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0月02日 17:51
港人北上新趋势:申请内地社保成热门选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香港居民选择到大湾区内地城市消费和生活。近期,“申请内地社保”成为港人北上消费的新趋势。文章通过采访已在中山定居并办理社保的香港居民翁俊权,以及其他在粤港澳大湾区参保的港人,深入探讨了这一现象。许多港人认为,内地社保,尤其是医保,提供了高效、经济的医疗服务,相较于香港公立医疗的轮候时间长和私立医疗的高昂费用,具有显著优势。此外,内地社保政策的便利性和普惠性,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港人将其视为退休养老的准备。文章还引用了广东省社保局的数据,显示港澳居民在粤参保人数显著增长,并介绍了相关的政策支持和服务措施,如“湾区社保通”等,旨在进一步促进粤港澳三地社会保障制度的对接与便利化。

📈 **港人北上消费新热点:社保成焦点**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香港居民选择到内地生活和消费。近期,“申请内地社保”已成为港人咨询和办理的热门话题。许多人视此为提前规划内地退休生活的重要一步,反映出两地融合的深化以及对内地生活便利性和成本效益的认可。

🏥 **高效且经济的医疗服务吸引港人** 与香港公立医疗系统普遍存在的长时间轮候和私立医疗的高昂费用相比,内地医保提供的医疗服务在效率和成本上表现出显著优势。港人如翁先生的亲身经历,上午预约下午即可就医,且费用低廉,报销比例高,极大地提升了就医体验,成为吸引港人办理社保的重要考量。

💼 **社保政策的普惠性与便利性** 内地针对港澳居民的社保政策日益完善,尤其是在《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实施后,港澳居民与内地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无论是就业人员还是非就业居住人员,均可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中山市人社局等机构推出的“湾区社保通”等服务,进一步简化了跨境办理流程,为港人参保提供了极大便利。

⏳ **长远规划:内地退休养老的吸引力** 除了即时医疗便利,内地社保的养老保险也为港人提供了长远的保障。其“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以及终身领取、待遇调升等机制,结合内地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使得在内地办理社保成为许多香港中年人的退休规划选项,他们希望在内地享受更舒适、经济的退休生活。

💡 **政策科普与未来展望** 尽管内地社保对港人具有吸引力,但部分港人仍对相关政策存在认知不足。未来,加强政策宣传和科普,进一步优化服务,以及探索更广泛的政策互通,将有助于更多香港居民受益于内地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两地居民的融合与共同发展。

港人北上消费又有新流行:买社保。

翁俊权是香港人,因曾在香港警队工作,身边的朋友习惯叫他罗宾Sir。

2021年左右,翁俊权带着家人搬至广东省中山市定居。过去两三年,随着港人北上“买买买”的氛围愈浓,翁俊权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罗宾Sir内地生活点滴”系列视频也受到香港亲朋好友的关注。

9月28日,翁俊权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今年,港人北上的“购物车”越来越丰富,“申请内地社保”成为被咨询较多的话题。经济观察报记者亦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注意到,目前已有不少博主在网上分享关于“港人北上买社保、医保”等主题的贴文,也有香港网友自述参保经验,并称这是为“回深圳退休”做准备。

9月25日以来,经济观察报记者跟进采访了数位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已申请社保或医疗保险的香港居民,并向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东省医疗保障局查询港澳居民在粤参保情况。

一、从“内地工作”到“内地退休”

翁俊权在中山申请社保的起因是内地工作需要。

9月25日,翁俊权向经济观察报记者回忆了他从香港到深圳工作、创业,以及最后选择在中山定居、退休的过程。

1991年,当时已经在香港警队工作约五年的翁俊权选择退役,前往厦门大学进修学习。他说,或许是因为在政府部门工作,他比普通香港人更敏锐地感知到了“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意义。

“我的父母也是年轻时从内地到香港打拼,我们心中对内地始终有一份情怀。”翁俊权说,回内地求学是他第一次接触内地,“那时选择从香港再回内地的人不多,如今看来,这是改变我人生的决定”。

