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阳 10月05日
约书亚·库什纳:低调的风险投资巨头崛起之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探讨了约书亚·库什纳(Joshua Kushner)如何凭借其风险投资公司 Thrive Capital,在科技创投界崭露头角,尤其是在对 OpenAI 的巨额投资中扮演关键角色。文章揭示了他如何在显赫的家族背景下,以低调、尊重人才的姿态,通过对明星初创公司的长期支持和精准的“股权收购”策略,建立了声誉卓著的投资公司。同时,也展现了他独特的个人魅力、对家庭的重视以及在复杂家族关系中的平衡之道。

🌟 **低调的崛起与智识品味:** 约书亚·库什纳以其创始人兼风险投资人的身份,在纽约科技与创投生态中成为一股重要力量。尽管拥有显赫的家族背景,他却以一种“另类”的低调、内敛姿态示人,专注于科技热忱、人才尊重和家庭生活,避免了风投圈常见的炫耀与吹嘘。Thrive Capital 因其对公司和创始人的高确信度投资,以及对人才的尊重,展现出独特的智识品味,被视为一个值得学习的投资样本。

💡 **对 OpenAI 的战略投资与“股权收购”:** Thrive Capital 在 OpenAI 的崛起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通过领投融资轮并以“股权收购”(tender offer)策略积累大量早期员工持股,展现了其对未来科技巨头的精准判断和大胆下注。这种策略在 GitHub 和 Stripe 等案例中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尽管风险较高,但库什纳的长期主义和对顶尖公司的坚定支持,使其在科技投资领域占据了战略优势。

👨‍👩‍👧‍👦 **温良谦逊的行事风格与家庭价值:** 库什纳以其极度礼貌、温良谦逊的个人风格著称,与父兄的行事方式形成鲜明对比。他强调家庭价值,与妻子卡莉·克劳斯共同经营家庭,并在政治立场上与家族保持距离,展现了其独立思考和坚守原则的能力。他认为保持善良比展现强硬更困难,这种长期的、以人为本的投资理念,为他赢得了创始人及合作伙伴的深厚信任和尊重。

🚀 **从家族阴影中开辟道路与声誉管理:** 面对家族曾因违法行为和政治争议带来的负面影响,约书亚·库什纳深刻认识到声誉的重要性,并因此极度避免公开谈论自己。他通过专注于自身事业,展现出卓越的投资能力和商业智慧,逐渐消除了外界对其“仅靠人脉与家族关系成功”的质疑,证明了他在风险投资领域的真正实力和价值。

📈 **风险投资的长期主义与“构建者”心态:** 库什纳不仅是投资者,更致力于成为“构建者”。Thrive Capital 通过自主孵化或联合创办公司,深度参与企业运营。他秉持长期主义,即使在公司面临挑战时也能提供坚定的支持,并注重招聘和培养顶尖人才。他对市场周期的洞察和穿越周期的决心,以及“打造基业长青的机构”的愿景,预示着 Thrive Capital 将持续在科技投资领域扮演重要角色。

原创 范阳 2025-10-04 19:52 上海

The rise of Joshua Kushner

Joshua Kushner 是一位创始人& 风险投资人( a startup founder & venture investor ),以及一位有着良好教养的纽约顶级富二代。他在短暂的创业经历出道之后,开启了自己的风险投资和孵化科技公司的生涯,并在上一轮科技浪潮中,成为纽约科技与创投生态崛起的代表人物。

虽然他有着深厚背景的家世,他的哥哥是特朗普的女婿,在一个人人争相炫耀人脉与吹嘘战绩的风投圈中,约什却始终以一种近乎“另类”的姿态出现。至少对外,他始终展现出这样的形象:低调、内敛、温良,对科技怀有热忱,对人才抱以尊重,热爱家庭,没有绯闻。

无论这是不是“美好的过于不真实”,我一直觉得 Thrive Capital 是一个智识品味很好的投资公司,这可能是纽约这座城市对他们的影响。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来自《财富》杂志对 Thrive Capital 的深度采访,在今天的科技世界里,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样本。

我最近关注到 Thrive Capital 除了他们投资了我喜欢的电影制作厂牌 A24, 再就是他们吸纳了两位我关注的人才,一位是 AI 工程师和人机交互研究者 Linus Lee, 他在去年加入 Thrive Capital 先是作为顾问和驻地创业者,今年他领导了 Thrive Engineering 这个新设立的 AI 工程研究团队,他们也会支持 Thrive Holdings 新私募基金的策略:用人工智能改造传统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空间和发展机会。美国的一线风险投资机构当中,越来越多家启动了自己的内部 AI 实验室和技术团队,如果你自己不研究和动手,很快就会落后。

参考:在 Union Square Ventures 全职“鼓捣东西”的人:为 VC 界创造一颗 AI 大脑和智慧之心。

延伸阅读 Linus Lee 的人机交互研究

思维的合成器 | AI 改变软件只刚刚开始

什么是好的人机用户界面( a good human interface )?

A24:文化巨头的崛起 | “新新人类电影品牌”给科技与风投的启示录。

另外一位新加入的投资合伙人( venture partner ) 是 Patrick Hsu,他是 Arc Institute 的联合创始人,他加入 Thrive Capital 的第一个项目是帮助基金开启夏日奖学金计划,吸引年轻的人才申请来进行投资实习和科学领域的研究。

新一代的风险投资机构与新一代的研究型创始人也越来越融合在一起做事情,还有抱有人文主义精神的“产品人”( humane product builders ),他们不止左脑发达,可能右脑更发达,这可能才是有品味的高智感资本。

希望今天的文章对你有启发。假期愉快。

约书亚·库什纳的崛起:

这位年轻的风险投资家如何悄然将 Thrive Capital 打造成引领 OpenAI 达到 1000 亿美元估值的巨头

The rise of Joshua Kushner: How the young VC quietly built Thrive Capital into the powerhouse leading OpenAI to a $100 billion valuation

库什纳的公司以创纪录的时间赢得了从 OpenAI 到 Instagram 等硅谷顶级CEO们的青睐。知情人士详述了他如何在其著名家族之外开辟出自己的道路。

Kushner's firm won over top Silicon Valley CEOs, from OpenAI to Instagram, in record time. Insiders detail how he paved a path outside his famous family.

