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在旧金山湾区工作的IT夫妻,双方年收入可观,财务状况良好。然而,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夫妻双方产生了分歧。男方认为美国基础教育质量不高,不如国内,并倾向于回国发展,享受“躺平”的财富自由。女方则对国内职场环境,尤其对女性的友好度存有疑虑,并对目前满意的工作状态不愿轻易放弃。文章希望通过V友的经验,评估国内教育的性价比、职场环境,以及在美国基础教育的真实情况,为家庭决策提供参考。
👨👩👧👦 **教育理念的冲突与权衡**:夫妻双方都曾是国内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受益者,对国内教育有一定好感。然而,男方基于对美国基础教育(尤其是加州公立教育)的负面看法,认为其进度慢、方法有问题,且私立教育性价比低,并提出孩子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方面的劣势,主张回国。女方则对国内职场环境,尤其是对女性的友好程度表示担忧,并对目前满意的工作状态不愿轻易放弃,这构成了家庭教育决策的核心矛盾。
💰 **财务基础与回国可能性**:夫妻二人均在湾区IT公司工作,拥有绿卡,税后年收入合计超过600万人民币,家庭总资产(扣除房贷)超过3000万人民币。家庭年开销约50-60万人民币,相对可控。女方父母在国内有闲置房产,为回国提供了住房便利。这些财务和社会资本为回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决策仍需平衡教育和职业考量。
🇺🇸 **美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文章详细询问了在美国(尤其是加州)的基础教育是否存在普遍问题,包括公立教育的质量、私立教育的性价比,以及离开加州是否能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探讨了在美国,孩子成绩不好是否会受到同学排挤,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等具体担忧,希望能获得在美国生活家长的真实反馈。
🇨🇳 **国内教育与职场环境的现状**:作者对国内教育的“物美价廉”及“不鸡娃”的开销表示疑问,并具体询问了上海一年不强制补习的家庭开销。此外,作者也关注国内职场对女性的友好程度,以及工作环境中是否存在涉黄等不适宜话题,希望了解当前国内职场生态,为女方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 **家庭决策的考量因素**:综合来看,该家庭面临的决策是:为了孩子接受他们认为更好的国内教育和父亲期望的“躺平”生活,还是为了母亲满意的工作状态和对国内职场环境的顾虑而留在美国。这需要对两国教育体系、职场文化、生活成本以及家庭成员的幸福感进行全面评估。
常年在 V 站潜水,现在有困扰希望求助 V 友们。(也是看了隔壁帖子有感而发)
我们夫妻两人都是国内基础教育的受益者。因为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教育一直都是国内高质量(重视思辨、重视个人兴趣发展)的教育。本科也都在比较好的学校,对本科教育的体感也非常好。所以对国内基础教育的质量有好感。
刚刚生了孩子,男方对美国的基础教育持否定态度,认为:
美国的基础教育比较差。加州公立教育系统不靠谱,教的内容进度慢且方法有问题。私立教育性价比低。我们住得离大型图书馆/博物馆比较远,孩子不能得到和在上海同等水平的教育熏陶。美国在中国传统文化(如诗、书、画)方面的教育不如中国。
工作情况:男女双方都在旧金山湾区的 IT 公司上班,均有绿卡,两个人税后年收入都在 300w+人民币。
财务情况:小家庭总资产(扣除房贷后) 3000w+人民币。女方父母在上海有一套房闲置,如果真的回国房子应该不是障碍。
家庭开销:一年房贷、回国探亲、旅行等加起来大约 50–60w 。因为刚开始养娃,年开销未知。
问题是:
女方的想法:现在工作很开心,回国不一定能找到更合适的工作。对国内的工作环境有疑虑(尤其是对女性的友好程度)。
男方的想法:再干几年回国直接躺平,只要不乱造大概率能财富自由。所以工作问题不需要担心,为了孩子(和美食)应该回国。
希望 V 友们帮忙评估:
国内的教育还像 90-00 年代那样物美价廉吗?在上海一年不鸡娃的大致开销大约是多少?国内的工作环境如何,女性能够舒服地工作吗(比如会不会经常听到涉黄话题)?父母要求不高不想鸡娃,娃如果成绩不好,会不会被同学排挤?如果有身在美国的 V 友,美国的基础教育到底是有多大的问题?上私立会好一点吗?离开加州会好一点吗?
抱歉占用 V 友们时间了,有任何信息都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