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航空小筑 2025-10-06 11:26 广东
就此次央视官宣绿皮歼35,也跟着聊几句。
1,新的采访?
就采访人员衣着和时间(中午以后)来看,非常像是上次机库展示歼15T的采访的一部分。
当时在《看看央视节目中歼15T机库的细节》就说过:
这次放出来的就是当时还不能说的部分。
2,新的机库
但是这次放出来的视频,地点肯定不止是上次的机库。
上图的背景里面还有一架疑似15T,左翼靠墙。而在上次采访中,15T是右翼靠墙。
但是下面这个场景,上次是出现过的,而且是35A。
3,有趣的EODAS
35A已装
但35这个位置被遮挡或暂时未装
福建舰弹射视频中的原型机是未装的
93阅兵的35又是装了的
所以,结论是:原型机未装,而后续预生产型或生产型应该是装上了。至于此次视频的状态,应该是试飞中的过渡状态。而由此来看的话,虽然35A是从35衍生出来,但进度应该比35还要快一些。
4,热空气排放口(疑似)
座舱后部两侧有疑似热空气排放口。
弹射试飞的05/06两原型机是六边形。但是生产型无论35还是35A都已经改为了四边形。
所以这也是判断机库里面的35应该是预生产型或生产型,而非原型机的一个重要特征。
5,电液伺服作动器?
这个宽度明显不同于此前常见的液压作动机构,怀疑是新型电液伺服作动器。
而下面这几个口盖对应的位置,应该是前缘襟翼、后缘襟副翼伺服器所在的位置。这种设计对于机务来说很友好,容易接近和拆装——当然,这种设计的前提是伺服机构的集成化和小型化。而且舱盖外形也做了锯齿处理,这些细节远不是KF21那种伪四代虎斑猫能比的。
6,显示器布局
这个局部截图能很清楚地看到35A那个明显的大宽屏。至于网上那张35的模糊截图所表现的显示器布局,因为不清楚来源,就不放了。对于其中差异,个人看法是要考虑飞机的研发阶段,原型机、预生产型、生产型还是有差别的,比如上面说的EODAS。
7,发动机安装方式
此时飞机处于顶升状态。尾部托架所在的位置必然是承力框架。那么从托架往前的后机身下部框架就不应该能再打开。所以发动机最大可能就是用钻山洞的方式安装和拆卸。类似下图F16的样子。
8,鼓包加工精度
可以看到,35/35A的鼓包其实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明显是复合材料(灰色主体),前面还有一部分材质则是与机身蒙皮相同。
DSI对鼓包的加工精度要求相当高,否则起不到驱离附面层和压缩来流的作用。而要将两种物理特性、加工工艺都不同的材质加工成同一型面的不同部分,还要能拼接起来,这个难度明显大于单一材质成型。
而这样的进步明显得益于工业体系的全面进步。
9,滑弹兼容
这个在九三前后各类访谈都提过了。我这里应该是在珠海航展的时候《关于歼-35A,幻想与现实的对比》说的:
然后看到这个瞬间
打开的主弹舱门非常明显地显示了35纵轴与地面的夹角(考虑透视)。也就是说,此时该机停机角是正的。这个姿态,此前官宣15T从山东舰起飞的时候是见过的(不是从福建舰弹射时的低头姿态):
既然是滑弹兼容,那么在选择起飞构型时应该是类似一键设置这种简单操作才行。所以这个瞬间,很可能无意间表现出来的滑跃姿态。
当然,新的问题是,既然弹射都已经完成了,那么滑跃是什么时候搞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