作者:ALYSON SHONTELL

编辑:范阳

发表日期:2024年8月30日

更新于 2024 年 8 月 30 日: 本文最初发表于 2023 年 12 月 2 日,当时Thrive Capital 刚完成对 OpenAI 股份的要约收购融资,使该公司估值达到 860 亿美元。到了2024年8月,有媒体报道称,Thrive 将向 OpenAI 额外投资 10 亿美元,并主导一项可能包括苹果、英伟达和微软作为投资者的数十亿美元融资交易。这笔交易将使这家ChatGPT的制造商估值高达惊人的10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初创公司之一。

一年前,萨姆·奥尔特曼( Sam Altman )正在悄然筹备一件震动世界的大事。

他旗下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OpenAI,即将推出这款令商业界既着迷又恐惧的聊天机器人— ChatGPT。将 ChatGPT 的大型语言模型扩展为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 )— 即达到类似人类的推理能力的 AI — 是他的终极目标。这将耗资巨大,在 OpenAI 作为私营公司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或许需要 1000 亿美元。而且,一旦 ChatGPT 展示了 OpenAI 的能力,他将需要迅速支付高额薪酬,以防止资金雄厚的竞争对手挖走他的工程师。

又到了联系风险投资人的时候。

然而,奥尔特曼( Sam Altman )第一个拨通电话的对象,并非像马克·安德森( Marc Andreessen )或彼得·蒂尔( Peter Thiel )那样声名显赫的硅谷巨头 — 尽管奥尔特曼与他们二位都相识。他找的是约书亚·库什纳( Joshua Kushner ),一位在纽约精品投资机构( a boutique New York-based firm ) Thrive Capital 的创始人。

为了接到这通电话,库什纳已经努力了十多年( Kushner had been working for more than a decade to get that call )。他与奥尔特曼同为 38 岁,大约在 2011 年相识,那时库什纳刚创立 Thrive Capital,而奥尔特曼则在创业加速器 Y Combinator 担任初创公司顾问。两人一直保持联系,奥尔特曼也观察到库什纳是如何支持那些明星初创公司的创始人的,包括 Spotify、Slack、Instagram、Instacart 以及支付巨头 Stripe— 即使在公司经历动荡时期,库什纳也始终保持忠诚,并给予他们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奥尔特曼( Sam Altman )表示:"他的投资风格与我自己非常相似。约什( Josh Kushner )会对优质公司和创始人进行高确信度的投资,并且不太在意其他投资者的看法( Josh makes high-conviction bets on high-quality companies and founders, and he doesn’t care too much about what other investors think )。我对此深感共鸣。"

2022 年 3 月,两人在亚利桑那州的一场科技 CEO 闭门会议上重逢。散步时,奥尔特曼向库什纳详细说明了 OpenAI 绝非稳赚不赔的多个理由:其一,微软通过复杂合作协议持有 OpenAI 大量股份;其二,人工智能领域究竟会是赢家通吃,还是最终走向同质化竞争 — OpenAI的技术优势可能被快速复制,导致利润受损。

库什纳早已权衡过这些风险。Thrive Capital 每年仅参与少数重大投资,但他坚信 OpenAI 必须位列其中:这是全球顶尖的 AI 公司,拥有最卓越的团队。即便估值高企,长期与顶尖者同行终将获得回报。那次散步中,他始终坚定支持,并明确表示希望"以极具分量的方式"参与投资( he made it unmistakably clear that he wanted in “in a very meaningful way )

数月后的 2023 年初,奥尔特曼兑现了承诺。Thrive 领投了 OpenAI 的融资轮,以 290 亿美元估值投入近 1.3 亿美元。当时 OpenAI 年化收入约 5000 万美元,而到今年秋季已跃升至约 13 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当奥尔特曼再次来电时,追加投资对库什纳而言已是必然选择 — 他将 OpenAI 视为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初创企业,毫不犹豫地加大了这场豪赌。

10月,Thrive 同意以近三倍估值( 860亿美元 )再次领投融资,通过"股权收购"( tender offer )交易收购员工持股。这种交易方式已成为 Thrive 积累头部初创企业大量股权的重要策略:此前通过同类操作持有Github 约 10% 股份,最终在微软以 75 亿美元收购这家开源代码平台时获得巨额回报;同样策略也应用于增持金融科技公司 Stripe 的股份。

范阳注:tender offer 指的是一家公司或机构( 收购方 )公开向另一家公司的股东发出要约,邀请他们以特定的价格,在特定时间内出售其持有的股票。Thrive Capital 付给想要出售股份的 OpenAI 员工资金,OpenAI 公司本身并没有收到这笔投资款。这相当于为早期员工提供了一个将股权变现的机会,Thrive Capital 获得 OpenAI 的员工“老股”。

但在本就充满风险的风险投资领域,股权收购要约( tender offer )的风险等级往往更高 — 一旦初创公司破产,收购方的偿付优先权将处于末位。Thrive 资本在 2023 年 11 月 17 日真切体会到了这种风险的上限:当 OpenAI 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 Sam Altman )突遭董事会罢免时,不仅使 Thrive 的股权收购面临风险,更让这家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初创企业的命运悬于一线。

在那个周五晚上罢免消息爆发时,库什纳( Joshua Kushner )再次成为了某人的第一通电话。

OpenAI 首席运营官布拉德·利特卡普( Brad Lightcap )在得知消息后一小时内就致电库什纳,而他的同事 — OpenAI 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 Mira Murati )则负责与微软( Microsoft )及其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 Satya Nadella )沟通。利特卡普本以为这会是一次艰难对话,面对惊慌的股东需要解释全部细节。但他说,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约什( Josh Kushner )的优先事项根本不是梳理与投资或 Thrive 相关的任何问题,"利特卡普在回忆这通电话时说道,"他问的是'你还好吗?公司情况如何?我在这里支持你们,我能做些什么来帮忙?'"

在接下来的五天里,利特卡普与库什纳进行了全天候的沟通。在这个需要让 750 名员工保持镇定的艰难领导力考验时刻,库什纳成为了利特卡普的贴心顾问。

当危机落幕,奥尔特曼( Sam Altman )重掌首席执行官职权,员工股权收购( tender offer )也重回正轨后,库什纳的支持仍在利特卡普心中留有深刻烙印。"无人可倾诉的孤独感有时难以言喻,"他坦言,"能有这样一个时刻让你问出'我这样的思路对吗( Am I even thinking about this the right way)?' — 他成了我至关重要的支持体系( he became a support system for me )。"

在承担数亿美元投资风险的同时,还能扮演朋友与导师的角色,这种设定听起来或许不可思议。但更不可思议的是,就在不久前,谁也未曾预料Thrive Capital 会悄然站上全球商业史上最具影响力事件的核心舞台。

库什纳( Joshua Kushner )在其 Thrive Capital 位于曼哈顿的总部办公室内。他认为,身处美国东海岸为其团队带来了独特的投资优势。

图片来源:MACKENZIE STROH /《财富》杂志

库什纳(Joshua Kushner)的公司当时(且至今)规模相对较小,并且在大多数创业者看来,其地理位置也选错了海岸。在一个最看重阅历、推崇见证过数次兴衰周期的资深专家的风投圈,Thrive Capital却汇聚着越来越多二十多岁的年轻团队成员。

