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科技频道 09月30日 11:08
电动车主“卖电”的V2G模式,开启能源新篇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电动汽车正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变为移动储能单元,通过V2G(Vehicle-to-Grid)技术实现“卖电”给电网,为车主带来收益,并助力电网稳定与清洁能源利用。武汉试点中,车主已通过V2G获得可观回报。V2G技术的核心在于双向充放电,利用电力峰谷差价实现盈利,同时有效缓解电网负荷压力,提高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率。尽管面临电池寿命、成本及技术标准统一等挑战,V2G被视为能源系统变革的关键,预示着未来“出行即储能、开车即赚钱”的新时代。

🚗 **V2G技术使电动车成为移动储能单元:** V2G(Vehicle-to-Grid)技术允许电动汽车不仅从电网充电,还能将储存的电能反向输送回电网。这使得电动汽车在闲置时能够作为分布式储能设备,在电力需求高峰期向电网供电,实现“削峰填谷”,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和效率。这一创新正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标志着能源与交通领域的深度融合。

💰 **电动车主可通过V2G获得经济收益:** V2G的核心运作模式是利用电力市场的峰谷价差。在用电低谷时段,电价较低,车主为车辆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段,电价较高,车主通过V2G桩将车辆电能反向输送给电网,从而获得电价差带来的收益。例如,在武汉的试点项目中,电动车主已通过向电网反向放电获得实际经济回报,这一模式有望成为电动车主新的收入来源。

⚡ **V2G是能源革命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多重战略意义:** V2G不仅是“薅电网羊毛”的盈利模式,更是对传统能源系统的深刻变革。它能为应对电力系统的“双峰”挑战提供低成本、灵活的调峰手段,有效减少对燃气电站等传统调峰资源的依赖。同时,V2G作为“移动储能”,能吸收风电、光伏等间歇性清洁能源的富余电力,提高其利用率,并替代高峰时段的高碳排放发电,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它也是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

⚠️ **V2G发展面临电池寿命、成本及技术标准化等挑战:** 尽管前景广阔,V2G的规模化推广仍需克服多重障碍。高昂的V2G充电桩成本、部分车型需要额外硬件支持以实现双向充放电功能,以及车主对频繁充放电可能导致电池提前衰减的担忧,是制约其普及的关键因素。此外,不同品牌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通信协议不统一,以及电网调度系统的升级需求,也给V2G的大规模应用带来挑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策、企业和技术层面的协同努力。

只听过电网赚消费者的钱,你听过电动车主“卖电”赚电网的钱吗?

据中新网9月26日报道,2025年8月,武汉一位电动车主在南太子湖超级充换电站通过V2G(Vehicle-to-Grid,车网互动)充电桩向电网反向放电,一小时获得60元收益。这一新闻迅速引发热议:电动车主真的能靠“卖电”赚钱?

随着国家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试点城市名单公布,V2G正从实验室走向现实,成为能源与交通融合的关键突破口。那么,V2G究竟是什么?V2G究竟是黑科技还是商业噱头?它如何运作?其背后的经济逻辑和战略意义何在?

01

V2G从概念到规模化试点

V2G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特拉华大学教授威廉·凯利(Willett Kempton)在1990年代提出。其核心思想是:电动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移动的储能单元。当大量电动车接入电网时,它们可以像分布式电池一样,在电力需求高峰时向电网供电,在低谷时充电储能,从而实现“削峰填谷”,提升电网稳定性与效率。

然而,受限于电池技术、通信协议和市场机制,V2G长期停留在实验阶段。直到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激增、动力电池寿命提升以及智能电网建设提速,V2G才真正迎来发展契机。2023年起,中国多地开始布局V2G示范项目;2024年,《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正式发布,上海、深圳、北京等9城入选,标志着V2G进入规模化探索阶段。

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在2025泰达国际论坛上明确指出:“未来电动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还将成为家庭的‘赚钱工具’。”他预测,到2050年,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超3.5亿辆,总储能容量可达240亿千瓦时,相当于全国日均用电量总和。这一庞大储能网络若能有效调度,将彻底改变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

V2G的核心在于“双向充放电”技术。传统充电桩只能单向为车辆充电,而V2G充电桩则具备“充电+放电”双重功能。其工作流程如下:

低谷充电:夜间或用电低谷时段(如凌晨0-8点),电价较低(如0.3-0.5元/度),车主利用家用或公共充电桩为车辆充满电。

高峰放电:白天用电高峰期(如16-24点),电网负荷大、电价高(部分地区可达3元/度),车主通过V2G桩将车内多余电量反向输送至电网,获取电价差收益。

值得强调的是这个模式依靠智能调度,依托车-桩-网通信协议(如OCPP、ISO 15118),电网可根据负荷情况自动调度符合条件的电动车参与调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以北京某V2G示范站为例,放电补贴为0.7元/度,而居民充电成本仅0.47元/度。一辆52kWh的电动车,若每次放电30kWh,每年参与250次,理论净收益可达1700元以上。而在武汉试点中,峰谷价差高达2.5元以上,收益更为可观。

02

不只是“薅羊毛”,更是能源革命

表面上看,V2G让车主“赚电网的钱”,实则其价值远不止于此。它是一场深刻的能源系统变革,具有多重战略意义。

中国电力系统正面临“双峰”挑战。夏季空调负荷与冬季取暖负荷导致用电高峰频现。传统解决方案依赖燃气电站或抽水蓄能,成本高且建设周期长。而V2G提供了一种灵活、低成本的调峰手段。据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测算,到2030年,V2G可提供2亿千瓦的削峰能力,占全国最大负荷的10%-12%;2035年更将达8-9亿千瓦,占比近40%,基本解决短周期调峰难题。

风电、光伏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常出现“弃风弃光”现象。V2G可作为“移动储能”吸收富余绿电,并在无风无光时释放,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欧阳明高指出,未来V2G将实现“充绿电、替峰电”,在高峰时段替代高碳排放的火电与燃气发电,助力碳中和目标。预计到2035年,V2G可带来约17亿吨的减排量。

V2G是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它使电力系统从“源随荷动”转向“荷随源动”,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尤其在“光储直柔”建筑、工业园区等场景中,V2G可与屋顶光伏、储能系统协同运行,打造低碳能源微网。

V2G催生了“电力交易+出行服务”的新业态。车企、充电桩运营商、电网公司、聚合商可共同构建V2G生态。例如,车企可推出“带V2G功能的车型+电池保险+收益分成”套餐;第三方平台可整合分散车辆参与电力市场竞价。据测算,当参与车辆达百万级时,系统效益将呈指数级增长。

03

V2G还面临什么挑战?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前景广阔,V2G仍面临诸多挑战。

目前,7kW交流桩成本不足千元,而15kW直流V2G桩价格曾超万元,虽已降至5000元以下,但仍制约普及。此外,车辆需支持双向充放电功能,部分车型需额外硬件支持,增加购车成本。

车主最担忧的是频繁充放电对电池寿命的影响。当前多数车企仅提供8年/16万公里或约300次循环的质保,而磷酸铁锂电池实际可支持3000次以上循环。若因参与V2G导致电池提前衰减,用户需自担数万元更换成本,得不偿失。

不同品牌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通信协议尚未统一,跨平台调度困难。电网调度系统也需升级以支持大规模分布式资源接入。

尽管挑战重重,V2G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行业预测,2028年起中国新售电动车将全面标配V2G功能,2030年常态化参与放电的车辆将超千万辆。要实现这一目标,需多方协同:

从政策层面来看,需要完善V2G并网、计量、结算标准,出台电池参与调峰的补偿机制与保险政策;企业层面来看,车企应延长电池质保、开发专用V2G车型;充电桩企业需降低成本、提升兼容性;技术层面来看,亟需突破高效功率器件、精准电池健康评估算法与开放通信协议。

而用户要做就简单了,加强科普宣传,打消安全顾虑,探索“无感参与”模式(如自动调度、远程控制)。正如媒体评论所言:“V2G是一块尚未被充分开垦的价值高地。”它不仅关乎电动车主能否“薅电网羊毛”,更关乎中国能源转型的深度与速度。当每一辆电动车都成为电网的“稳定器”与“减碳先锋”,我们或将迎来一个“出行即储能、开车即赚钱”的新时代。

电动车主,你准备好加入这场能源革命了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BT商业科技”,作者:元方,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V2G 电动汽车 车网互动 能源革命 储能 智能电网 可再生能源 V2G Electric Vehicles Vehicle-to-Grid Energy Revolution Energy Storage Smart Grid Renewable Energ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