭柯宇说,她回到自己热爱的行业,如鱼得水。

《苍山》是张帆导演、编剧的首作。美术师出身的他以老家山东苍山(现在叫兰陵)为背景,拍摄了一个离异、带着儿子到上海生活、妈妈罹患阿尔兹海默症的中年女性。他做过调研,苍山最多时有超过60万人到上海打工,里面有他的女性亲戚、亲戚的亲戚。于是有了家政小时工“小妹”这个没名的主角:有人叫她“幸幸妈”,妈妈和姐姐叫她“老三”“小妹”,雇主叫她章阿姨。她心有远方,但如同浮萍。

《苍山》剧照

张帆写剧本的两三年,正好是在新冠疫情期间,所有人在时间、空间上都处于“卡住了”的状态。他自己科班毕业后北漂十年,第一个剧本搁浅,回到老家,心下郁郁;他笔下的小妹,困于故乡的伦理关系,面对妈妈的失智和儿子的叛逆,也“卡住了”。

张帆对我说,自己不是做导演出身,也没学过表演,他不善于让演员变成某个角色,而是希望能“找对那个人”。“剧本写的角色是假的,活生生站在你面前的这个演员才是真的,一切都需要ta替你传递出来,所以你得找到ta,拿角色去靠这个演员。”

事实证明,张帆没有找错人,郭柯宇看了剧本后跟他感叹,你是照着我来写的吗?

有一次,张帆到北京,想顺便拜访郭柯宇,她正好忙着搬家。那时郭柯宇已经回到大众视野一年多,“也算出来了。”但她还是“从一个出租屋搬到另一个出租屋,在这个城市当中漂泊”。

进组前,郭柯宇不会给导演提很多意见——张帆说,有的演员看完剧本会把意见列个单子发过去,一二三四五一大堆。郭柯宇不这样。站在张帆的角度,他觉得郭柯宇的工作习惯,给予了初执导筒的创作者很大的支持和信任。

“她会把看法揉碎了,放到每个拍摄的当下。她不是一板一眼照着我剧本演的,她用她的肢体、她的台词给出她真正的意见。她把她的专业能力和整个生活经历赋予这个角色,我觉得那是最棒的。”

我第一次看《苍山》是2023年,这部电影入围了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映后环节,张帆说,在片场,导演和演员会有分歧,但在看剪辑素材时,他发现郭柯宇基本上都是正确的。

《苍山》中情感浓度较高的一场戏是,小妹回苍山给父亲扫墓。张帆设置了一大段独白:小妹想让父亲放心,说自己生活还好。但说着说着,小妹其实生活不好,最终说不下去。这段台词里会交代人物前史,表达小妹不知该选择老家还是上海,带着无处安放的疑惑。

在片场,郭柯宇对张帆说,导演,我觉得这台词我说不出口。“你知道郭老师的语气,就是慢慢的,但慢和柔的背后,你能捕捉到一种坚持。”张帆说,那你就不说了,我们记录你的状态。他看着监视器,郭柯宇默默蹲在坟前,撩了一下头发,像是在想事情。“我能感觉到,她代入到自己的生活里了。她一直和她母亲在一起生活,可能也是和小妹相似的情况。”

电影最终没有呈现剧烈的冲突,无力的情绪均匀地在整部电影中流淌。张帆认同郭柯宇的表演,认为她表达出了他所理解的真相:“生活就是,不需要在情绪特别(浓烈)的状态下才能捕捉到冲突,而是在很琐碎的细节中,依然能感受到一种巨大的茫然。”

《苍山》杀青一年之后,郭柯宇才在北京电影节上第一次看到成片。电影节期间,郭柯宇行程很紧,张帆一直没能跟郭柯宇说上话,做完映后活动,郭柯宇要赶往下一个工作地,张帆把她送到停车场,心里挺忐忑。在停车场,郭柯宇说,张帆,咱们这个片子是拿得出手的。张帆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

(受访者提供/图)

对话郭柯宇

演戏可真别发力

南方人物周刊:出演《家庭简史》里的涂伟母亲这个角色,你做了哪些准备?