此外,库什纳著名的家族背景,既是他野心的垫脚石,也曾是其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他的父亲查尔斯( Charlie Kushner )在建立房地产帝国期间因违法举动而锒铛入狱。他的兄弟贾里德( Jared Kushner )于 2009 年与伊万卡·特朗普( Ivanka Trump )结婚,随后在其颇具争议的岳父唐纳德·特朗普( Donald Trump )执政时期担任总统顾问。

延伸阅读:库什纳与“亲合力资本”:特朗普的 “地缘外交” 投资人。(上)

贾里德·库什纳:善意,“亲合力资本” 与 “地缘外交投资”(3万字,下)

家族所遭遇的反噬让这位最年轻的库什纳成员深切意识到,在商界,声誉就是一切( your reputation is everything )。这也使得他极度不愿在公开场合谈论自己 — 即便在他的一些风投同行已成为商业明星之时 It has also made him hyper-reluctant to talk about himself in public, even as some of his VC competitors became business celebrities )。经过大量劝说,他才在今年夏秋季节接受了《财富》( Fortune )杂志共计五次访谈。交谈中他始终极为谨慎,刻意避开任何可能让他显得自夸、或对其父母兄弟产生负面影响的提问( he was extremely cautious, sharply avoiding any public line of questioning that could lead him to sound boastful about himself, or reflect badly on his parents or siblings )

"我深知被恶意对待的滋味,"库什纳( Joshua Kushner )坦言,"你会看清那些你以为的朋友实则并非真心。既然如此,何必再费心讨好他们?"

正因如此,库什纳( Joshua Kushner )十四年来始终保持着相对低调的运营姿态( operating relatively under-the-radar ) — 同时向全球最成功的创始人们证明,他绝非人们初识时想象的模样。有人或许预期他是个锋芒毕露的张扬者,但数十位受访者向《财富》杂志透露,现实中他们看到的却是一个近乎极致礼貌的伙伴与顾问:他会记得每位创始人最偏爱的威士忌品牌,不时强调多么珍视彼此情谊,总在关键时刻提供资金支持、资源对接与精神激励,却极少展现自我膨胀或出口伤人。约什·库什纳肩头始终承载着某种沉重的证明欲,但这份锐气几乎完全隐匿于厚重温良的外壳之下( an almost pathologically polite companion and adviser who remembers their favorite whisky brands and constantly reminds them how much he values their friendship. The funding, logistical support, and pep talks arrive whenever they’re needed; the ego trips and the harsh words rarely do. There’s a sizable chip on Josh Kushner’s shoulder. But it’s almost entirely hidden under a thick layer of kindness )

这份证明自我的驱动力,同时推动他成为全球财务成就最卓越的 40 岁以下企业家之一。库什纳将公司管理规模从 2011 年首支 4000 万美元机构基金,扩张至如今第八期基金的 33 亿美元规模。今年早些时候,他向包括迪士尼首席执行官鲍勃·艾格( Bob Iger )与 KKR 创始人亨利·克拉维斯( Henry Kravis )在内的商界巨擘出售了 Thrive Capital 的3.3%股权。这笔交易使 Thrive 估值达到 53 亿美元,而库什纳作为其余 96.7% 股权的唯一持有人,正式巩固了其亿万富翁的地位。

如今的成功将库什纳推向了事业十字路口。直至近期,Thrive 始终保持着由毫不掩饰的工作狂组成的精锐团队( a lean team of unapologetic workaholics )。但团队逐渐意识到,这种对创始人全情投入的服务模式— 即库什纳极致忠诚特质的商业具象化 — 难以简单复制扩张。更关键的是,当 Thrive 管理着史上最大规模基金之际,市场寒冬可能即将来临。随着曾经炙手可热的初创企业接连崩塌,曾涌现的独角兽初创企业狂潮正蜕变为"独角兽尸骸"浪潮,数十亿美元风投资金正随之蒸发。

即便库什纳也坦言,他无法预判行业将走向何方,但承诺将带领机构穿越周期。"我渴望打造基业长青的机构,不断成就其最佳形态( I want this place to last for a long time and I want it to be the best version of itself )。"他目光沉静地说道,"无论需要付出什么,我们都会义无反顾。"

家即是工作,工作亦是家

Home is where the work is

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在纽约东村小酌,约什·库什纳( Josh Kushner )是最后点单的人。这位身高1米9、身形清瘦的投资人身着白色T恤与外搭的海军蓝开衫 — 这身装扮仿佛来自罗杰斯先生( Mr. Rogers )的衣橱,但穿在库什纳身上却意外地时髦。他与生俱来的酷劲让他能在名流圈与权力圈中自在穿行,无论是与凯蒂·佩里( Katy Perry )、肖恩·蒙德兹( Shawn Mendes )这样的明星相处,还是同鲍勃·艾格( Bob Iger )、亨利·克拉维斯( Henry Kravis )这类商界领袖交往,他都能泰然自若。

轮到他点单时,他先询问了服务生的名字并自然地复述了一遍,而后轻声询问是否有无醇啤酒。看到对方露出为难的表情,他立即体贴地改点了茶饮。当服务生匆匆转身下单时,他朝着她的背影真诚地说了一声"辛苦了"( He tells her he appreciates her as she scurries off to place the order )

库什纳如今不怎么喝酒了,不过在 2018 年与超级名模卡莉·克劳斯( Karlie Kloss )结婚庆祝时,他还是把迷你装的龙舌兰酒作为派对小礼物分发给宾客。他基本在二十多岁时就戒掉了饮酒,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对麸质的过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更加专注于工作。

他的通勤早已不存在:在由家族持有的帕克大厦( Puck Building )里,家就位于顶层的豪华公寓,从办公室坐电梯上去便到家。在那里,他一边照顾两个不到三岁的孩子,一边与克劳斯协调繁忙的日程。克劳斯同样也是一位投资人,涉足《W》时尚刊物,并在去年11月中旬达成协议,收购英国时尚杂志《i-D》。这对夫妇刚从孟买的春季旅行归来 — 库什纳在那里会见了 Thrive 的股东之一、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而克劳斯则参加了一场迪奥的时装秀。

“我妈妈总是告诉我,人生的目标就是:上班时能开心去工作,回家时能开心回到家。”他说。

约什·库什纳( Josh Kushner )与卡莉·克劳斯( Karlie Kloss )在 2019 年的一场篮球比赛现场。相较于其他同行,库什纳一贯对媒体保持低调。图片来源:JAMES DEVANEY / GETTY IMAGES

