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 10月06日
水生爬行动物灭绝后生态位变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后,顶级海洋爬行动物与非鸟恐龙灭绝,而龟鳖类、鳄鱼等水生爬行动物虽幸存,却未能竞争过哺乳动物成为新生代海洋顶级掠食者。这主要因水生爬行动物高度特化,生态位受限,演化时间不足;哺乳动物则凭借胎盘和脑容量优势,迅速填补生态位空缺。龟鳖类虽具龟壳防御,但行动缓慢;鳄鱼生态适应性有限;鳖类部分演化出敏捷性,但整体仍较脆弱。

🐢 水生爬行动物高度特化,生态位受限:龟鳖类和鳄鱼虽幸存,但高度特化的生理结构使它们难以适应更广泛的生态位,无法像顶级海洋爬行动物那样统治海洋。

🦎 龟鳖类防御力与敏捷性失衡:龟壳虽提供强大防御,但厚重的壳和骨骼肌肉结构限制了其行动速度,使其难以通过追逐捕食成为顶级掠食者,鳖类部分演化出敏捷性。

🐊 鳄鱼生态适应性有限:尽管鳄鱼演化出多种生活方式,如奔跑型、食草型甚至海洋型,但多数适应特定环境,气候变化时易灭绝,无法持续占据顶级掠食者地位。

🤰 胎盘赋予哺乳动物高可塑性:胎盘使胚胎发育更自由,无需优先考虑生存问题,从而加速适应性演化,如无袋类缺乏翼手类和鲸豚类,证明胎盘的关键作用。

🧠 脑容量优势增强哺乳动物竞争力:较大脑容量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嗅觉、听觉、视觉等),使哺乳动物在生态位竞争中更具优势,不仅填补海洋和陆地空缺,甚至与鸟类竞争。

在白垩纪 - 古近纪(K-Pg)灭绝事件之后,那些顶级的海洋爬行动物和非鸟恐龙一起灭绝了,而那些本来就是适应水生的爬行动物幸存者——包括龟鳖类、鳄鱼等等,它们在新生代海洋顶级掠食者的生态位上没能竞争过后来的哺乳动物,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这些水生爬行动物高度特化,它们被限制在特定的生态位中,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演化出适合作为海洋顶级掠食者的群体。

另一方面,哺乳动物因为一些演化优势,在K-Pg灭绝之后迅速崛起,比鳄鱼和龟鳖类等水生爬行动物更快地填补了海洋顶级掠食者的生态位空缺。

生态位这东西先到先得,一旦生态位被占据,没有重大改变就很难被取代,所以无论是龟鳖类,还是鳄鱼都没能重现过去海洋爬行动物的辉煌。


龟鳖类的优势也是劣势

龟壳绝对是龟鳖类的重大优势,甚至可以说是掠食者的噩梦,是降维打击的存在。

龟壳和其它动物类群的壳不同,龟壳无论是背甲还是腹甲都是由骨骼组成的,这大大增加了它的防御能力。

龟壳背甲是由脊椎和肋骨组成的,外部覆盖一层由角蛋白组成的、可生长的鳞甲,就像其它一些爬行动物一样,而腹甲主要是由胸骨发育而来,外层也由角蛋白覆盖。

在所有龟鳖类中,它们背甲和腹甲的图案都是相互独立的,这意味着两者很可能还是独立进化的,或者说现代龟鳖类获得这样一幅完整的龟壳是经历了漫长演化的。


根据化石记录,大约在2.5亿年前,完整的龟壳就已经出现了。龟鳖类可以说是相当成功了,它们从那时开始就已经存在了,而且直到今天都没有太多的改变。

然而,骨骼和肌肉的彻底改变,让龟鳖类拥有顶级防御能力的同时,也失去了敏捷性。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其实乌龟行动缓慢不仅因为它们的龟壳十分厚重,它们的骨骼和肌肉的设计也一样关键,犰狳就算和乌龟有着同等重量的壳,它们一样能跑得比乌龟快。

不够敏捷就意味着乌龟难以通过追逐去捕捉猎物,所以它们自然很难成为顶级掠食者。

不过,它们也在努力,目前鳖就是龟鳖类全村的希望,它们改变了自己的“龟壳”,让其变得不是很厚重,包裹性也不是很好,但是提升了敏捷。


△ 这么大的斑鳖


△ 蛇颈龙和现代的大鳖还是很像的

鳖科中出过一些它们栖息地内的顶级掠食者,例如鼋、斑鳖等,这些鳖的体型巨大,速度也很快,能够像它们曾经的海洋爬行动物近亲一样捕捉较大的猎物。

但是,很明显它们是脆弱的,鼋已经在灭绝的边缘徘徊了,而斑鳖一只脚已经踏入灭绝行列了。

鳄鱼的情况和龟鳖类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它们也是2亿多年来基本没有发生太多改变,它们生理结构高度适应那种半水生的沼泽环境。

不过,鳄鱼的可塑性似乎比龟鳖类强一点,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各种各样生活方式的鳄鱼,它们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态位,包括四肢直立的、奔跑追逐的鳄鱼,包括食草的鳄鱼,甚至还有像海豚、蓝鲸一样的鳄鱼。


△ 各种鳄鱼


△ 已灭绝的、奔跑的 阿拉利坡鳄


△ 已灭绝的、滤食性莫拉氏鳄,能占到10米以上


△ 吃草的奇美拉鳄

这些适应其它生态位的鳄鱼通常在地球非常温暖的时期出现,然后气候稍微变化就灭绝,和大鳖一样脆弱。

可见高度特化的类群,虽然在自己生态位上难以被取代,但在扩张生态位方面,是比不上那些泛化类群的,而哺乳动物就是属于后者。

为什么是哺乳动物填补海洋爬行动物的空缺?

哺乳动物有许多方面都让它们在扩张生态位方面具有优势,但我觉得其中有两点非常关键。

一个关键点就是胎盘的出现。

胎盘的出现不仅让母体携带胚胎,提高胚胎存活率这么简单,它更关键的点是,胚胎可以在胎盘中更自由的“改造”,而不用考虑生存问题。


△这个化石圈起来的部分是胎盘

如果没有胎盘,那么哺乳动物的可塑性就会低很多,因为幼体出生时必须将一些适应性留给必要的生存问题。

这个可能比较绕,举个例子就很好理解了。

现代胎盘哺乳动物有一个对照组——就是有袋类,我们可以在有袋类中找到几乎所有胚胎哺乳动物对应的、类似适应性的物种,但唯独无法找到真正长有翅膀的翼手类,以及拥有鳍状肢体的鲸豚类。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有袋类从出生开始,它们就必须考虑一个生存问题,它们必须拥有强壮的前肢,以便爬进母亲的育儿袋中,不然它们就无法生存。

换句话说,有袋类的前肢几乎是不能更改的部分,而胎盘哺乳动物并不会有这样的担忧。


另外一点是脑容量。

哺乳动物都比较聪明,这其实和头部骨骼的一些关键改变有很大关系,这些改变让脑容量扩展成为了可能。

虽然智慧对生存来说必要性不是很高,但是较大的脑容量,在处理信息方面也会变得更强大,例如嗅觉、听觉、视觉等等各方面会更强大,在许多时候是优势明显的。

所以,哺乳动物不仅取代了海洋爬行动物的生态位,陆地上原本属于恐龙的生态位也取代了,甚至还来个翼手类正在和鸟类竞争。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水生爬行动物 生态位变迁 哺乳动物崛起 龟鳖类 鳄鱼 胎盘演化 脑容量优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