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在旧金山湾区IT行业工作的夫妻,拥有可观的收入和资产,正面临是否回国抚养孩子的抉择。丈夫认为国内教育质量高且生活成本低,希望为孩子回国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妻子则对国内工作环境,尤其是对女性的友好度存疑,且对目前在美国的工作状态满意。双方就国内教育的物美价廉程度、工作环境的女性友好度、孩子成绩不佳是否会被排挤,以及美国基础教育的真实情况和替代方案等问题,向网友寻求建议与评估。
🇨🇳 教育质量与成本考量:文章的核心争议点之一在于国内基础教育的质量是否仍如90-00年代般“物美价廉”。作者夫妻双方都曾是国内优质基础教育的受益者,对国内教育有一定好感。然而,对于当前国内教育市场,尤其是上海地区,不“鸡娃”情况下的年度开销,以及教育模式是否依然侧重思辨和兴趣发展,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和评估,以判断是否能满足其育儿期望。
💼 国内工作环境评估:女方对于回国后工作环境的担忧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她对国内工作环境,特别是对女性的友好程度,以及是否会充斥不适宜的言论(如涉黄话题)表示疑虑。这直接关系到她能否在回国后继续获得满意且舒适的职业发展,而非仅仅为了孩子的教育而牺牲个人职业追求。
🌍 美国基础教育的真实面貌:男方对美国基础教育持否定态度,认为其进度慢、方法有问题,且私立教育性价比不高。他提及了居住地远离文化场馆对孩子熏陶的影响。文章希望了解美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包括在加州以外的地区是否存在差异,以及私立学校是否能提供更好的教育质量,以此来权衡中美教育的优劣。
👨👩👧👦 孩子成长环境与同伴关系:考虑到父母“不鸡娃”的育儿理念,文章也关注到孩子在国内若成绩不佳,是否可能面临被同学排挤的风险。这反映了对国内教育体系中,除了学术成绩之外,学生社交和心理健康所受影响的担忧,以及如何平衡快乐成长与学业表现。
💰 财务状况与回国可行性:夫妻双方均在湾区IT公司工作,拥有绿卡,税后年收入高,且总资产可观,这为回国提供了坚实的财务基础。即便回国,女方父母在上海的房产也消除了居住障碍。家庭年开销相对可控,为回国后的生活留有较大的财务弹性,使得回国决策更多地取决于教育和工作环境的匹配度。
常年在 V 站潜水,现在有困扰希望求助 V 友们。(也是看了隔壁帖子有感而发)
我们夫妻两人都是国内基础教育的受益者。因为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教育一直都是国内高质量(重视思辨、重视个人兴趣发展)的教育。本科也都在比较好的学校,对本科教育的体感也非常好。所以对国内基础教育的质量有好感。
刚刚生了孩子,男方对美国的基础教育持否定态度,认为:
美国的基础教育比较差。加州公立教育系统不靠谱,教的内容进度慢且方法有问题。私立教育性价比低。我们住得离大型图书馆/博物馆比较远,孩子不能得到和在上海同等水平的教育熏陶。美国在中国传统文化(如诗、书、画)方面的教育不如中国。
工作情况:男女双方都在旧金山湾区的 IT 公司上班,均有绿卡,两个人税后年收入都在 300w+人民币。
财务情况:小家庭总资产(扣除房贷后) 3000w+人民币。女方父母在上海有一套房闲置,如果真的回国房子应该不是障碍。
家庭开销:一年房贷、回国探亲、旅行等加起来大约 50–60w 。因为刚开始养娃,年开销未知。
问题是:
女方的想法:现在工作很开心,回国不一定能找到更合适的工作。对国内的工作环境有疑虑(尤其是对女性的友好程度)。
男方的想法:再干几年回国直接躺平,只要不乱造大概率能财富自由。所以工作问题不需要担心,为了孩子(和美食)应该回国。
希望 V 友们帮忙评估:
国内的教育还像 90-00 年代那样物美价廉吗?在上海一年不鸡娃的大致开销大约是多少?国内的工作环境如何,女性能够舒服地工作吗(比如会不会经常听到涉黄话题)?父母要求不高不想鸡娃,娃如果成绩不好,会不会被同学排挤?如果有身在美国的 V 友,美国的基础教育到底是有多大的问题?上私立会好一点吗?离开加州会好一点吗?
抱歉占用 V 友们时间了,有任何信息都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