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09月30日
中国企业ESG实践转型分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企业ESG实践进入深耕优化阶段,热点聚焦双碳管理、ESG评级及报告实用性。痛点集中于管理体系顶层设计、跨部门协同及数据治理,凸显从对外展示转向对内深耕的战略升维。政策与市场需求共同驱动转型,企业需打破部门壁垒,回归实质性议题以构建全球竞争力。

🌿 中国企业ESG实践正从野蛮生长的探索期转向深耕现有议题、优化内部管理的阶段,热点议题稳定但重心聚焦于双碳管理、ESG评级及报告实用性,反映企业ESG共识趋于成熟。

📊 政策与市场需求共同驱动转型,双碳管理因国家战略投入跃居榜首,ESG评级受绿色金融政策推动升至第二位,企业开始反思报告形式主义,聚焦关联性与实用性。

🤝 痛点从十名之外跃升至前五,主要源于ESG管理体系从信息披露进入内部搭建阶段,但部门壁垒导致孤岛效应,生产、研发等部门参与不足;闭环管理缺失导致制度空转,重纸面轻实践。

⚖️ ESG国际立法压力“减轻”实为短期表象,欧盟CSDDD等法规仍扩大覆盖面、加强监管力度,长臂管辖特征明显,企业需警惕认知陷阱,避免陷入合规洼地风险,尤其出口导向型行业。

🚀 ESG深耕期本质是企业成熟度差异的体现,需打破部门壁垒回归实质性议题,将ESG融入运营各环节,通过解决实质性议题产生真实ESG信息,才能在竞争中建立差异化优势。

2025-09-30 14:00:00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体系加速演进、气候与社会风险日益交织的背景下,中国企业ESG实践的阶段性特征与转型方向备受关注。尤其在电子制造业等全球化程度高、产业链条长的领域,ESG不仅关系企业合规经营,更直接影响供应链韧性与全球市场信任度。

2025年9月26日,全球电子协会(Global Electronics Association,原IPC国际电子工业联接协会)在上海发布了《2025年企业ESG十大热点与痛点调研报告》,为观察中国企业ESG发展轨迹提供了一个窗口。参与此次调研的对象涵盖中国电子制造服务商(EMS)、元器件供应商、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电子电路板(PCB)制造商、线束线缆制造商,以及ESG相关的培训、咨询与认证服务机构。

调研数据显示,中国企业ESG发展正告别野蛮生长的探索期,进入深耕现有议题、优化内部管理的关键阶段。这一变化的显著标志在于:十大热点议题呈现“议题不变,多升少降、稳中有进”的态势,未见新增或退出,反映出企业ESG共识趋于成熟;而痛点则高度聚焦于ESG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数据治理能力、跨部门协同机制等结构性短板,凸显企业ESG正从“对外展示”转向“对内深耕”的战略升维。

这一深刻转型,既是“双碳”目标、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强力引导的结果,也是全球供应链责任传导、资本市场ESG偏好深化等市场力量共同驱动的必然。

热点稳定:政策与市场驱动下的聚焦

2025年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宣布了2035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这一坚定立场与美国气候政策降温、欧美部分企业放缓减碳步伐形成鲜明对比。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正在推动ESG议题从泛化关注转向核心聚焦。

2024及2025年企业ESG十大热点,来源:全球电子协会2025年企业ESG十大热点与痛点调研报告

从今年全球电子协会调研报告的热点对比来看,核心变化集中在三大维度:其一,双碳管理跃居榜首,这与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持续投入直接相关。尤其在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从生产环节的能耗管控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追溯,双碳管理已贯穿产业链各环节;其二,ESG评级上升至第二位,背后是绿色金融政策的强力推动。随着国内大型银行、基金及资管机构普遍建立ESG评级体系,并将其纳入信贷审批、债券发行及投资决策流程,企业对ESG评级的关注度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优化;其三,ESG报告热度骤降,企业开始反思“报告形式主义”,并聚焦报告的关联性与实用性。

全球电子协会提出的企业ESG决策五力模型包括客户、投资者、监管者、竞争者及公共舆论,恰好能解析这一趋势。全球电子协会中国区ESG首席专家兼IPC-1401 ESG管理体系标准技术组前主席周国银指出,“从2023年至今,全球电子协会连续三年面向中国企业发起该项调研,可以看到,政策驱动力贯穿中国企业ESG发展全程,叠加投资者对风险管控与长期价值的诉求,推动企业ESG实践从外向展示型向内部深耕加速转型。2025年热点榜中双碳登顶、评级升温,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痛点迭代:ESG管理体系跃升背后的“向实”诉求