库什纳的这些人生信条,是在距离曼哈顿22英里、绿树成荫的新泽西州利文斯顿镇养成的。那栋占地7302平方英尺的住宅,是他的祖父约瑟夫·库什纳( Joseph Kushner )为长子查尔斯( Charlie Kushner )所建。车道上架着的篮球架,见证了查尔斯和塞瑞尔(Seryl)四个孩子中最小的约什对这项运动的热爱 — 这份热爱最终让他在2019年成为了NBA孟菲斯灰熊队( Memphis Grizzlies )的少数股权股东。( 据一位朋友说,若想见识约什难得一见的真情流露,就去看他观赛的样子——他会瞬间变成狂热的呐喊者。)

约什的祖父母雷(Rae)和约瑟夫是大屠杀幸存者。他们在白俄罗斯相遇,当时那里聚集着一群逃脱纳粹围捕、隐居生活的犹太人。1949年,夫妇二人辗转抵达美国,约瑟夫成为一名成功的木匠。80年代初,查尔斯与父亲共同创立了房地产企业Kushner Companies,并执掌至今。该公司如今管理着数万套公寓,持有东海岸数百万平方英尺的零售和办公空间。

查尔斯·库什纳回忆说,他的父亲一年到头几乎只有三天不工作。受此影响,查尔斯和塞瑞尔也坚持每周日都将孩子们 — 妮可( Nicole )、贾里德( Jared )、达拉( Dara )和约什( Josh )— 带到办公室。孩子们经常参观家族的地产项目,如果遇到特别激动人心的交易即将达成,他们甚至会被临时从学校接出来参与其中。

约什和兄弟姐妹们从小就习惯了与权势人物交往,他也早早掌握了如何给那些比他年长、更有影响力的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宝贵技巧。曾有一段时间,总统、国会议员和世界领导人如同旋转门般频繁造访 Kushner Companies。90年代末,当比尔·克林顿( Bill Clinton )到访时,查尔特让当时年仅 12 岁的约什向整个公司介绍这位总统。约什精心准备了演讲,并完美地完成了任务。

这些权贵人物后来却在一场家族悲剧中沦为配角。政客们频繁造访的真相,是查尔斯( Charlie Kushner )动用公司资金向他们或其竞选活动输送了巨额利益,而公司的其他共同所有者( 即他的兄弟姐妹们 )对此毫不知情。2004 年,查尔斯·库什纳对税务欺诈、非法竞选献金以及干扰证人( 其手段包括雇佣妓女设局 )等多项指控当庭认罪。

当时即将入读哈佛大学一年级的约什( Josh Kushner )震惊地目睹着父亲的丑闻以极其不堪的形式占据着各类小报头条。母亲终日以泪洗面。时年24岁的贾里德( Jared Kushner )临危受命接任 Kushner Companies 首席执行官,试图收拾残局。查尔斯最终在监狱服刑14个月;约什时常在周末飞往阿拉巴马州的监狱探视。

这场丑闻足以击垮大多数家庭,却让始终强调忠诚的库什纳家族凝聚得更为紧密。但这场风波也昭示着:当野心逾越底线,当过度追逐公众目光,随之而来的将是万丈深渊( the perils of letting your ambition outweigh your scruples—and of seeking the public eye )

开辟一席之地

Carving a niche

安迪·戈尔登( Andy Golden )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见到约什·库什纳的那天,主要是因为约什几乎一句话都没说。

作为普林斯顿大学捐赠基金( Princeton’s endowment )的资深负责人,戈尔登常常需要应对一群又一群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人士,他们希望能从大学那里获得投资,成为他们的有限合伙人( LP )。但在 2010 年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举办的一场风投酒会上,戈尔登回忆道:“有一个人站在远离人群的地方,低头盯着自己的鞋子看。那就是约什。”

戈尔登因此产生了兴趣,主动与他建立关系。他发现库什纳虽然出身优渥、家境优越,但却非常有思想、也极为勤奋 — 这种背景往往容易让年轻人变得懒散。而当时的库什纳,一边完成哈佛商学院的学业,一边创立了Thrive 基金;同时,他也在纽约做天使投资,并联合创办了一家名为Vostu 的社交游戏初创公司,这家公司当时正迅速发展( 后来它拒绝了一笔高额收购报价,却最终走向失败 )。

库什纳当时正在募集他的第一支机构基金,目标是筹到 4000 万美元。戈尔登认为,1000 万美元的投资是为进入纽约初创企业圈层所付的合理代价( a decent price to pay for access to New York’s startup scene )同时也获得了指导约什的机会( for a chance to mentor Josh ),他说库什纳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安迪在很多方面,似乎比我自己更早看到了我的潜力,"库什纳如今这样说道。

另一位早期伯乐是CAA创始人迈克尔·奥维茨( Michael Ovitz )。他通过贾里德·库什纳( Jared Kushner )结识约什后,同样产生了如父辈般提携后辈的意愿。奥维茨开始积极为约什搭建硅谷人脉,主动为其引荐马克·安德森( Marc Andreessen )等风投业界巨头。塞瑞尔( Seryl )与查尔斯·库什纳( Charlie Kushner )曾向 Thrive Capital 500 万美元的机构化前基金投入约 100 万美元;据该公司表示,其父母此后未再投资,目前也非 Thrive 基金的现有投资人。

然而要争取其他有限合伙人( LP )则困难得多。2014 年一个夏日的清晨,库什纳计划乘火车前往康涅狄格州,与耶鲁大学备受敬仰的首席投资官大卫·斯文森( David Swensen )会面。就在他即将登车时,手机响起— 斯文森办公室来电取消了会面。

库什纳直接询问是否与其父有关。答案确是如此:斯文森拒绝与查尔斯·库什纳之子会面。

这记重击不仅令人痛心,更让他感到不公。此时距离查尔斯入狱已近十年。约什早已原谅父亲:他认为父亲已承认过错并付出了代价( Josh had forgiven his dad: He felt he had owned up to his mistakes and served his time )

戈尔登( Andy Golden )劝库什纳放下此事,但他无法释怀。就在遭到冷遇数小时后,他端坐桌前写下了一封邮件。数位非 Thrive 内部人士读过这封邮件,据他们回忆,信中写道:"我从未以任何形式为我父亲感到羞耻。人人都会犯错,而我深爱我的父亲。世上我只有一个父亲。我难以理解,发生在我 19岁、与我无关的事情,为何至今仍在影响我。我尊重您不投资的决定。"

斯文森( David Swensen )迅速回复了约什:他将亲自驱车进城与他会面。不久之后,耶鲁大学便投资了 Thrive Capital。斯文森虽已于2021年辞世,但耶鲁至今仍是 Thrive 的有限合伙人(LP)之一。

