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10月02日 14:33
弘元绿能陷光伏行业自律争议,低价投标引发关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日,围绕弘元绿能是否参与光伏行业自律的传闻引发广泛关注。弘元绿能发布公告,表示支持国家“反内卷”政策,并将落实整治低价无序竞争的要求。然而,行业内有消息人士透露,弘元绿能因在某集采项目中报出低于成本线的低价,已被移出自律公约执行名单,并退出相关沟通群和会议。尽管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对此未予回应,但矛盾的焦点在于弘元绿能的实际报价与其公告表述的差异。低价投标与行业自律承诺之间的冲突,以及部分媒体删除相关报道,资本市场的敏感反应,都加剧了事件的复杂性。目前,光伏行业自律行动已初见成效,市场价格保持稳定,但部分二三线厂商的低价策略以及电站投资回报率的考量,仍是行业内需要持续磨合的关键。

💡 **弘元绿能回应低价传闻,声明支持行业自律:** 针对网络上关于弘元绿能未参与光伏行业自律的传闻,公司发布公告,明确表示坚决支持国家“反内卷”政策,并将以实际行动落实整治低价无序竞争的要求。这一声明与市场流传的“被踢出自律体系”的传言形成鲜明对比,旨在澄清公司立场并回应市场质疑。

📉 **低价投标触碰行业红线,自律名单存疑:** 行业内消息人士透露,弘元绿能因在8月份中国电建3GW集采项目中报出0.655元/W的低价,低于协会公布的0.69元/W成本线,触发了自律惩戒机制,已不在行业自律公约执行名单中,并退出了相关沟通群和工作会议。这意味着其产品在行业集采中可能被排除,采购其组件可能被视为“违规”,反映了低价竞争与行业自律承诺之间的直接冲突。

⚖️ **行业自律成效显现,市场价格趋于稳定:** 自光伏行业“反内卷”自律行动启动以来,严格的限产限低价管理已初见成效。上级部门明确禁止低于成本价销售组件,形成紧密的监督网络,从厂商到经销商再到采购方都对低价问题高度警惕。当前组件市场基准定价保持在0.701元/W以上,大型项目和一线厂商的报价也普遍高于此标准,显示出行业自律在稳定市场价格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市场博弈与未来展望:** 尽管行业自律取得进展,但市场仍存在不确定性。部分二三线组件厂商为维持客户和现金流,可能以低于自律标准的低价报价,但难以突破国央企等核心市场。同时,电站投资回报率(IRR)的考量以及组件价格波动对IRR的影响,使得组件厂商与采购方之间形成“提价怕丢单、降价踩红线”的微妙平衡,行业自律的持续推进仍需各方不断磨合。

文 | 预见能源

01

近日,关于弘元绿能未参与光伏行业自律的传闻在网络上传播。对此,弘元绿能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坚决支持国家“反内卷”相关政策,并将以实际行动落实整治低价无序竞争的要求。公告还指出,部分媒体已主动删除不实报道,若继续传播,将依法追究责任。

这份澄清公告一出,迅速引发了关于弘元绿能在光伏行业自律争议的关注。公告中“支持反内卷政策”的表述,与市场流传的“被踢出自律体系”传言形成鲜明对比。为了核实真相,预见能源联系了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询问“弘元是否被移出自律名单”“是否退出协会组织”等问题,但对方以“涉及企业敏感信息”为由未予回应,既没有确认也没有否认相关传言。

行业内的传言仍在持续发酵。一位接近协会的匿名人士向预见能源透露:“弘元确实已经不在行业自律公约的执行名单中,9月18日协会内部例会明确提到,因其在8月中国电建3GW集采项目中报出0.655元/W的低价,低于协会公布的0.69元/W成本线,触发了自律惩戒机制。”

该人士补充道,弘元相关人员已退出了协会“反低价竞争沟通群”,且未参与近期的三次自律工作会议。另一位知情人士则表示:“目前,行业集采基本上默认排除弘元产品,采购其组件可能被视为‘违规’。”

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低价投标”与“自律承诺”之间的冲突上。2025年8月,六部门联合会议明确要求“遏制低于成本价销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随后将组件成本线更新为0.69元/W。然而,弘元在电建项目中的报价比成本线低了5.1%,这与公司公告中的表述存在一定出入。值得注意的是,弘元曾是协会会员单位,2022年ESG报告显示,弘元自2017年起成为会员,会员资格有效期至2024年4月,这为自律身份争议埋下了伏笔。