1993年,翁俊权完成进修回港工作,并进入房地产行业。2000年,翁俊权所在的香港房地产公司进驻内地市场,他被派驻深圳,负责当地市场开发工作。

时间一晃至2019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政策落地,翁俊权接待了很多香港客户,主要考察广州、深圳、中山、珠海的楼市。同期,年过50岁的翁俊权也在为自己的退休做准备。

与翁俊权相似,这群香港客户大多数是40岁至60岁,即将退休或已有退休计划的中年人。不同的是,“他们普遍对内地还不太熟悉,就是偶尔到深圳吃个饭”。

翁俊权说,一些警队前同事、香港好友就这样成为他独立策划在内地带“香港考察团”的第一批客户。也是大约2019年,翁俊权相继在香港、内地注册公司,专注为香港人到内地置业提供中介服务。

“2021年左右,我和家里人一起搬到中山定居,两个孩子也过来读书,完全融入中山。”翁俊权说,因为在内地创办公司,他和妻子以公司职员的身份购买了中山市的社保,每人支付大约1500元/月。

过去几年,在中山生活的“幸福感”进一步“肯定”了翁俊权的退休计划。在他看来,一方面,中山与周边的广州、深圳相比,房价相对较低,这大幅度降低了生活成本;另一方面,随着山姆等网红商场陆续开业,其日常生活、购物环境不输香港。

“以前住香港,放假总是想去户外,去哪里旅游,现在觉得在家就特别舒服。”翁俊权说,中山本地居民“讲粤语”居多,所以当地生活环境与香港很相似。而且,随着粤港澳大桥、深中通道相继建成通车,以及“港车北上”等政策落地,往返香港与内地的交通越来越通畅。这些“幸福感”同样吸引着翁俊权的香港客户们。

翁俊权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截至目前,他已服务上百位移居中山退休的香港人。并且,据他所知,当中不少港人也申请了当地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医疗保险。翁俊权因此特意在“罗宾Sir”多个社交平台账号专门推出了一期内容,讲解港澳台人士如何在内地申请社保,以及使用医保看病的过程。

对此,中山市人社局回复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提到,该局已经注意到港澳居民在中山参保数量上升,整体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速度相符,属于正常的数量上升;购买者主要为在中山居住、工作和开办企业的港澳人员。

经济观察报记者查阅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注意到,“港人北上买社保退休计划”涉及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城市。

广东省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局曾公布过一组数据:截至2024年8月,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共33.28万人次,较“湾区社保通”上线(2021年底)前增长118.93%。根据公开信息,“湾区社保通”是一项由广东省人社厅推出,完善、提高粤港澳三地社会保障制度对接工作的服务措施。

二、高效、便宜的医疗服务获“高赞”

在内地社保包含的五项保险中,翁俊权对医保的评价最高。

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内地医疗服务也是港人北上越来越受认可的一项“消费”。9月28日,经济观察报记者在小红书平台一则近期仍在持续更新的“港人北上买社保攻略”笔记下看到,一位香港网友自称目前在港工作,决定以后退休回深圳养老,已经以深圳灵活就业形式申请深圳社保,每月支付费用1000元。

这位网友同时建议,若在内地有养老需求就“供社保”,只想看病方便就“买医保”。

就此,翁俊权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香港的医疗服务相对比较极端,居民可以通过极少费用获得公立医疗服务,但资源紧张、轮候时间长,例如急诊常常要排四五个小时。”

翁俊权称,以治疗白内障为例,通常排期做检查就要等几个月,检查后确认需要手术,很可能还要再等两年。“不严重都等到严重了。”他说,如果选择去私人医疗机构,治疗效率高,但费用也很高,即使在购买了商业保险的情况下,治疗费用对普通收入群体而言仍然感到有压力。

翁俊权分享了自己在中山治疗“眼干疑似白内障”的经历,他上午在手机上预约附近医院挂号,下午按时就医,总费用88元,自费48元,报销40元,高效、便宜。

翁俊权同时介绍称,以中山为例,如果港澳台人士在当地工作,公司会直接帮其申请社保,当中已包含医疗保险;如果只是在当地居住而未就业,可以申请当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另据记者采访,孙宏睿、叶兴华分别是在广州、佛山创业数年的香港人,两人亦因工作需要申请了当地社保。其中,医保是他们认为内地社保给他们带来的最直接的便利。“社保在短期内意义不大,医保用得多。”孙宏睿说。