2024及2025年企业ESG十大痛点,来源:全球电子协会2025年企业ESG十大热点与痛点调研报告

2024-2025年企业ESG十大痛点排行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ESG管理体系从十名之外跃升至前五,成为企业核心痛点。

周国银对此指出,这一变化并非偶然,而是ESG发展阶段演进的必然结果:“随着‘合规热’上升,企业从信息披露阶段进入内部管理体系搭建阶段。”

从实践层面看,当前多数企业的ESG工作仍面临两大结构性瓶颈,直接导致管理体系搭建受阻:一方面,部门壁垒导致孤岛效应。ESG工作多由投资者关系或公共关系部门独立负责,主要精力用在ESG报告撰写、ESG评级指标应对等表层事务,但生产、研发、供应链等核心业务部门参与度不足,形成少数人孤军作战,多数人袖手旁观的尴尬局面。

另一方面,闭环管理缺失导致制度空转。部分企业虽出台了ESG管理制度,却未建立全流程机制:生产部门落实的能耗管控措施无人跟踪效果,研发部门的低碳技术成果未与ESG目标挂钩等现象,造成了重纸面制度、轻实践落地的两张皮现状。

认知陷阱:ESG国际立法压力“减轻”并非利好

另一项看似“积极”的变化,ESG国际立法退出痛点榜前十,实则暗藏风险。过去一年来,美国“反ESG”运动兴起、欧盟ESG相关立法标准调整、部分欧美客户因供货紧张放松监管。

部分企业将局部争议误认为全面后退,将短期监管松动误认为长期趋势,可能陷入“合规洼地”的风险。这种压力减轻只是短期表象,与国际ESG立法的长期趋势存在显著偏差。

就全球范围而言,ESG立法的核心方向从未改变:一是覆盖面持续扩大,从企业自身延伸至供应链上下游,例如欧盟《企业可持续性尽责管理指令》(CSDDD)虽对适用时间表作了延期调整,但仍明确要求企业就其活动链(The chain of activities)上的商业伙伴(含供应商)劳工权益、环境影响承担连带责任;二是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立法监管逐渐从自愿披露转向强制合规,且处罚措施更趋严厉;三是长臂管辖特征明显,即使企业海外业务占比不高,若产品出口至欧美市场,仍需符合当地ESG标准。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企业公民与工会社会工作委员会副总干事王小兵对此提出警示,一些企业在ESG实践中陷入认知误区,过度关注ESG信息披露和评级,却忽视ESG与企业内部运营的深度融合,甚至误判国际监管趋势。ESG国际立法退出痛点前十更应被视为警示信号,而非“利好消息”。

尤其在汽车、电子、服装等出口导向型行业,这种风险更为突出。王小兵强调:“现在有些企业面对劳工议题审查毫无准备,一旦被国际NGO曝光,很可能失去大客户信任,这对依赖出口的企业来说是致命打击,过去几年这类案例时有发生。”

基于这一目标,企业应从ESG的实质性议题出发,将其理念融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生产运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在解决实质性议题的过程中产生真实、有效的ESG信息,然后再形成报告对外披露。

分化与机遇:ESG深耕期的企业竞争力重构

从宏观视角看,中国企业ESG实践的分化,本质上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熟度差异的直接体现。

回溯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历程,中国企业完成了蹒跚起步到全球竞争的跨越式成长,其中民营企业的崛起尤为亮眼。在这一进程中,企业管理模式逐步从经验驱动转向科学驱动,从聚焦短期盈利转向兼顾长期可持续发展。而ESG实践的差距,正是这一转型阶段企业治理水平分层的具象体现,这一时期的认知,是企业对可持续发展认知深化、也是企业成熟度从生存/成长型向卓越型进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

全球布局的背后往往是卓越的企业管理能力。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ESG深耕期既是挑战期,更是机遇期。那些能打破部门壁垒、回归实质性议题、将ESG深度融入运营的企业,不仅需要规避合规风险,更要在全球竞争中建立差异化优势。毕竟,真正的ESG价值,从来不是写在报告里的完美数据,而是落在生产车间、供应链环节、员工权益保障等环节的实际行动中。

参考资料:

1.新华社,我国宣布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 开启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2025年9月26日

2.工信部,三部门关于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的通知,2025年5月27日

3. 欧盟法律法规数据库,“DIRECTIVE(EU) 2024/1760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3 June 2024: On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Due Diligence And Amending Directive(Eu)  2019/1937 And Regulation(Eu)  2023/2859(Text with EEA relevance) ”, EUR-Lex, 2025-04-17.

4. 赫尔曼•西蒙,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中国企业ESG 双碳管理 ESG评级 管理体系 全球供应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