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哈尔滨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是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面积接近50个足球场。该装置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设,历时19年,于2024年通过国家验收,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全球领先。该装置能综合模拟真空、辐照、弱磁等九大类空间环境因素,为航天器运行和航天员太空驻留提供研究支撑。自2024年投入使用以来,已为国内外科研团队提供超过6万小时的实验服务,并成功支撑了中国空间站、嫦娥六号等十余项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推动了2000多个国产宇航元器件的研发。
🚀 **“地面空间站”的建成与意义**:我国首个“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在黑龙江哈尔滨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其占地面积巨大,历时19年建设,代表了我国在航天领域大科学装置上的重要突破。该装置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更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为深入研究空间环境对航天任务的影响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
🌌 **全面的空间环境模拟能力**:该装置能够综合模拟包括真空、辐照、弱磁场在内的九大类空间环境因素,其模拟能力覆盖了从近乎绝对零度的超低温到强电磁辐射等极端条件。这种全面的模拟能力对于揭示空间环境对材料、器件、系统乃至生命体的影响规律至关重要,为保障航天器的高可靠运行和航天员的长期太空驻留提供了关键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 **开放的科研共享平台与成果显著**:作为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科研共享平台,“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已累计为国内外科研团队提供了超过6万小时的实验服务。自2024年投入使用以来,该装置成功支撑了中国空间站、嫦娥六号、北斗导航卫星等十余项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并与国内300多家单位合作,有力推动了2000多个国产宇航元器件的研发,展现了其在推动我国航天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快科技10月3日消息,你知道被誉为“地面空间站”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吗?
据央视新闻报道,在黑龙江哈尔滨,有一片面积接近50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这里是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所在地。
它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设,历时19年,于2024年通过国家验收。
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全球领先。
作为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科研共享平台,截至目前,“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已累计为国内外科研团队提供超过6万小时的实验服务。
该装置能够综合模拟真空、辐照、弱磁等九大类空间环境因素,揭示其对材料、器件、系统及生命体的影响规律,为航天器的高可靠与长寿命运行、航天员长期太空驻留等提供关键研究支撑。
从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宇宙级真空,到强电磁辐射……这座“地面空间站”将浩瀚星空“压缩”于一方天地。
建设中,团队突破了零磁场分析设计、多环境因素模拟实验舱等15项关键核心技术。
2024年投入使用以来,该装置已成功支撑中国空间站、嫦娥六号、北斗导航卫星等十余项国家系列重大航天工程任务,为中国载人登月工程提供从材料到组件的关键测试评价,并与国内300多家单位合作,推动了2000多个国产宇航元器件的研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