胡先生是一名年轻的香港中医,熟悉两地医疗系统,2023年起以灵活就业形式在内地只申请了深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9月27日,胡先生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他出于工作原因,经常参与大湾区青年中医交流活动,而自己因贫血、尿酸高,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目前,他在深圳的医保每月支付471.6元,对深圳的就医效率和费用感到很满意。胡先生表示,自己在香港已购买商业保险,但这些定期复查的费用未达到报销门槛,“自费比内地高几倍”。

胡先生对香港医疗服务的整体感受与翁俊权等人一致。“公立医疗资源便宜,甚至比内地便宜,但要排队,一个专科的号要排2年至3年。”胡先生说,对大部分香港居民而言,在深圳购买医保还是比较小众的行为,主要是因为不熟悉相关的政策。

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20年《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实施以来,截至2023年底在广东省参加居民医保的港澳人员超过21万人。

9月26日,经济观察报记者就港澳人员在粤参保的最新情况向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发出采访查询,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复。

三、社保政策“破壁”仍在继续

无论是在粤创业多年的翁俊权等人,还是熟悉医疗系统的胡先生,他们都认为内地提供的社保、医保服务对港人而言是一项“划算”“高性价比”的福利,甚至特别适合一部分香港人的需要。

胡先生说,深圳医保很适合慢病人群,方便他们定期复诊,或者中低层收入人群,他们想省钱又想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他也提到,相关政策对很多香港人来说还是很陌生,存在“科普不足”的情况。

对此,中山市人社局方面回复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表示,以中山为例,目前港澳居民在内地参保主要根据2020年1月1日实施的《暂行办法》及广东省统一制定的港澳居民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政策,港澳居民与中山本地居民同参保、同缴费、同待遇。

2019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疗保障局在上述《暂行办法》公布时的新闻发布会上曾概括表示,《暂行办法》主要内容包括对“适用人员范围、适用险种、享受待遇、经办程序以及双重缴费等问题”的明确。

其一,《暂行办法》将两类港澳台人员纳入适用范围。第一类是就业人员,包括在内地单位就业、灵活就业、个体经营等各种形式的就业人员;第二类是非就业人员,包括在内地居住但未就业的人员及在校大学生等。

其二,《暂行办法》规定,在内地就业的港澳台居民应当参加五项基本社会保险。在内地居住未就业的港澳台居民,可以在居住地按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暂行办法》同时表示,相关政策也为未来衔接安排留出空间,会持续改善、提高经办服务。

对此,中山市人社局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目前,其下属单位中山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仍在积极开展“湾区社保通”工程,主动与港澳牵手,共同推动社保业务“跨境办”。

例如,2022年,该局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澳门工会联合总会等两家澳门社会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委托其以业务导办、代收件和咨询答疑等方式为在澳的澳门居民提供社保服务;2023年,中山作为广东省5个试点城市之一与香港工会联合会签订社保服务合作协议,将资格认证、参保登记、待遇申请等7个社保高频事项向香港社会机构延伸,通过委托办理方式,解决香港居民“跨境办”社保业务之困。

中山市人社局进一步向记者解释,除了目前港人感受最明显的医保服务,内地的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多缴多得,长缴多得”,而且“活到老、领到老”,养老保险参保缴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和年限,就可以终身领取,且待遇有相关调升的机制。并且,相关办理政策很灵活。例如,在申请养老保险方面,港澳人士通过办理居住证就可以在内地以灵活就业方式参保,无需提供复杂的工作证明等,手续简便。

“其实我也想给父母买社保,但他们已经超龄,不符合政策条件所以买不了。”叶兴华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他希望粤港两地的互通政策能更开放。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港人北上 内地社保 大湾区 退休 医疗保险 Hong Kong Residents Mainland Social Security Greater Bay Area Retirement Medical Insuranc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