事实证明,2010 年代初期押注库什纳恰逢其时。创业初期,没有经验丰富的风投人士愿意加入 Thrive Capital;他空白的投资履历使得公司缺乏吸引力。于是他采取"招募你最聪明的朋友"( hire your smartest friends )策略,邀请哈佛同学克里斯·派克( Chris Paik )和威尔·盖布里克( Will Gaybrick )成为早期合伙人。

延伸阅读:新生代风投 Chris Paik 的投资哲学:AI 交互的“危险误区”,是“人向计算机写入效率”的停滞。

团队很快取得了亮眼战绩:短信应用 GroupMe 在获得 Thrive 投资一年后被 Skype 收购;电商眼镜新贵 Warby Parker 后来以近 70 亿美元估值上市;游戏初创公司 Twitch 最终被亚马逊以近 10 亿美元收购。

当然,Thrive 在 2010 年代的投资并非全部成功:他们曾投资电商 Fab 和备受嘲讽的"果汁版 Keurig "初创公司 Juicero,两者均以失败告终。尽管在 2014 年早期明智地投资了交易应用 Robinhood,但公司在IPO后保留了部分股权而非将全部收益返还有限合伙人(LP),而 Robinhood 股价此后大幅下跌。另一位知名投资人、Union Square Ventures 的弗雷德·威尔逊( Fred Wilson )曾公开表示,这类"持有过久"的操作足以让 LP 解除与风投机构的合作 ( such holding-on-too-long moves are the kind of thing that LPs should fire VCs for )

Thrive 一位女发言人通过邮件向《财富》杂志回应:"我们深入了解这些公司,权衡各种因素后做出决策。我们无法保证每个决定都正确。"她补充道:"我们尊重弗雷德,但对此类一概而论的说法不敢苟同。"

作为 Thrive 每期基金的 LP,戈尔登( Andy Golden )表示尽管存在失误,但投资回报始终"非常出色",Thrive 已是普林斯顿大学基金规模最大、业绩最优的合作方前十。Thrive 已在多家估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中积累近 10% 的股权,包括 GitHub、生物科技数据平台 Benchling、金·卡戴珊( Kim Kardashian )旗下 Skims,以及金融科技公司 Stripe 的重要份额。来自纽约富豪家族的另一位风投家戴维·蒂施( David Tisch )评价道:在这一过程中,库什纳已彻底消除了外界对其"仅靠哈佛人脉与家族关系成功"的质疑,"约什确实拥有资本与人脉网络的优势,但他真正厉害的是— 将这些优势运用到了极致( Josh had access to capital and had access to a network and absolutely nailed it )。"

库什纳( Joshua Kushner )与早期员工坦言,能在早期投资中屡屡获胜也离不开对时机的精准把握。他们在漫长牛市触底时开始配置资本,正值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设备重塑所有行业的关键节点。但 Thrive 的成功同样得益于库什纳低调的个人魅力 — 商界前辈愿倾囊相授,年轻创始人视他为可共饮( 无醇 )啤酒的知己。凭借这般细水长流的经营,他早年间埋下的人脉种子在数年后为 Thrive 带来丰厚回报,其中一段关系更促成了机构早期最具战略意义的投资。

决胜 Instagram

Insta win

2011年某个清晨,凯文·斯特罗姆( Kevin Systrom )收到硅谷最成功投资人之一罗恩·康威( Ron Conway )的邮件,推荐他认识一位巴西创业者。当时斯特罗姆正与同为巴西裔的联合创始人迈克·克里格( Mike Krieger )为名为 Instagram 的初创公司埋头苦干,结识这位同乡看似是个不错的机会。

克里格未能赴约,斯特罗姆独自在旧金山芳草花园的 Samovar 茶室见到了这位创始人。待茶点上桌,斯特罗姆才惊觉自己会错了意 — 桌对面分明不是巴西人,而是位头发蓬松、身材清瘦的25岁商学院学生:库什纳( Joshua Kushner )。( 因其创办的 Vostu 在巴西颇受欢迎,才造成了这场误会。)

"我清楚记得当时愣住:等等,他分明来自新泽西!"斯特罗姆笑忆,"若早知道他不是巴西人,我未必会答应这次会面。"

但这却成了库什纳悉心培育的一段友谊的开端。他频繁与斯特罗姆交流产品灵感,赠送威士忌作为节日礼物,甚至时常预订最后一刻的跨洲航班从纽约飞赴旧金山共进晚餐。斯特罗姆十分珍视库什纳的建议 — 这些建议在一年后显得至关重要:当他执掌着旧金山最炙手可热的公司,却不知该信任谁时。

2019年3月,Instagram 联合创始人凯文·斯特罗姆( Kevin Systrom )在西南偏南( SXSW )大会的一场专题讨论会上发言。图片来源:CALLAGHAN O’HARE / BLOOMBERG / GETTY IMAGES

"那时我28岁,在硅谷举目无亲,却要应对众多声名显赫的机构为争夺投资份额而激烈角逐,"斯特罗姆( Kevin Systrom )回忆道,"每当我需要咨询问题、商讨事务,或仅仅是需要朋友支持时,始终在身边陪伴的只有约什( Josh Kushner )。"

当斯特罗姆决定进行 5000 万美元融资时,他最终接受了四家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其中三家是硅谷顶级机构:Benchmark、Sequoia和Greylock。而第四家正是 Thrive Capital。( 颇具意味的是,库什纳当时正在巴西参加一场初创企业会议,正是在那里接到了斯特罗姆的捷报。)

库什纳获得了 1150 万美元的投资额度,这约占其基金总额的 30%,对单一公司进行如此高比例投资风险极高。他最终通过 Thrive Capital 投入350 万美元,并迅速设立了一个"特殊目的载体"( SPV )— 这种单一项目基金可吸纳 Thrive 现有有限合伙人( LP )以外的投资者 — 成功募齐了剩余的 800 万美元。融资刚完成,幸运女神便骤然降临:就在资金汇出的数日后,Instagram 以 10 亿美元售予 Facebook。这笔交易让库什纳的投资回报翻了一倍多,成为印证其投资眼光与耐心的金字名片。

"当时我并未完全意识到这对他和 Thrive 意味着什么,"斯特罗姆( Kevin Systrom )如今坦言,"我给他投资额度并非出于施舍,而是因为他始终陪伴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共同奋斗( I didn’t do it because I thought I was doing him a favor. I did it because he was clearly there all the time and working hard with us )。"

以温良之道取胜

Killing it with kindness

库什纳( Joshua Kushner )始终强调,他不仅想要作为投资者投资初创企业,更致力于作为构建者构建企业( he doesn’t just want to invest in startups: He wants to build them )。至今,Thrive 已独立创建或联合孵化了十余家公司,且规模仍在持续扩大。在其孵化体系中,Thrive 要么自主提出商业构想并招募创业者执行,要么与已有初步构思的创始人携手共创。

