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10月06日 14:32
小米汽车“自己开走”事件:智能汽车远程控制的风险与安全思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日,一则“小米汽车自己开走”的视频引发网络关注。小米公司调查后确认,系用户手机发出泊车辅助指令所致,排除车辆质量问题。事件引发了对智能网联汽车远程控制安全性的讨论。文章指出,手机误触、权限管理不当以及系统漏洞和黑客攻击是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三大潜在风险。文章强调,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风险,如何在享受智能网联汽车带来的便捷时,最大限度地规避潜在的安全隐患,是汽车厂商和用户都需深思的问题,并建议在关键操作环节增加更严格的身份认证。

🚗 **远程控制的便捷与误触风险:** 智能网联汽车通过手机App可实现远程泊车、空调调节等功能,极大提升了用户便利性。然而,如小米汽车事件所示,手机屏幕误触、电容屏感应异常(如沾水)可能导致意外启动车辆功能,引发潜在安全隐患。因此,在设计车控App时,应为涉及敏感或风险操作(如车辆启动、泊车)增加二次验证,如密码或生物识别,以确保用户意图的明确性。

🔒 **权限管理与数据安全挑战:** 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不仅取决于车辆本身,还涉及用户账号和数据安全。如果二手车交易后原车主账号未解绑,可能导致原车主远程干扰车辆正常运行,甚至造成危险。此外,车辆生产商服务器若被攻破,或通信协议被破解,黑客可能窃取车辆信息、用户隐私,甚至远程控制车辆,带来严重后果。厂商需加强服务器和通信的安全防护,明确用户权益保障机制。

💡 **智能化与网联化的双刃剑效应:** 汽车智能化(如辅助驾驶、自动驾驶)与网联化紧密相连。在享受智能化带来的驾驶便利和安全性的同时,网联化带来的安全风险(如被黑客控制、远程操控至危险地点、故意制造事故)也随之放大。因此,在追求智能化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并解决网联化潜在的安全问题,确保技术进步真正服务于用户安全。

2025-10-06 14:00:00

近日,一条“小米汽车自己开走”的消息成为网络热点。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小米汽车在没有手机控制的情况下,突然自己开走。视频画面显示,车主二人在室内忙碌,停在门口的一辆汽车突然启动开走,两人发现后惊呼并出门追车。

视频迅速在社交媒体上成为热点。2025年10月3日晚,“小米公司发言人”社媒账号发布调查结果,称在征得用户同意后,通过对用户授权手机App操作日志以及车辆数据等逐一核实,确认是汽车在接到用户手机发出泊车辅助指令后激活泊车辅助功能,启动泊出车位,“排除车辆质量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汽车自己开走”确实是车主的手机发出了相关操作指令。不过,此前车主坚称并没有操作手机。车主发出的监控视频也显示,事发时两人都忙于手头的打包工作,并没有操作手机。小米客服此前给出的解释是手机可能发生了误触。

现在手机的触摸屏都是电容式,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来判断屏幕是否被触摸以及触摸的位置。这种触摸屏,有可能因为沾水等原因而出现屏幕触摸点乱跳、胡乱操作的情况,最终打开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功能。此前也有特斯拉车主反映,在逛超市时手机放在裤子口袋里,结果误触启动了车辆。

不过值得留心的是,如果误操作也能启动汽车的某些功能,甚至被未成年人无意操作乃至被宠物等触碰,也能出现激活车辆操作,就确实有些思细恐极了。在相关设计环节上有必要对此打上更多安全补丁,比如车控App在涉及某些敏感或者有一定风险的操作时,应该也必须先进行更严格的身份认证,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例如在执行特定操作前要求再次输入密码,甚至使用指纹认证,确认用户身份和意图。至于一些源头上的思考,比如司机不在驾驶座上,也可以通过手机启动汽车的相关功能,这一“便利”是否安全,会不会带来一些意料之外的新情况,也是汽车厂商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今,智能网联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汽车通过移动网络随时连接在线,车主可以通过手机App获取车辆信息,并可以远程控制操作车辆。这固然会给车主带来不少便利,比如可以在上车前提前打开空调调整车内温度,上车就可以享受舒适的环境,再比如,在部分狭窄的车位,可以下车后通过遥控来泊车,避免了车停下门打不开人出不来的尴尬。但是这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这些潜在的风险可以分为几类。一是误操作,就像本文开头提到的案例,或许就是因为手机误触,导致汽车意外启动了自动泊车功能。二是因为一些操作环节出现问题,使不应该有控车权限的人具有了权限,就会出问题。比如,汽车二手交易后,原车主账号没有解绑,仍然能够控车。此前就有报道称,一辆二手豪车在行驶中被原车主通过远程遥控功能强制熄火,险些酿成交通事故,最终原车主因为恶意远程干扰被法院判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类风险则来自系统漏洞或者被攻击。汽车可以联网,可以被遥控,就有可能被黑客攻破,窃取控制权。所有的联网汽车,及其用户的相关信息,都保存在生产厂商的服务器上。如果厂商的服务器被攻破,或者汽车与服务器之间或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被破解,都可能导致车辆被黑客控制,轻则可以获取车辆的相关信息,包括位置、行驶轨迹甚至车辆摄像头的画面,车主的隐私权被泄露,重则可能获得控制车辆运动的权限,那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避免这种风险,目前只能依赖厂商对其系统的安全防护,但是,这些防护是否可以确保万无一失,如果出现问题,用户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

与网联化相关联的,还有智能化,就是汽车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可以实现辅助驾驶甚至自动驾驶功能。汽车的智能化,离不开网联化。但是,如上所述,网联化可能会带来风险。如果联网系统被攻破,再加上智能化,会不会导致更大的风险?比如汽车是否有可能被远程操控,自动驾驶到某些地方,甚至故意制造交通事故?这些辅助驾驶或者自动驾驶功能,是否能确保行驶安全?

科技是一柄双刃剑。智能网联汽车,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不小的风险。如何尽可能减少负面作用,值得业界反思。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小米汽车 智能汽车 远程控制 网络安全 自动驾驶 汽车科技 Xiaomi Car Smart Vehicle Remote Control Cybersecurity Autonomous Drivi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