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头条 09月29日 17:42
绿色金融创新:机遇与挑战并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在2025上海全球金融・资管年会上,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亚太区资深总监张顺荣就绿色金融创新发表了见解。他指出,绿色金融本身即是创新,目前国内市场对绿色债券等需求尚有限,需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国际上已有伊斯兰绿色债券、生物多样性债券等成熟产品可供国内借鉴。尽管中国版绿色债券原则已与国际规则接轨,但国内政策供给充足,国际买方需求强烈,而国际绿色金融产品供给不足,需加强宣传以连接供需。他强调,提高绿色债券和项目的透明度,特别是信息披露,是绿色金融健康发展的关键,并建议通过市场博弈而非仅靠监管政策来完善信息披露的审查和管理。

💡 绿色金融的创新性与需求培养:张顺荣认为绿色金融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并强调了培养国内市场对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需求的重要性。他指出,目前国内买方需求相对有限,需要政府发挥顶层设计和带动作用,以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 借鉴国际成熟产品与规则统一:他建议国内在绿色金融创新上可以参考和转化国际上已有的成熟产品,如伊斯兰绿色债券、生物多样性债券、蓝色债券等。同时,他提到中国版绿色债券原则发布后,国内规则已与国际规则基本一致,为创新提供了良好基础。

📈 供需对接与宣传推广:张顺荣指出,当前国际上对绿色金融产品需求强烈,但供给不足,而中国官方及市场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国际需求方与国内供给端的有效结合。这包括利用资本市场开放的战略机遇,引导国际资本投资国内的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

🔍 透明度与信息披露是关键:他强调,提高绿色债券和绿色项目的透明度,尤其是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绿色金融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他认为,应通过制定规则,让买卖双方在市场博弈中实现对信息披露的有效审查和管理,而非仅依赖监管政策驱动。


财联社9月29日讯(记者 梁柯志)9月26日,由上海报业集团指导、财联社主办的“2025上海全球金融・资管年会”在上海陆家嘴召开。在圆桌会议环节,来自银行和行业机构的代表围绕绿色金融创新的难点和痛点进行深入交流探索。

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亚太区资深总监张顺荣表示,绿色金融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比如绿色债券国际上主要由买方需求推动,如果谈创新必然要先培养绿色金融的需求,目前国内买方对于绿色债券等需求还是有限,需要政府发挥更大的顶层设计和带动作用。

关于绿色金融创新,张顺荣表示,绿色债券实际上是舶来品,国际有现成的绿色金融新产品,国内创新可以参考和转化,比如伊斯兰绿色债券、生物多样性债券、蓝色债券等,包括绿色信贷作为抵押品可以发行可持续债券,都有现成的规则。

对于绿色金融创新遭遇标准、规则不一致问题,张顺荣表示,以绿色债券为例,随着2022年中国版的绿色债券原则发布以后统一的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几乎一致。

在实际操作中,国内绿色金融相关政策供给比较充足,有力支持绿色债券发展。目前矛盾在于,国际端买方的需求非常强烈,反而是国际绿色金融产品供给不足。中国官方及市场机构应当加大力度宣传,使得国际需求方和国内的供给端更有效的结合起来。

张顺荣认为,在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不断深化背景下,怎么样利用战略机遇,引导国际资本去投资国内的绿色金融、转型金融产品更值得业界关注。

如果考虑增加金融产品供给,可不限于绿色债券、绿色金融产品,甚至可以在社会责任债券、可持续发展债券等方面创新发力,以增加市场供给。

此外,张顺荣强调,提高绿色债券和绿色项目的透明度是绿色金融健康发展的前提要求,透明度核心就是信息披露。不仅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和ESG等都对信息披露有严格的要求。

国际上通行的规则是如果披露信息不准确或货不对板,投资人可以起诉发债主体要求赔偿。如果加强披露审查和管理、处罚,其实不需要监管政策驱动,只需制定规则让买卖双方在市场博弈。张顺荣认为,这一方面国内政策和市场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绿色金融 绿色债券 创新 信息披露 国际资本市场协会 Green Finance Green Bonds Innovatio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CM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