首家此类公司是健康保险初创企业 Oscar Health,由库什纳构思并邀请其Vostu 联合创始人、商学院同窗马里奥·施洛瑟( Mario Schlosser )出任首席执行官。由约什和贾里德·库什纳( Jared Kushner )共同构想的房地产平台 Cadre 是另一例证( 该平台本周被另类投资平台 Yieldstreet收购,交易条款未公开 )。由前 Facebook 员工乔什·米勒( Josh Miller )创立的 The Browser Company 也同样源于此模式。

风投孵化器模式要求库什诺更深度地参与运营( The incubator relationship requires Kushner to be even more hands-on )而正是在这一领域,他的温良秉性与处变不惊令人印象尤为深刻( his kindness and unflappability seem to make the biggest impression )多位受访者向笔者透露,他们最初曾对库什纳近乎极致的礼节感到困惑甚至不适( they initially found Kushner’s over-the-top politeness baffling or even odd )但所有人都表示,在多年交往中这种行为始终如一,最终让他们确信这份修养发自内心( over the course of years, the behavior remained largely consistent, so they deemed it authentic )

"他极度沉稳( He’s extremely composed )," 一位创始人评价道,并巧妙将库什纳比作《哈利·波特》中神秘莫测的变形怪博格特( Boggart ):"无人见过他失态的模样,甚至无人知晓他失态时会是怎样。"另一位创始人透露,相识十载,库什纳至今仍在每次通话结束时为彼此的友谊致谢。同事们则坦言,库什纳会直接向他们表达"我欣赏你们"。

库什纳成功的核心秘诀或许在于:他深谙风险投资行业的项目源依赖创始人推荐,因此持守君子之道、践行长期主义终将获得回报( in venture capital, where deal flow depends on founder references, it pays to not be a jerk and to instead play the long game )。当纽约浏览器公司( The Browser Company )创始人乔什·米勒( Josh Miller )将项目从 Thrive 剥离时,库什纳竟主动归还部分股权,理由是"这是正确之举"( Kushner told him, it was the “right thing to do”)。此举虽令Thrive 承受即时损失,却为机构赢得了未来持续增值的声誉红利。

GitHub( Thrive另一笔成功投资案例 )创始人克里斯·万斯特拉斯( Chris Wanstrath )对此坦言:"在硅谷,人们总把善良视为软弱。似乎你必须成为那种强硬的史蒂夫·乔布斯( Steve Jobs )式人物 — 对所有人咆哮、把墙上的钟扯下来砸碎。但我认为,保持善良远比展现强硬更困难。这需要耐心,而如果耐心很容易做到,那它就不算是一种美德了。"

这种温良特质正是库什纳着力培养的,也让他与父兄的行事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It’s a trait Kushner has worked hard at, and one that distinguishes his approach from his father’s and brother’s )(众所周知,其父兄在遭遇反对时都曾有过激烈反应)。

库什纳并非不会感到挫败,他只是将最激烈的情绪与最尖锐的言辞留给了最亲近的非创始人圈内人。偶尔那些充满情绪的来电或邮件 — 如同他当年写给斯文森( Swensen )的那封 — 会泄露出他的难以置信与失望。他在Oscar Health 的联合创始人施洛瑟( Mario Schlosser )回忆道,库什纳曾多次给那些拒绝投资 Oscar 的投资者打电话,其措辞之激烈令他暗自录下了一段通话时的视频:库什纳在房间里激动地踱步,据理力争对方将为此错失良机。

"他会发表一整套'你们必将追悔莫及'的演说( He would give this whole ‘You’re going to miss out’ speech ),"施洛瑟形容这段表演"堪称精湛"。

尽管如此,库什纳始终注意保持恰当的职业克制( Kushner is careful to display appropriate professional restraint )。在为撰写本报道进行的逾 35 次访谈中,无人提及曾与约什发生过任何正面冲突。

库什纳多年经营的人脉在 2016 年显现其价值。当时,他兄长的岳父唐纳德·特朗普( Donald Trump )当选总统。鉴于众多科技界创始人及员工持左倾立场,这一时刻本可能令他的声誉一落千丈。创始人们与朋友们开始疏远即将进入白宫的贾里德( Jared Kushner )。而约什的初创企业Oscar Health 的商业模式极度依赖《平价医疗法案》( Affordable Care Act ),特朗普的上台使该法案岌岌可危。

约什·库什纳(Josh Kushner,右)与贾里德·库什纳(Jared Kushner)及伊万卡·特朗普(Ivanka Trump)在2013年照片中的合影。兄弟二人在政治上分道扬镳,但私人关系依然紧密。图片来源:PATRICK MCMULLAN / GETTY IMAGES

在私下场合,约什( Josh Kushner )向团队成员明确了自己的立场:他并不支持特朗普( Donald Trump )。为避免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贾里德( Jared Kushner )也主动从 Thrive Capital 的有限合伙人(LP)身份中退出。在 Oscar Health 公司内部,库什纳通过每周全员会议回应了关于其家族与华盛顿新关系的各类提问。"他明确表示,自己忠于家人,但在政治立场上与特朗普政府存在分歧,"施洛瑟( Mario Schlosser )回忆道,"员工们都相信他的表态,这从未成为问题。"

库什纳的妻子卡莉·克洛斯( Karlie Kloss )从多方面帮助公众理解了两兄弟政治立场的差异。她曾在 2017 年发布与约什共同参加女性大游行的照片,数年后更在推文中透露自己曾试图劝说贾里德与伊万卡( Ivanka Trump )阻止1月6日国会山骚乱事件。当特朗普颁布穆斯林入境禁令等政策时,约什会通过私人渠道向兄长传达忧虑;同时也支持如推动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亚伯拉罕协议》( Abraham Accords )等倡议。在贾里德任职白宫期间,约什始终与他保持定期沟通 — 至今依然如此。

约什对家人的强烈保护欲贯穿了我们所有对话。尽管我为本次报道采访了他的父母与妻子,但他完全拒绝我接触贾里德。( 在采访过程中,我曾多次致电并发送邮件、短信联系贾里德,均未获回复。)在一次与他办公室相邻的四英里散步途中,我问及他对家族关系及与贾里德政治分歧的看法,特别是在国会山骚乱和特朗普 2024 竞选背景下的感受。他给出了详尽的回应 — 但前提是这些内容不得公开发表。

随后他通过邮件发来一份可公开的声明:

