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0月01日 13:53
合肥聚变能实验装置关键部件成功安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安徽合肥未来大科学城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其主机首个关键部件——重达400余吨的杜瓦底座已成功落位安装。这一里程碑标志着BEST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新阶段,并加速了部件研制和工程安装。聚变能被誉为“终极能源”,BEST装置旨在模拟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并有望实现世界首次聚变能发电。杜瓦作为装置的核心,能为超导磁体提供隔热保护,约束高温等离子体。此次杜瓦底座的安装精度极高,确保了装置的未来稳定性,对我国聚变科学研究和技术验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 **BEST装置关键部件安装就位**:安徽合肥未来大科学城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的主机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已成功安装。该部件重达400余吨,直径约18米,高约5米,是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此次安装标志着BEST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新阶段,为后续核心部件的安装奠定了基础。

💡 **聚变能的“终极能源”潜力与BEST的创新**:聚变能被视为“终极能源”,其原理模拟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EST装置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实际演示氘、氚等离子体“燃烧”,有望实现世界首次聚变能发电。其核心部件杜瓦形似巨型“高真空保温瓶”,为零下269摄氏度的超导磁体提供隔热,以约束上亿摄氏度的高温等离子体。

🎯 **高精度安装技术彰显实力**:此次杜瓦底座的安装对精度要求极高,表面水平高差需控制在15毫米以内,落位位置偏差不超过正负2毫米,且底座与墙体间隙不足100毫米。项目团队通过自主研发专用吊具系统并运用激光跟踪技术,实现了毫米级的精准安装,攻克了高精度成型和焊接、形变控制、高真空密封等关键技术。

📈 **战略意义与未来展望**:BEST装置的稳步推进,对于中国率先开展前沿聚变科学研究、验证未来聚变堆关键技术、持续引领国际聚变能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该装置计划于2027年底建成,将为人类能源的未来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IT之家 10 月 1 日消息,据新华社报道,10 月 1 日上午,安徽合肥未来大科学城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建设现场传来喜讯,该装置主机首个关键部件 —— 杜瓦底座成功落位安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新阶段,部件研制和工程安装加速推进。

据IT之家了解,聚变能被誉为“终极能源”,其原理是模拟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通过将轻元素聚合为重元素释放巨大能量。与以往的核聚变实验装置不同,BEST 将实际演示氘、氚等离子体“燃烧”,有望实现世界首次聚变能发电。该项目自今年 5 月工程总装启动以来,因建设现场酷似科幻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而广受关注。杜瓦是 BEST 的核心部件,形似巨型“高真空保温瓶”,为在零下 269 摄氏度工作的超导磁体提供隔热保护,使其更好“约束”上亿摄氏度高温的等离子体。

在 BEST 装置主机大厅,杜瓦底座被数条钢缆吊起,缓缓放入中央的“深坑”。据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黄雄一介绍,杜瓦底座重 400 余吨、直径约 18 米、高约 5 米,是 BEST 主机中最重的单体部件,也是国内聚变领域迄今最大的真空部件。在研制过程中,项目团队攻克了高精度成型和焊接、毫米级形变控制、高真空密封等关键技术。

安装如此巨大的部件需要极高的精度,以确保装置未来的稳定性。表面水平高差需控制在 15 毫米以内,落位位置偏差不得超过正负 2 毫米,而落位过程中底座与周围墙体间隙不足 100 毫米。项目团队通过自主研发专用吊具系统,并运用激光跟踪技术实时监测调整,最终实现了毫米级的精准安装。

杜瓦底座落位安装完成后,主机核心部件将陆续进场安装。按照计划,BEST 将于 2027 年底建成。该装置的稳步推进对于我国率先开展前沿聚变科学研究、验证未来聚变堆关键技术、持续引领国际聚变能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聚变能 BEST装置 合肥 核聚变 杜瓦底座 Fusion Energy BEST Device Hefei Nuclear Fusion Dewer Bas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