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与前苹果设计师 Jony Ive 合作开发的无屏幕智能装置项目正面临技术瓶颈。该设备旨在通过音频和视觉感知世界并以语音回应,但 OpenAI 的算力限制成为主要障碍,难以支撑本地化智能体验。此外,优化设备交互的自然度和避免过度附和用户也是团队正在攻克的难点,这与 ChatGPT 本身存在的“结束对话”问题类似。此项目也可能促使 OpenAI 加强与 AMD 的数据中心合作。类似尝试如 Rabbit R1 和 Humane AI Pin 已面临市场挑战,预示着此类创新产品的落地难度。
💡 **技术瓶颈严峻**: OpenAI 与 Jony Ive 合作开发的无屏幕智能装置,虽然定位为掌上便携的音频视觉交互设备,但目前面临严峻的技术挑战。最核心的问题在于 OpenAI 的算力规模不足,远不及亚马逊或谷歌,这使得支撑 ChatGPT 的庞大用户群已是极限,更遑论实现对硬件设备而言至关重要的本地化智能体验,这需要远超当前水平的算力支持。
🗣️ **交互体验待优化**: 除了算力问题,团队还在努力提升设备的交互自然度,避免其对用户产生过度打扰或一味附和。原型机在“何时结束对话”这一点上仍存在困扰,这是 ChatGPT 本身就有的一个常见问题。项目旨在调整模型,使设备在回应用户时更加得体,而非显得过于“逢迎”。
🚀 **市场竞争与前车之鉴**: 随着生成式 AI 的普及,多家厂商正尝试将 AI 体验延伸至手机和电脑之外的现实世界。Rabbit R1 和 Humane AI Pin 等产品均试图打造以语音为主的独立 AI 设备,但市场反响平平。这些先行者的经验表明,脱离智能手机的 AI 设备在用户体验和市场接受度方面仍面临较大挑战,为 OpenAI 的新项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警示。
IT之家 10 月 7 日消息,据《金融时报》报道,OpenAI 与前苹果首席设计师 Jony Ive 合作开发的全新硬件产品目前面临多项技术挑战。
报道称,这款设备由 Jony Ive 旗下设计公司 LoveFrom 主导设计,由 OpenAI 提供技术,定位为一款无屏幕、可掌上携带的智能装置,能够通过音频与视觉输入感知外界,并以语音形式回应用户请求。
不过,由于 OpenAI 的算力规模远不及亚马逊或谷歌,目前甚至难以支撑 ChatGPT 的庞大用户群,因此这款硬件在落地时面临计算资源不足的问题。若要实现真正的本地化智能体验,将需要远超当前水平的算力支持。外界有分析认为,这或许正是 OpenAI 于本周与 AMD 达成数十亿美元数据中心合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算力问题外,团队还在努力让设备的交互更自然、更不过度打扰用户。目前原型机在“何时结束对话”这一点上仍存在困扰,这是 ChatGPT 自身的常见问题之一。开发团队正在尝试调整模型,使设备不会显得过于“逢迎”或对用户言语一味附和。
如今,随着生成式 AI 的普及,越来越多厂商希望将 AI 体验从手机与电脑延伸至现实世界。例如去年发布的 Rabbit R1 与 Humane AI Pin 均尝试打造脱离智能手机、以语音为主要交互方式的多模态 AI 设备,但两者最终反响平平(IT之家注:Rabbit R1 近期推出了 2.0 大版本更新,而 Humane 被惠普收购,旗下 AI Pin 停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