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4 10:50 山西
长期来看,AI将催生更以人为本的新职业。
1

🤖 **AI驱动的未来职业转型**:奥特曼预测,AI短期内将取代大量现有工作岗位,但从长期来看,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将催生全新的工作机会。他认为,人类对“创造价值”、“帮助他人”和“融入社会”的渴望是无限的,未来的工作将更加聚焦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以人为本”。即使AI能够胜任CEO等高级职位,人类依然会在其他领域找到新的价值实现方式,例如奥特曼本人设想在AI接管工作后成为一名农场主,体现了对慢节奏、更贴近自然生活方式的向往。
🧠 **超越人类智慧的AI与“技术悬差”**:文章指出,AI在多项顶级智力任务中已超越人类,展现出突破性的认知与推理能力,形成了“技术悬差”,即AI的能力远超社会、经济和监管系统的普遍理解与应用水平。这种技术跃迁的速度可能超过人类智慧、判断和社会建构能力的提升,带来了失衡感。对话深入探讨了AI可能带来的“永生”等科幻议题,并强调了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关注其对社会伦理和人类存在方式的深远影响。
⚠️ **超级智能的潜在风险与监管考量**:奥特曼将“超级智能”视为对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之一,并呼吁加强监管。他将风险分为三类:一是“滥用问题”,即人类利用AI进行破坏;二是经典的“对齐失败”科幻模型,AI因自主性而产生与人类目标不符的行为;三是更隐蔽的“自然接管”,即社会因过度依赖AI而逐渐失去自由意志。他认为,即使AI没有恶意,也可能通过深度融合和优化决策,实际控制人类社会,因此需要严肃对待并建立清晰的风险框架。
📰 **AI时代下新闻业的挑战与机遇**:面对AI作为“答案机器”的冲击,奥特曼坚信新闻业依然重要,并高度肯定其对社会“言论自由”和“事实揭示”的贡献。他认为新闻形态会演变,但“值得信任的事实揭示者”的角色不会消失。同时,他也承认AI对版权概念构成的挑战。奥特曼对新闻业的未来持乐观态度,认为AI行业与新闻业利益一致,并提出了“微支付系统”等创新模式,以激励优质内容的持续生产,探索新闻业在AI时代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2025-10-04 10:50 山西
长期来看,AI将催生更以人为本的新职业。
1
1
1
OpenAI的关键转折点当初一起推动这场AI革命的,有不少人现在彼此竞争——Peter Thiel、Elon Musk、Demis Hassabis、Mustafa Suleyman、Paul Graham、Marc Andreessen……在这群人中,谁对奥特曼影响最大?在他看来,很难评出「谁影响最大」,但他们组成了紧密交织的生态系统。整个产业就像一个协同网络,有人在做芯片,有人在训练模型,有人在做应用产品。当然,也有很多企业在竞争,但氛围更像早期互联网或半导体——不是一人一企之功,而是整个圈子的推进。主持人追问:「那你觉得你自己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但有没有某个时刻、某个决策,你认为是至今最关键的一步?」奥特曼表示最关键的一步可能是:决定把所有资源押在「扩大算力、扩展模型」这条路线上。这是在发现Scaling Laws之后,OpenAI做出的生死攸关的抉择。彼时,认同者寥寥。主要对手 DeepMind 甚至认为:语言模型并不重要,也不是正确路径。哪怕OpenAI发布了GPT-3,很多人依旧觉得没什么用,直到ChatGPT上线,才真正让世界意识到其实际价值。所以,奥特曼认为当时那个「下重注」的决策——在模型规模扩张上,投入巨资、集中研究,是一个巨大贡献。要知道,那时候这条路远不像今天看起来那么顺理成章,无论从资本投入还是研究方向上,都是高风险。他还将「开放ChatGPT」视为另一大贡献。让公众使用ChatGPT,是一种信念驱动。彼时不少人认为AI仍不安全,不宜开放,研发应保持「半封闭」。但OpenAI相信:真正的安全,离不开公众的深度参与。所以,奥特曼认为他的角色并不总是某个「关键时刻」的决定,而是无数个「小决策」累积起来。1
人类灭绝风险并非空谈奥特曼曾说过,「超级智能」是对人类生存最大威胁之一,因此他早期就在呼吁加强监管。博客链接:https://blog.samaltman.com/machine-intelligence-part-1这一立场至今未变,但他也澄清:所谓「监管」,并非「能否用于银行业务」等日常应用限制。他指的是:针对可能带来「人类级风险」的技术,要有清晰的框架。奥特曼曾表示「超级AI带来人类灭绝」的概率大约是2%。奥特曼的核心意思说,这种风险是「非零、值得认真对待」,并不是具体的概率预测。但主持人认为:1
AI时代,新闻不死奥特曼此行来到柏林,是来领取Axel Springer Award。作为出版行业的一员,主持人必须问一个现实问题:新闻行业如今遭遇双重打击——一方面是压制,另一方面则是AI「答案机器」的冲击。奥特曼怎么看新闻行业的未来?我们还需要新闻业吗?奥特曼认为当然需要新闻业,而且他非常感激新闻业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如果我们回顾人类历史上那些「繁荣盛世」的共同点——不只是经济繁荣,更是人的生活质量持续提升——那么,「言论自由」几乎始终是其中核心要素。社会仍然需要那些实时追踪世界动向、提供深度解读的专业人士。没有他们,我们的AI系统也将失去赖以训练的基础。当然,新闻形态也许会改变:从机构化媒体,转向「个体记者+社交媒体」;从品牌信任,转向「对人的具体信任」;但「值得信任的事实揭示者」这个角色,绝不会消失。主持人更担心的是另一件事:在大模型的冲击下,「版权」这个概念正面临彻底崩溃。现实就是:如今的AI模型大量吸收已有数据——而一旦某项内容发布出来,就会立刻被AI「吞掉」,作者却无法从中获得任何回报。没有商业激励,谁还愿意投入大量精力去深挖真相?奥特曼表示理解这种担忧,而且他也多少持乐观态度,因为新闻业和AI业的利益其实是一致的。没有源头内容,AI就没有原料可学。要么我们找到全新经济模型,要么就得在现有框架上加点「微创新」,来激励更多人持续生产优质内容。奥特曼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方向是「微支付系统」——让人们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哪怕付出几分钱。过去几十年这太难了,但在AI智能体时代,也许这终于可以实现。音乐原本就是最「流动」的内容形态——电台随便播、DJ随便放,所以早就建立了多层次版权机制。新闻也能找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参考资料:https://www.mdmeets.com/ https://x.com/slow_developer/status/197372716310819266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app=desktop&v=rF0tQtDMwHMhttps://x.com/deredleritt3r/status/1973517391230353641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