公告中提到“部分媒体主动删文”,侧面印证了传言扩散的范围。截至发稿时,某财经平台已删除含有“弘元拒绝自律”标题的文章,但百度快照仍然留下痕迹。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敏感,9月26日,传言发酵当天,弘元绿能股价下跌3.2%,成交量放大40%,显示不实信息对投资者信心的冲击。行业分析师指出:“协会的沉默反而加大了传言的可信度,弘元需要公开投标成本构成,以自证清白。”

02

事实上,自光伏行业“反内卷”自律行动启动以来,严格的限产限低价管理已初见成效。

上级部门明确禁止低于成本价销售组件,国内核心组件厂商、经销商乃至采购方都对低价采购或中标问题高度警惕,避免陷入合规风险。据行业媒体报道,从分布式市场到国央企招标场景,组件厂商之间已形成紧密的监督网络:若有企业大幅低价销售,会被同行严查并向上级部门报告,行业自律已渗透到市场的各个环节。

当前,组件市场基准定价大约为0.701元/W,如果没有限制运输距离,运费会加成,而部分中标项目也会根据交付周期和技术要求收取额外费用。各环节的严查机制也在不断收紧:某大型组件厂商的内部人士告诉能源一号,企业已建立严格的价格审批体系,从出厂到销售每笔订单都需先完成合规审批,销售代表凭审批结果与买家洽谈,未经审批的订单无法推进。“今年价格审批权限上收,一旦发现低价销售,不仅当事人会被通报批评,还会有额外的惩罚措施,目的是杜绝低价竞争。”

经销商端的管控同样严格。有经销商透露,大厂供货的组件价格已经与自律标准挂钩,经销商若低价出售,就等同于“亏钱卖”,而且同行之间会通过多渠道共享信息,一旦出现超低价格甩卖,就会被投诉并上报。

国庆假期临近,“节后涨价”的预期使得大批经销商加入囤货行列。据能源一号公众号内容,一位经销商表示:“现在市场上基本看不到低于0.7元/W的价格,已有0.73-0.75元/W的报价,我们的仓库几乎囤满了,感觉节后还会涨价。”

从市场报价来看,组件价格保持稳定,大型项目采购和一线厂商端均无明显下滑迹象。8月26日,华能陕西公司新疆19MW光伏项目的招标报价为0.723元/W、0.76元/W;9月10日,勐达光光伏发电项目二次采购中,天合光能、英利能源、环晟光伏的中标单价在0.7245-0.743元/W;9月23日,某企业2025—2026年第一批组件采购框架(三次招标)中,通威股份、隆基绿能、一道新能的报价区间为0.71-0.76元/W,即便最低价也高于0.701元/W的市场基准。

采购方的招标规则也随自律要求进行了调整。近期,部分单位推出含税控价,低于0.7元/W的项目被作废。某国企原计划招标200万千瓦组件,公告明确含税控制价1.32亿元(税率13%,折合单价0.66元/W),并否决超出控制价的投标,但后来由于价格低于自律标准,修改了公告并取消了招标控制价的限制。

尽管如此,市场仍存在不确定性。有相关经销商透露,部分二三线组件公司受现金流、客户压力影响,会以0.66元/W左右的低价报价。这些企业不在光伏自律名单内,因此可以自由选择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且因订单量较少,不会参与头部企业间的投诉,只通过低价维持老客户。然而,国央企采购仍然坚持“稳中求稳”,优先选择传统白名单企业,注重售前、售中和售后的全周期保障,二三线厂商的低价策略难以突破核心市场。

更深层次的制衡来自电站投资端的内部收益率(IRR)。此前,国央企电站项目的IRR普遍高于8%,但随着上网电价下降且部分地区定价不明,投资方的测算变得困难。尽管组件价格上涨对IRR影响有限,但采购方的观望情绪已经显现——如果组件厂商大幅提价,集中式电站IRR可能进一步下调,部分项目或将被迫搁置。

这种“提价怕丢单、降价踩红线”的制衡关系,使得组件厂商与采购方形成微妙平衡,也成为行业自律进程中需要持续磨合的关键。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弘元绿能 光伏行业 行业自律 低价竞争 反内卷 能源 Hongyuan Green Energy Photovoltaic Industry Industry Self-Discipline Low-Price Competition Anti-Monopoly Energ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