"我深爱我的兄长。任何对此有异议的人,都不值得我驻足理会。

"我在两次大选中均未支持特朗普总统,但我为贾里德在刑事司法改革和中东政策方面的成就感到自豪。这两点对我而言并不矛盾。

"贾里德与我时有分歧 — 这在兄弟关系中实属平常。观点交流让我们彼此增益。在这个鲜少有人愿静心倾听异见的时代,我们的国家正需要更多这样的倾听。正是这样的对话,让我们兄弟之谊愈加深厚。"

Thrive 的文化变革

A culture shift at Thrive

如今,Thrive Capital 位于纽约的 65 人办公室汇聚着众多时尚的千禧一代精英,他们时刻关注着科技行业的最新趋势。对许多人而言,加入该公司需经历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筛选流程。在库什纳看来,招聘到不合格或平庸员工是极度危险的事:曾有一位表现优异的实习生因被发现在办公室对助理态度恶劣而被取消录用。Thrive 投资组合影响力负责人纳比尔·马利克( Nabil Mallick )透露,尽管他与库什纳在商学院时期就已相识,自己的入职流程仍持续了八个月。"30 分钟的面试可以伪装,但 20 小时的深度交流无法作假,"他如是说。

招聘流程包含文化契合度面谈( cultural-fit conversations )、案例研究问题( case study questions )、共进晚餐早餐及咖啡会谈等多轮环节。合伙人卡里姆·扎基( Kareem Zaki )指出,公司特别青睐从业经验不足四年但极具内驱力的创新型人才,他们认为相较于培养战略思维,传授风投或技术知识更为容易( The firm targets highly motivated creative types with less than four years of investment experience, believing it’s easier to teach people venture or technology than how to strategically think )

Thrive 每周举行两次项目流会议,合伙人们在此激烈辩论初创企业投资机会并决策是否注资。若多数人持反对意见,即便库什纳本人支持也会尊重集体决定。"我们无法保证每次投资决策都正确,但必须确保决策过程经过充分论证,"库什纳强调,"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汇聚一群敢于直抒己见的优秀人才( The way to have the right conversation is to have the right group of people around the table who feel empowered )。"

数据正日益成为 Thrive 决策体系的核心支柱。两年前,公司从黑石集团( Blackstone )挖来数据分析专家安努杰·门迪拉塔( Anuj Mehndiratta )。如今,门迪拉塔带领六人团队构建了公司内部的"操作系统"( operating system ),任何员工都能通过该系统获取现有及潜在投资组合公司极其详尽的绩效数据,其中包含大量非公开信息。这些深度洞察既助力Thrive 坚定推进如 OpenAI 之类的投资 — 库什纳能通过数据面板直接观测到该初创企业用户量与收入的爆发式增长 — 也帮助其规避了诸多投资陷阱。

全天候工作仍是这里的常态( Round-the-clock labor is still the norm )"工作即生活( Work is life )!"库什纳曾多次向我强调。卡莉·克洛斯( Karlie Kloss )忆起恋爱初期某晚 11 点怒气冲冲赶往办公室的经历— 她难以置信新任男友竟仍在加班。而库什纳确实就在那里,与团队共同埋头苦干。Thrive 团队唯一的喘息时刻是周五夜晚至周六的安息日( Shabbat ),期间库什纳会切断所有工作联系。

马利克( Nabil Mallick )在次子出生后不久,曾连续六周往返于新泽西与旧金山之间 — 当时 GitHub 解雇了包括首席财务官在内的三名高管,他临危受命填补空缺。"我妻子对此非常不满,"他坦言。

扎基( Kareem Zaki )为开拓西海岸创始人人脉,曾在一年内 28 次飞赴加州。"我们常给潜在合作者发消息说'若您方便,我正好在本地'。但其实我们根本不在当地,"扎基透露,"只要对方表示可以会面,我们立即订机票飞过去。"

尽管扎基与马利克已位列 Thrive 最高管理层,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均未满 40 岁。38 岁的库什纳在九人投资团队中已是年龄最长者。这意味着Thrive 内部缺乏经历多轮经济周期的经验沉淀。在参加公司某次月度"午餐学习会"时,我发现主讲人正是少数能弥补这一短板的人物 — Thrive 执行董事长、年过六旬的哈佛商学院前院长尼廷·诺里亚( Nitin Nohria )。( 克洛斯亲切称他为库什纳的"尤达大师"。)

参与此次集会的有四十余名员工,其中约半数为女性,几乎人人都身着牛仔裤与运动鞋,风格随意。库什纳( 依旧穿着那件罗杰斯先生风格的开衫 )坐在后排。随着诺里亚( Nitin Nohria )在黑板前展开讲解,我们共同剖析了一个案例:某初创企业经历指数级增长后,正艰难穿越其"混乱中期"( messy middle )阶段。

"混乱中期"这一表述,或许正适用于如今的 Thrive。在 2022 年的一次非现场会议上,扎基( Kareem Zaki )指出了一个紧迫问题:若公司继续保持当前增速,内部资源将不足以有效支持投资组合中的所有创始人。过去一年 Thrive 持续扩编,自 2021 年以来新增 24 名员工。但更严峻的挑战在于:当虚高的风险投资市场面临回调之际,它需要证明自己具备穿越周期的持久生命力。

风险投资泡沫?

A venture bubble?

鲁洛夫·博塔( Roelof Botha )是硅谷最负盛名的风投机构红杉资本( Sequoia )的核心合伙人。与库什纳相似,他同样出身显赫家族,而家族的盛名也驱使他必须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Thrive 与红杉在初创企业融资轮次中既是竞争对手,也曾多次携手合作。博塔曾邀请库什纳到家中共进晚餐;而早在库什纳就读高中时,他已是红杉的合伙人。

博塔担忧,当前风投募资总额与实际优质初创企业数量已严重失衡。"每年根本不可能涌现出数百家价值数百亿美元规模的企业,"他指出。他认为这可能导致风投行业的"灭绝级事件" — 大批机构面临淘汰。他的结论是:过去十年卓有成效的投资策略,在未来十年可能不再适用。"现有架构是否合理?是否拥有足够的投资助理与合伙人?" 他反问道,"我相信这正是 Thrive 当下亟需解决的课题。"

库什纳已然在承受市场压力 — 近期资本市场对非AI领域的科技投资并不友善。当然,压力有时也孕育机遇。去年末,金融科技公司 Stripe 陷入资金困境( a cash crunch ):在营收增速开始放缓的同时,仍需为股权收购( tender offer )募集数十亿美元。Thrive 早在 2014 年就参与了 Stripe 的 C 轮融资;此刻,库什纳、扎基( Kareem Zaki )与投资团队正在权衡加大投资的利弊。库什纳将新一轮融资视作增持这家顶级新型零售支付"收单机构"( the new breed of retail payment “acquirers” )股权的良机 — 估值较 Stripe 前期水平折价近半。