郭柯宇:我没太准备——我不会为了这个角色、这一个剧本里的人物去准备,因为我觉得四十多年了,我其实都在为我能有缘拿到的人物不断地做准备。人物是很多生命体验的输出表达。

南方人物周刊:你刚刚简单地说《苍山》的小妹“有演头”,但你是不是其实不太会理性分析这个角色该在什么地方怎么演、在哪要发力?

郭柯宇:演戏可真别发力,一发力就用力过猛了。

南方人物周刊:你对表演的这种体悟,比如会排斥用技术去撑着角色,是在表演生涯很早期就很笃定了吗?

郭柯宇:我谈不上排斥,因为我其实也不知道我在现场是怎么演的……嗯……嗯(叹气)我咋觉得我聊不出啥来呀?()我在说什么呢?

南方人物周刊:刚刚讲起前段时间看的片子,你很喜欢《共同的语言》,你在看这些作品的时候,会想到自己在职业上要怎么怎么做,有这种关照吗?

郭柯宇:不,我从来不想这个职业。我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职业把我给选着了。我其实就是生命的感受,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去说,然后我就干了这行,就可以借着这个工作(表达出来)。

南方人物周刊:你这几年跟年轻导演合作不少,在选剧本时,是不是也有相关考量?同时应该也有履历更成熟的作者把剧本递给你吧?

郭柯宇:也不是……我也没有那么多剧本了。()来了,主要是看这个创作者,是不是真的有话要说?我觉得这很重要。

南方人物周刊:我们看到的这几个作品,有什么是创作者想表达的也正好让你有表达欲的呢?

郭柯宇:他们想说的是什么,其实也一直在变。但只要是确实有冲动、有表达欲,不要说为了做这行而去做这行,我觉得大家就可以一起玩这个事情。

做自己呀

南方人物周刊:去年你在演讲中说,早年对于事业其实有一种“不太要”的状态。重新投入工作以后,你还是这样的心态吗?

郭柯宇:我不太要名利的那些玩意儿,但我比较想要自己有持续的创造力。

南方人物周刊:每一次演戏,都能够感觉到创造力在你身上吗?

郭柯宇:如果没有,就不吃这碗饭了。

南方人物周刊:“钝感”这个事情从来没有在你身上发生过,对吧?

郭柯宇:肯定是发生过,我才觉得我不想那样。

南方人物周刊:什么时候会有这种对钝感的恐惧?

郭柯宇:不知道,但应该有。敏感也好,钝感也好,这都是自然的(状态),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呢。这就是有趣的生命必然会发生的吧。看你更感知哪一个部分?然后它能给你的创造力带来一些什么?

南方人物周刊:2021年,你想要回到这个行业,然后慢慢地有戏演了。你在哪一个时刻有了比较踏实的感觉,真的算回到这个行业里了?

郭柯宇:我其实一直都挺踏实的,不会心慌慌的那种。如果回来干这行干得不顺利,我也无所谓。

南方人物周刊:你在刚回来的时候,也觉得什么都可以演,写短视频剧本也可以,好像不会把自己框在既有的成绩、标准里。

郭柯宇:大概年龄段不一样,考虑的就会不一样了,这个没必要特别当回事儿,我觉得是温饱就够了,差不多了。

南方人物周刊:有哪些事情是你在这个阶段还很看重的?

郭柯宇:做自己呀。(“呀”声调上扬

南方人物周刊:至少这五年,你应该是一直在努力做这点。

郭柯宇:嗯,至少那样轻松吧?

南方人物周刊:这样的心态下,你还会不会有因为工作或生活压力比较大的时候?

郭柯宇:应该也会有,它是一种正常的情绪,每个人都有。我要说我没有,那我有点吹牛了。来了就来了呗。它有可能让人更清醒,意识到很多问题。

南方人物周刊:现阶段与孩子关系怎么样?

郭柯宇:我能不陪就不陪他,因为年龄也到了,他也不希望我……他需要的时候会说,需要帮他托举点什么。其他的时候,各自分头成长。



获取更多RSS:
https://feedx.net
https://feedx.site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郭柯宇 演员 家庭简史 苍山 再见爱人 电影 表演 复出 Guo Keyu Actress A Family Chronicle Cangshan Goodbye Lover Film Acting Comeback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