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 10月03日 20:54
王健林与万达的资产困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聚焦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近期面临的法律限制消费令事件,尽管该限制令已被撤销,但其背后折射出王健林和万达集团当前面临的巨大财务压力。文章分析了导致这一困境的多重因素,包括上市失败带来的资金链紧张、政策收紧的监管压力,以及中国房地产黄金时代的结束。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万达不得不通过大规模变卖资产来维持运营和偿还债务,这标志着曾经的商业帝国正经历深刻的转型与调整。

📉 **上市失利与资金困境**:万达商业在香港上市后股价表现不佳,王健林决定退市并寻求A股上市,却因政策收紧而受阻。为兑现对投资者的回购承诺,万达引入了新的战略投资者,并签订了对赌协议,但A股上市之路坎坷,后续的香港上市申请也多次失败,导致万达背负了沉重的回购压力,不得不依靠引入更多投资者,甚至在商管公司中失去了控股权。

🏛️ **监管收紧与资产甩卖**:2017年,因监管层对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关注,万达大规模出售了包括文旅、酒店在内的非核心资产,以偿还银行贷款,降低负债率。这一举措在当时被视为明智的“断臂求生”,帮助万达在房地产行业下行和恒大等企业出现债务危机时得以规避风险。

🔄 **核心资产出售与战略调整**:进入2023年,随着商业地产供应过剩和消费力下降,万达的经营压力再次显现。上市遥遥无期,融资渠道收窄,万达不得不开始变卖其核心资产——万达广场,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债务偿还需求。这一系列资产出售标志着万达正经历重大的战略调整,已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商业帝国。

⚖️ **法律风险与市场信心**:近期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的事件,尽管很快被撤销,但暴露了万达在执行层面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其潜在的债务纠纷。在万达本已面临巨大偿债压力的背景下,此类事件无疑会加剧债权人的恐慌情绪,给集团带来更大的挤兑风险,损害市场信心。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谢九


最近,王健林被法院限制高消费,曾经的首富沦落至此,迅速引发高度关注。虽然限高令很快就被解除,但由此引发的地震并没有就此停止,在外界看来,不到两个“小目标”就难倒了曾经的首富,王健林和万达的压力到底有多大?

图源:天眼查

王健林此次被限高,导火索是下属公司有一笔1.86亿元的债务纠纷,被兰州法院发出限制高消费令。虽然限高令一天之后就撤销,万达解释为“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导致”,但对王健林和万达的负面影响和伤害已然造成,尤其在这些年大众都已知晓万达偿债压力巨大的背景下,这无疑会引发债权人更大的恐慌,给万达带来更大的挤兑压力。

2025年5月24日,辽宁省大连市,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出席第三届仲裁周开幕式。(图|视觉中国)

王健林和万达之所以陷入今日境地,源自多方面的因素。既有上市失败带来的资金压力,也有政策收紧带来的监管压力,而从更深层面来看,还是因为中国地产的黄金年代结束。多重压力之下,即使是强人王健林,也只能靠一次次变卖资产来度过难关。

万达危机的导火索,是当年上市的资本运作出现重大失误,引发了随后长达10多年的连锁反应。

2014年,万达在香港上市。但是由于香港投资者并不看好万达的前景,上市当天股价就破发。随后一年多时间,万达股价一直非常低迷,甚至跌破净资产。王健林难以忍受,认为万达的股价被严重低估,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从香港退市,回归A股。万达的悲剧由此开始。

《窃听风云》剧照

从香港退市,首先需要完成私有化,也就是从万达股东手中收回股份。当时万达溢价20%完成了私有化,耗资约300多亿港元,如果不能在两年之内完成A股上市,万达就要全部回购。由此,万达给自己套上了一个难以摆脱的枷锁。

万达信心满满冲击A股,结果刚好赶上内地对房地产公司上市收紧,万达无法按照预定时间在A股上市。但是,当年对投资者的回购承诺必须兑现,所以,万达只能借新还旧,引入新的投资者。2018年,腾讯、苏宁、京东和融创4家公司入股万达商业地产,万达承诺202310月底前实现上市。

但是,A股上市之门始终没有打开,万达不得不在2021年撤回了A股上市申请,重新申请香港上市。而且还引入了香港郑裕彤家族、碧桂园、招商局、腾讯等公司,募集资金380亿元。按照对赌协议,万达需要在2023年底前上市,否则就要连本带息完成巨额回购。

但是,对于万达而言,上一次主动放弃香港之后,香港资本市场的大门再没有对万达打开。2021年到2023年,万达四次提交上市招股书,四次均告失败。由于无法在承诺时间实现香港上市,万达为了兑现当年的对赌协议,不得已再度引入新的投资者,而这一次的代价就是,万达失去了最大股东的地位。

202312月,太盟投资集团与大连万达商管集团共同宣布签署投资协议,太盟等数家投资人持股60%,大连万达商管持股下降到只有40%

在万达为上市焦头烂额的几年里,监管压力也越来越大。

图|视觉中国

2017年,万达突然大规模甩卖,向融创和富力地产一次性变卖了600多亿资产。当时的万达正值如日中天,之所以突然甩卖资产,背后原因在于,监管层当年开始关注万达、安邦、海航等海外并购资金额巨大的民营企业,要求各家银行排查其授信及风险分析。当时市场上传言银监会要求国有银行对万达6个境外项目的融资严格管控,暂停发放贷款。万达的债务风险由此成为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

对于万达、恒大这些当年的地产巨头们而言,在最春风得意的时候,可以在银行获得几乎无限的信贷资源用于高速扩张,但是一旦监管收紧,债务风险就迅速浮出水面。

面对突如其来的监管压力,王健林反应非常迅速,向融创和富力一次性出售了600多亿资产。王健林在签约当天表示,“通过这次资产转让,万达商业负债率将大幅下降,这次回收资金全部用于还贷,万达商业计划今年内,清偿绝大部分银行贷款。”

当年国内房地产其实还处于向上的周期,王健林果断出手600多亿资产,一度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尤其是随后几年国内地产开始大幅下行,恒大等债务危机浮出水面,万达被认为因为当年及时断臂求生而度过了危机。但事实上,并没有这么简单。

2019年6月26日,王健林(图|视觉中国)

2023年开始,万达再次开始甩卖资产。万达的债务危机再度浮出水面。由于最近几年商业地产供应过剩,民众消费力下降,购物中心的空置率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之下,万达的经营压力也是可想而知。

对于万达而言,上市已经遥遥无期,融资渠道变得越来越窄,而各种债务又不得不还,所以,最现实的选择就是继续变卖资产,前几年变卖文旅、酒店等非核心资产,到现在开始不得不变卖核心资产万达广场。

经过一轮又一轮资产甩卖之后,现在的万达,其实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万达。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小雅/ 审核:同同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平台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fmbhIj8rEc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王健林 万达 资产出售 债务危机 房地产 监管 上市 Wang Jianlin Wanda Asset Disposal Debt Crisis Real Estate Regulation Listin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