"我们非常清楚这对 Stripe 而言是艰难时刻,"库什纳表示,"但雪中送炭方显真章( difficult moments are when you want to show up )。"

2023 年初某个周日晚间,Stripe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约翰·科里森( John Collison )在车上接到库什纳来电:Thrive 决定出资 10 亿美元。随后两周如旋风般度过,库什纳团队通过电话与密集差旅,为设立特殊目的载体( SPV )领投 Stripe 此轮融资全力奔走。今年三月融资落定时,Thrive最终投入 18 亿美元 — 这是该机构开出的史上最大支票,金额超出其他任何投资方约 10 亿美元。"约什始终遵循自己的节奏起舞( Josh is very much dancing to his own tune ),"科里森评价道,"而这在风投行业堪称离经叛道。"

然而在动荡市场中,其他逆向投资并未获得同等回报。2021 年,Thrive 通过调整监管资质成功拓展了投资疆域 — 包括涉足风投机构传统上鲜少触及的普通股投资( Thrive changed its regulatory status so it could invest in areas where venture firms don’t traditionally roam—including owning common stocks )。今年秋季公开文件显示,作为有限合伙人(LP)的德克萨斯大学养老金基金已将其 Thrive 投资组合减值31%。此次减记主要反映 Thrive 最新重仓的 Carvana 与 Robinhood 股价暴跌所带来的冲击。

库什纳还需证明自己不仅能培育人才,更能留住人才。近年来 Thrive 经历了多位合伙人离职,包括创始期的克里斯·派克( Chris Paik )、威尔·盖布里克( Will Gaybrick )、贾里德·温斯坦( Jared Weinstein ),以及后来加入的迈尔斯·格里姆肖( Miles Grimshaw )。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本就倾向于频繁转换赛道,但库什纳过往的机构架构也未能有效激励合伙人留任( But Kushner also hasn’t historically structured his firm in a way that has incentivized partners to stay )

在风险投资行业,合伙人报酬部分来自收益分成( carry )— 即投资回报的特定比例( 通常为 20% )。Thrive 的每位全职员工,从行政助理到合伙人,都能获得收益分成并共享利润( 有限合伙人支付的管理费亦是风投薪酬的组成部分 )。

库什纳是 Thrive 管理公司的唯一内部所有者( Kushner is the sole internal owner of Thrive’s management company )这在风投机构中并不常见。这种架构有利于快速决策,但即便他竭力推行民主管理,在关键时刻每位合伙人都相对约什处于从属地位。那些渴望更多话语权与自主权的精英成员( Ambitious staff members who want more authority and autonomy ) — 尤其在为公司效力十年以上后 — 最终选择另谋高就。

若库什纳志在打造基业长青的机构,或许需要在决策层设置更多正式席位。当我问及若他明日遭遇不测 Thrive 将如何延续,他承认这是个悬而未决的关键问题。

家传

Pedigree

在第五大道767号50层的转角办公室,查尔斯( Charlie Kushner )与塞瑞尔( Seryl Kushner )夫妇在洒满自然光的空间里接待了我,四周陈列着家族照片。如今鲜少记者获邀来此,夫妇二人的忐忑显而易见。塞瑞尔身着黑色长裙,仿佛在访谈开始前就已为这场对话披上哀悼之色。

库什纳夫妇对幼子的自豪溢于言表 — 这并不令人意外。他们称赞约什做事缜密、待人宽厚。鉴于自身过往经历,查尔斯对儿子的评价尤为深刻:"我们以他的成就为荣,但更以他的为人与待人之道为傲( we’re even more proud of who he is as a person and the way he treats people )。"

当我问及他们对约什未来的期许,他们的回答与其他受访者不谋而合,却是谦逊的约什从未亲口透露的愿景:他将成为全球顶尖的风险投资人( He’ll become the world’s top venture capitalist )

告别时,令我深思的并非这个宏伟目标,而是当今风投界"成功"的真正定义( I leave thinking less about that ambitious goal than about what success means as a VC today )

尽管库什纳兼具勤奋与亲和力,我们仍不禁要问:他的成就究竟源自独特的科技投资理念,还是仅仅得益于与生俱来的资源、人脉与资本( whether his achievements are ultimately a reflection of a unique approach to tech investing, or simply the benefits of connections, access, and capital )?多位受访者坦言,库什纳未必是他们见过最精准的投资人( not necessarily the best investment picker they’ve ever met ),也并非公认的绝顶天才。他虽具备发掘潜力初创企业的眼光,能精准判断优质团队与产品,但这些在风投领域并非罕见特质。

库什纳将公司成功归因于谦逊态度、拼搏精神及逆向思维( Kushner himself ascribes the firm’s success to humility, hustle, and thinking counterintuitively ) — 他强调这并非为了特立独行,而是通过识别过时的常规与趋势,更易洞察下一个风口。忽视群体噪音是 Thrive 的核心价值观,他表示:"我们始终戴着遮眼罩,隔绝回声室的干扰。"

然而不可否认,库什纳确实继承了家族血脉带来的独特资产。家族历史时而成为负担,令他的声誉不容有失。但能与权势人物密切交往并赢得资金托付的机遇,是绝大多数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 无论多么聪慧或富有魅力 — 都难以企及的特权。

归根结底,投资者的资产与优势唯有转化为实际成果才具意义( an investor’s assets and advantages matter only if they help them get results )。而迄今为止,库什纳确实交出了亮眼答卷。

同为纽约风投人的戴维·蒂施( David Tisch )对此总结道:"若仅靠继承,你仅能获得有限的资金与人脉;但若凭实力赢得认可,方能汇聚磅礴资本与无限机遇。"

本文原文发表于《财富》杂志 2023 年 12月 / 2024 年 1 月刊,标题为"约书亚·库什纳如何掌控 33 亿美元资本?"

原文链接:

https://fortune.com/longform/josh-kushner-net-worth-thrive-capital-investments-openai-100-billion-valuation/

风险投资的解构与回归:那些新一代“冒险投资家”。

斯派瑟的 venture studio 模式指南: Sutter Hill 如何重新构想风险投资

我们 “批量投资” 新兴风险基金所学到的 | FoF 基金 Nomads 合伙人

风投的科学:风险投资的期权思维,剧烈波动的市场才有超额回报。| 母基金 Nomads

硅谷最好的 “创业者+风险投资人” Daniel Gross: 科技领域最被低估的壁垒是品牌

硅谷播客企业家+风险投资人 Erik Torenberg:大部分人依然低估了媒体的真正价值。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Joshua Kushner Thrive Capital Venture Capital OpenAI Tech Investment Startup Funding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Investment Strategy 约书亚·库什纳 Thrive Capital 风险投资 OpenAI 科技投资 初创公司融资 创新 创业 投资策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