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9月30日
网红“唐飞机”直播坠亡事件分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探讨了网红“唐飞机”(唐正兴)在直播中坠机身亡的事件。文章揭示了民间飞行爱好者群体在追求飞行梦想时所面临的巨大风险,以及他们在装备、技术和安全意识上的不足。事件也暴露了在流量时代,公众围观心态和算法偏好如何可能助长冒险行为,甚至将悲剧转化为一种“奇观”。文章呼吁反思对冒险行为的浪漫化叙事,强调应遵循常识,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 **民间飞行者的风险与挑战:** 文章通过“唐飞机”的案例,揭示了民间飞行爱好者群体在追求飞翔梦想时所面临的严峻现实。他们往往投入巨额资金,冒着生命危险,在技术和安全保障方面却存在显著短板,如培训时间短、装备简陋、安全意识缺失等,这些都为悲剧埋下了隐患。

💔 **家庭与梦想的冲突:** 许多民间飞行爱好者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面临着与家人之间的巨大矛盾。高昂的成本和极高的风险常常导致家庭的反对甚至破裂,但他们对飞行的执着却难以动摇,这种“孤勇者”式的坚持在带来浪漫光环的同时,也可能给家庭带来无法挽回的痛苦。

💻 **流量时代的“围观”效应:** “唐飞机”事件的直播观看和传播,反映了流量时代下公众对猎奇事件的关注。算法的偏爱使得冒险行为更容易获得关注,潜在地鼓励了主播进行更危险的表演。这种“围观”心态,将生命的消逝变成一种“奇观”,忽视了背后给家人带来的巨大悲痛,也模糊了冒险与现实的边界。

⚠️ **安全意识与常识的缺失:** 唐正兴仅用一周时间、9小时学习就自称掌握了飞行技能,并且在多次事故后仍未停止危险飞行,这暴露了对操作复杂设备的专业性要求以及对生命安全的漠视。文章强调,盲目的自信、简陋的装备和缺失的安全意识是造成悲剧的直接原因,呼吁回归常识,理性对待冒险行为。

“从高空往底下看,田园风光无限美。农村的河流,农村的山川,农村的庄稼地,尽收眼底——有一种感觉,好像一幅很好的一幅画卷一样。”

这是今年3月,四川剑阁县网红“唐飞机”在接受潇湘晨报采访时描述的“飞天”感觉。9月27日,多名网友发布视频称“唐飞机”在直播时坠机:飞机在田埂地里腾空升起后突然失控,螺旋桨抖动了几下后断裂。飞机在几秒内迅速解体坠落,只留下地面腾升起的一团火球。

超过1000名在线观众在“唐飞机”的直播间目睹了事故的完整过程。该视频快速被传播,登上各大平台热搜。随后,当地村干部证实,“唐飞机”不幸遇难,终年55岁。

这位民间飞行爱好者,原为剑阁县某医院职工,本名唐正兴。生前,他称自己所飞行的是一款“共轴双桨超轻型飞机”,合计花费35万元,最高飞行速度100公里/小时左右,最高海拔高度可达600米。

据封面新闻报道,这架飞机高约1.8米,宽约1.2米,是唐正兴从四川广安一“民间牛人”手上买回来的二手飞机,平时停在篮球场旁的一间废弃厂房里。

唐正兴对飞行安全的态度,如今看来近乎儿戏:为了快速掌握驾驶技术,他在网上下载了学习教程,花了一周时间学习,累计学习了9个小时后,就自称掌握了包括直飞、倒飞、悬停等基本技能。

显然,这些技术不足以保证他的安全,更无法自救。这不是唐正兴第一次发生意外。准确来说,这是他在2025年内的第三次坠机:第一次是今年5月,他因油表故障迫降河滩;第二次是今年7月,他因发动机熄火坠机,断了一根肋骨。

这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并未让他停止危险的飞行,反而强化了侥幸心理。27日这场被实时围观的飞行表演,成了“唐飞机”生命的最后一场直播。

一、致命的高空诱惑

“唐飞机”坠机事件,以一种残酷而突然的方式,将中国民间飞行爱好者这一群体推向公众的视野。

在国内,民间飞行并不是遥远的童话,有很多像“唐飞机”这样的人耗尽家产、冒着生命危险试飞,追逐翱翔天际的快感,而他们发生的意外也不尽相同。

山东潍坊人谭成年,因自主研制飞机并实现飞行被称为“中国农民第一飞”,2005年8月曾携妻完成30分钟的空中环游。2007年4月8日,其驾驶未备案的“小蜜蜂四型”超轻型飞机执行航拍任务,不幸坠机罹难。

浙江丽水人金绍智,以64岁高龄开始造飞机并学习飞行,8年间改造和自制了5架飞机。2013年,他在试飞朋友的自制飞机时发生意外,导致小腿骨折、肠道破裂,昏迷了一整天。

