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10月02日
大厦玻璃幕墙致百余只候鸟殒命,专家呼吁防鸟撞措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日,北京房女士发现大厦楼下有14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胁绣眼鸟撞击身亡,均因迁徙时撞上玻璃幕墙。此事件引发公众对鸟类撞击玻璃问题的关注。文章指出,玻璃的反射和透光性是导致鸟类难以识别而撞击的主要原因,迁徙鸟类尤为脆弱,尤其在秋冬迁徙季。中国每年有大量鸟类因此丧生,可能数量庞大。为避免悲剧,文章介绍了多种防鸟撞方法,如紫外线涂料、猛禽轮廓张贴,并重点推荐了成本低廉且有效的白色波点贴纸,芝加哥一项试点显示此方法能减少95%的鸟类撞击。文章呼吁更多企业效仿腾讯等单位,采取防鸟撞措施,减少对鸟类的伤害。

🐦 玻璃幕墙对鸟类的“隐形杀手”效应:文章指出,玻璃的反射和透光性是导致鸟类撞击的主要原因。当玻璃反射出天空和周围环境时,鸟类难以分辨玻璃的存在,尤其是在迁徙过程中,更容易因跟随同伴或被城市灯光吸引而忽略环境危险,从而导致大量撞击事件发生。这在中国是一个普遍且严峻的问题,许多迁徙鸟类因此丧生。

📈 迁徙鸟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与潜在规模:文章强调,中国约有700多种迁徙鸟类,它们在秋冬季节迁徙时面临巨大的风险。北京房女士发现的14只红胁绣眼鸟撞亡事件,仅是冰山一角。文章援引美国研究估算,每年有超过10亿只鸟死于建筑撞击,推测中国的情况也相当严峻,每天可能有数百万只鸟因此丧生,即使救治,大部分撞击后的鸟类也难以存活。

💡 有效的防鸟撞措施——白色波点贴纸:文章介绍了多种防鸟撞方法,并重点推荐了成本低廉且效果显著的白色波点贴纸。这种间距约5厘米的白色波点能有效提高玻璃的可见性,让鸟类更容易识别。芝加哥一项实验表明,此方法能将鸟类撞击事件减少95%。文章还提及腾讯大楼的成功实践,呼吁更多企业效仿。

🌟 公众参与和企业责任的重要性:房女士的积极推动促使大厦采取防鸟撞措施,体现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文章赞扬了她的坚持,并指出中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和关注尚显不足。同时,文章也肯定了腾讯等标杆企业在防鸟撞改造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期待其能公布相关数据,以促进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共同为保护鸟类做出贡献。

近日,北京市民房女士在朝阳区一座大厦楼下发现躺着许多只小鸟,横七竖八,足足有14只,其中有两只在地面缓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而剩下的12只则都死亡了。

经过确定,这些鸟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胁绣眼鸟,它们是一种候鸟,是在迁徙过程中撞到了大厦的玻璃。

最后在方女士的积极推动下,大厦管理方决定在大厦玻璃幕墙上张贴防鸟撞贴纸——一种间距在5厘米左右白色波点贴纸。

这里必须得给房女士点个赞,她是坚持不懈地、反复地与大厦管理方、属地街道沟通,最终大厦才做出这样的防鸟撞措施。

在中国,很少有人关注鸟类撞上玻璃的问题,中国也很少有相关的研究,但其实这种情况在中国应该比想象得要严峻得多。

鸟类容易撞击玻璃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玻璃的反光和透光性,鸟类的眼睛难以识别到玻璃的存在。

对于人类说,我们可能更容易被透光性好的玻璃迷惑而撞上玻璃,但是对于鸟类来说,它们更容易被反光性强的玻璃迷惑,当玻璃反射周围的天空和环境,这样鸟类很难意识到玻璃的存在。

有研究表明,迁徙鸟类(也就是候鸟)是最容易撞上玻璃的,而鸟类撞击玻璃事件高发的时间则是在秋冬季节——正是鸟类开始迁徙的时候。

这是因为迁徙时鸟类很容易被城市灯光等因素吸引,同时结群的迁徙模式会让鸟类跟随自己周围的同伴运动,从而忽略周围的环境。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很大,所以迁徙鸟类的种类非常多,据信中国大约1500种鸟类,其中一半左右(约700多种)是迁徙鸟类。

所以,这14只撞死、撞伤的红胁绣眼鸟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在中国肯定有更多的鸟类死于玻璃撞击。

至于中国每年到底有多少只鸟因碰撞到玻璃而死亡?

我并没有看到有相应的研究指相应数据,不过我想我们国家的情况应该和美国是差不多,一项研究估算美国每年有超过10亿只鸟死于建筑撞击[1]。

“每年10亿只”,这种表达方式可能很多人感触不是很深,换算成每天的话可能会让人更印象深刻一点——仅在美国差不多每天就有300万只鸟死于这种撞击。

这项研究是通过长期收集撞击死亡的鸟类尸体估算出这个数据,另外,该研究还跟踪了3100起鸟类撞击后的康复记录,其中60%鸟类在撞击后,即便得到救治最终也会死亡。

如何避免鸟类撞击?

其实,只要想办法让鸟类能够看到玻璃的存在就好了。

人们尝试的方案有很多!

比如,由于许多鸟类可以看到紫外线,所以一些建筑会在玻璃表面涂上一层能够反射紫外线的涂料,用来提示鸟类玻璃的存在,这种方法被证明确实可以减少撞击,是过去较为常见的做法;

再比如,由于鸟类会躲避猛禽,所以一些建筑会在玻璃上张贴掠食性鸟类的轮廓,不过这种方法被证明没啥实际效果;

另外就是像这次事件中大厦最终的做法一样,给玻璃贴上间距在5厘米左右白色波点贴纸。

这种方法的成本不高,操作也简单,但是它确实有效果。

2023年秋季的一个晚上,有将近1000只鸟撞死在芝加哥湖畔会议中心的玻璃上(主要原因是那里有大面积的玻璃),此后当地就开始了一项让鸟类更容易看到该建筑窗户的计划,其实主要就是给玻璃贴上这种白色波点,事实证明,这样做之后鸟类的撞击减少了95%。

所以,如果发现建筑周围经常有鸟类撞击事件的话,可以试试这种方法。

我之前有看过报道,腾讯大楼在2023年的时候就做过这样的防鸟撞击改造,给腾讯总部大楼的一二层穿上了“白色波点外衣”。

腾讯的做法非常有意义,可以让更多人知道鸟类的这一“隐形杀手”,另外作为中国的标杆企业,相信也会有很多企业效仿他们。

当然,如果腾讯试点之后,能够将相关数据公布出来就更好了,这样就能让更多人知道这样做的效果了。

参考:

[1].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306362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鸟类撞击 玻璃幕墙 迁徙鸟类 候鸟保护 防鸟撞措施 红胁绣眼鸟 Bird Collisions Glass Facades Migratory Birds Bird Conservation Bird-Collision Prevention Red-whiskered Bulbu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