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10月04日 00:06
“蛟龙”号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北极冰区载人深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大洋92航次科考任务近日圆满完成,“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北极海域成功执行了我国首次冰区载人深潜,并累计完成十余次下潜作业。此次任务标志着“蛟龙”号完成国产化升级后,正式进入极区科考应用阶段。科考期间,“蛟龙”号不仅实现了北极冰下的首次载人深潜,还首次在北极海域与ROV(无人遥控潜水器)进行了水下协同作业,展现了我国深海探测与极地作业能力的显著提升。科考队在“雪龙2”号破冰船的保障下,在北极区域开展了多项综合调查,并取得了重要科学发现,包括对底栖生物空间差异的研究以及对疑似冷泉喷发活动的发现,为深入了解北极生物多样性、地质历史及生态系统提供了关键数据。

✨ **北极冰区载人深潜的里程碑**:在“蛟龙”号完成国产化升级改造与南海海试后,本次中国大洋92航次第一航段任务成功实现了我国在北极冰区进行载人深潜的历史性突破,并在北极海域累计完成了十余次下潜作业,标志着“蛟龙”号正式进入极区科考应用新阶段。

🤝 **水下协同作业能力提升**:科考过程中,“蛟龙”号不仅完成了北极冰下的首次载人深潜,还首次实现了与ROV(无人遥控潜水器)在北极海域进行水下协同作业,这充分展现了我国在深海探测技术和极地复杂环境下的作业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与发展。

🔬 **底栖生物多样性与空间差异的初步发现**:通过对海底高清影像的AI识别分析,科考队初步研究发现,北极部分海域的底栖生物在密度、多样性和个体体型等方面,在几十至上百公里的范围内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海底地形和水深变化密切相关,为绘制极区生物多样性图谱和开展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 **疑似冷泉活动迹象的发现**:调查过程中,科学家发现了疑似麻坑、溶蚀孔洞、碳酸盐岩以及多个规模相近的条带状贝类遗迹,这些地质现象强烈指示该区域在历史上可能存在冷泉喷发活动,为进一步研究北极地区地质历史时期的甲烷渗漏与运移通道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研究方向。

快科技10月3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在日前执行的中国大洋92航次第一航段科考任务中,“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北极冰区载人深潜,并在北极海域累计完成十余次下潜作业。

本次任务标志着“蛟龙”号在完成国产化升级改造与南海海试后,正式进入极区科考应用阶段。科考期间,“蛟龙”号不仅完成了我国在北极冰下的首次载人深潜,还首次实现了与ROV(无人遥控潜水器)在北极海域的水下协同作业,展现出我国在深海探测与极地作业能力上的持续提升。

本航段由“深海一号”船搭载“蛟龙”号于2025年7月15日从青岛启航,9月8日返航。在“雪龙2”号破冰船的冰区保障下,科考队在北极区域开展了包括“蛟龙”号载人深潜、ROV调查和CTD(温盐深剖面仪)采水在内的多项综合调查。

本次科考取得多项重要科学发现:通过对海底高清影像的AI识别,初步研究发现北极部分海域的底栖生物在密度、多样性和个体体型等方面,在几十至上百公里范围内存在显著空间差异,可能与海底地形和水深变化有关。这些数据为绘制极区生物多样性图谱与开展生态保护提供了关键支撑。

调查中发现了疑似麻坑、溶蚀孔洞、碳酸盐岩以及多个规模相近的条带状贝类遗迹,指示该区域历史上可能存在冷泉喷发活动,为研究北极地区地质历史时期的甲烷渗漏与运移通道提供了重要线索。

借助载人潜水器的精细观测,科学家对北极深海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和生态系统适应机制等方面的认知得到有效深化。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蛟龙号 北极科考 载人深潜 海洋探测 科学发现 Jiaolong Arctic Expedition Manned Deep Dive Ocean Exploration Scientific Discover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