广东潮汕人赵斌在11年间捣鼓出200多架飞机,但同样在乘坐一位飞友研制的新飞机时发生重大事故:飞机因大风撞上一根水泥电线杆,赵斌腰椎粉碎性骨折、盆骨散架,全身打满钢板,腿部神经受损,右腿失去知觉。

这些例子像警告牌一样反复提醒着危险,但这并不妨碍民间飞行爱好者继续捣鼓飞机,有些人甚至一字不识——四川绵阳安县的曹正书因为家贫从未上过学,造飞机全靠自己摸索——比如测量鸽子的身体比例并以此制造模型,最后以失败告终。

这些民间飞行爱好者的梦想炽热,背后几乎都有一场家庭战争。这在民间飞行圈并不罕见,因为这些飞行爱好者常常耗尽家产,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而家人的劝说通常苍白无力。

唐正兴第一次试飞成功时,开心得像个孩子,当晚买了卤菜和酒庆祝。但当妻子知道他购买飞机后就跟他闹矛盾,甚至10多天没搭理他。赵斌的做法同样遭到妻子的坚决反对,两人的婚姻几乎走到破裂边缘。

“唐飞机”的大玩具。(图/视频截图)

在过往视频里,唐正兴有时候连头盔都不戴。他曾因飞机螺旋桨打碎茶楼玻璃,村里担心飞机撞上高压线或树枝,给他发过停飞整改通知,但唐正兴没当一回事。盲目的自信、简陋的装备与缺失的安全意识,共同造成了这一出悲剧。

这群人往往被贴上“孤勇者”的标签,有网友称赞这类冒险是“男人的浪漫”,将他们美化为“悲情英雄”。事实上,悲剧对看客来说只是轻飘飘的信息,但给其妻儿等家人留下无尽的痛苦。如果放任对冒险行为的浪漫化叙事,忽略操作复杂设备的专业要求,从观念到行动都漠视生命,这份“浪漫”外衣下的真相,便显得格外沉重。

二、共谋的悲剧

55岁的唐正兴,在剑阁县当地是小有名气的网红。事故发生后,许多网友涌入唐正兴的社交平台,想要搜寻他过往的更多“壮举”。

很快,他的账号就被设为私密状态,只留下9.6万粉丝与42.6万赞这些冰冷的数据。

在流量时代,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出于猎奇的“围观”——围观奇观,期待奇迹,同时纵容悲剧。民间飞行者的冒险视频,因其刺激且充满视觉冲击力,天然具备“爆款”潜质。算法的偏爱,也会让飞行者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走向危险的“演员”。

流量时代的围观逻辑鼓励了表演,也鼓励着危险。这类视频通常发生在农村或城乡接合部,对于民间飞行爱好者而言,这些地方或许是很适合的试验田:它处于隐秘而复杂的地带,物理环境足够开阔,而监管环境足够模糊。除非造成严重后果,否则这种“小众爱好”不会被各方主动干预。

“唐飞机”的过往飞行视频。(图/视频截图)

在唐正兴的直播间,最多时有3万人在线听他的故事。来来往往的人在公屏上与他互动,“666”“真男人”等评论充斥屏幕,形成了一种扭曲的激励体系。他最后一场飞行被实时呈现给上千名观众,坠机过程也被录制传播,观众的情绪随着事态的进展变化,点赞、转发、评论如同一套成瘾机制,绑定了屏幕内外的人。

“挑战极限”的叙事也被强化。飞行于他们而言,是平凡人生中的英雄主义投射。唐正兴曾自豪地提到,全国有九人拥有同款飞机,但真正能飞起来的只有他一人。

“唐飞机”们的悲剧,不仅是个人梦想的陨落,也是整个围观生态的缩影。在网络时代,或许“键盘侠”和“吃瓜群众”早已不是曾经鲁迅笔下的看客,但直播间里上千名观众实时目睹了死亡的发生,将生命的消逝变成了一场真实的“奇观”。

谁也不知道,自己的观看、点击和评论是否在助推某个未知的悲剧。当流量成为冒险的催化剂,观众的猎奇心理无形中抬高了主播的风险阈值。它可能让本应谨慎对待的飞行,变成了一种博取关注的表演。

也许对于网络看客而言,这只是一场耸人听闻的事故,但对于唐正兴本人和家人而言,却是永远无法挽回的悲剧。草根飞行梦固然有其意义,但刺激与危险永远相伴而生。我们不能麻木地从一个事故围观到另一个事故,而应该试图从中总结一些网络与现实中都该遵循的常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人作为一种大脑发达却没有翅膀的动物,或许天空是最后的自由疆域。但如果要以安全甚至生命作为代价,试图脱离脚下的土地、创造一块空中“飞地”时,命运之神未必会一直眷顾。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唐飞机 坠机 直播事故 民间飞行 安全意识 流量时代 Pilot Tang Plane Crash Live Stream Accident Amateur Aviation Safety Awareness Era of Viralit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