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飙叔科技洞察 2025-10-04 18:10 福建
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的“眼睛”,正随着智能汽车和机器人产业的爆发而迎来黄金发展期。在这个关键赛道中,VCSEL芯片(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作为核心组件,其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程关系着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
长期以来,全球激光雷达芯片市场由少数国际玩家主导。然而,这一格局正被中国厂商打破——立昂微通过二维可寻址VCSEL工艺技术,成功跻身全球唯二的能量产该芯片的供应商之列。
根据QYR(恒州博智)的统计,2023年全球激光雷达硅光芯片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17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2.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4%。
国际市场主要由Tower Semiconductor、英特尔、Mobileye等公司主导,这些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在市场上建立了较高的壁垒。
然而,中国企业的崛起正在改变这一格局。立昂微通过其子公司立昂东芯,开发的二维可寻址VCSEL工艺技术,已成为中国大陆独家量产二维可寻址激光雷达VCSEL芯片的制造厂商。
二维可寻址VCSEL芯片与传统VCSEL技术相比,实现了质的飞跃。这项技术能够实现分区点亮的效果,使得整机完全不包含任何运动部件,极大提升了激光雷达的可靠性。
相比一维寻址,二维可寻址VCSEL的制造工艺复杂度显著增加,对VCSEL制造能力的综合考验更大。这正是立昂微技术团队的优势所在——他们拥有丰富的VCSEL研发和生产经验,在制造工艺上具有领先优势。
二维可寻址技术的突破,为激光雷达在车载智能驾驶的补盲激光雷达以及人形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等场景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正在成为激光雷达进化的关键驱动力。
尤其是,随着车载智能驾驶和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激光雷达市场需求激增。202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超500亿美元,若激光雷达渗透率达30%,对应VCSEL芯片需求超50亿元。
面对这一巨大的市场机遇,立昂微的VCSEL产品目前订单饱满,出货量大幅增长。公司目前正在进行产能扩产,以满足客户快速增长的需求。
在产业化进程中,中国激光雷达产业链的完整性提供了巨大优势。从芯片到组装,中国已形成一条龙产业链,成本控制能力远超国外对手。80%的供应商都在长三角300公里内,苏州的镜片、宁波的外壳,今天要货明天就能到,响应速度比海外同行快3倍。
VCSEL芯片的突破,是中国激光雷达产业全球崛起的一个缩影。2025年上半年,中国激光雷达品牌在全球市场占据了92%的份额,速腾聚创更直接拿下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达到26%,年销量冲到51.98万台。与禾赛科技、华为、图达通等巨头,四家加在一起,几乎承包了国内乘用车市场。2025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预计达240.7亿元,下一年直接翻倍到431.8亿元。
禾赛科技更是宣布2025年度第100万台激光雷达已于9月底正式生产下线,成为全球首个年产量突破百万台的激光雷达企业。
禾赛自建的高自动化激光雷达生产线采用业内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大量智能工业机器人,核心工序自动化率100%,每20秒下线一台激光雷达。
因此,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激光雷达正从“贵族传感器”变为“标配”设备。未来在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市场的应用也将愈发广泛,这意味着激光雷达市场的大爆发已近在咫尺。中国企业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快速的技术迭代能力和成本控制优势在全球建立了无可替代的产业优势,激光雷达或将正在重复中国动力电池统治全球技术和市场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