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圈子-读书会 09月29日
南极探险竞赛中的伟大智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回顾了2012年因王兴内部讲话而广为人知的南极探险竞赛,并深入剖析了其中的三个关键角色。首先是失败的英国斯科特团队,其失误在于物资准备不足、工具选择不当以及过于依赖天气,未能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其次是成功的挪威阿蒙森团队,他们凭借对环境的深刻理解、充足的物资储备以及“每天前进30公里”的自律精神,最终抵达南极点并安全返回。然而,文章更着重介绍了第三位主角——沙克尔顿团队。尽管其三次挑战南极点均告失败,但在“坚忍号”被困浮冰长达700天后,沙克尔顿凭借其不冒不必要的风险、充分的准备以及坚韧乐观的领导力,成功带领27名队员奇迹般地全员生还,展现了超越成败的伟大智慧。

🏴󠁧󠁢󠁥󠁮󠁧󠁿 **斯科特团队的警示:** 英国斯科特团队在南极探险竞赛中因物资准备不足(仅为阿蒙森团队的1/3)、选择了不适合雪地的马匹(马匹易被冻僵)以及尝试使用不成熟的雪地摩托等失误,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的策略过于追求速度,未能做到“结硬寨,打呆仗”,并且过度依赖天气变化,未能建立起应对极端环境的冗余和纪律。

🇳🇴 **阿蒙森团队的制胜之道:** 挪威阿蒙森团队的成功在于其周密的准备和坚定的执行力。他们深入了解极地环境,选择了雪橇犬作为最佳工具;储备了远超需求的物资,为意外情况留足了冗余;最关键的是,无论天气如何,他们都坚持“每天前进30公里”的目标,展现了高度的自律和对极限环境的深刻理解,确保了稳定前进和最终的胜利。

🚢 **沙克尔顿的领导艺术:** 尽管三次挑战南极点均告失败,欧内斯特·沙克尔顿在“坚忍号”被困长达700天的绝境中,展现了超越“成败”的伟大领导力。他懂得“活着的驴子比死去的狮子好”,在可能失败的边缘果断选择撤退;他组建了一支技术精湛且具备乐观务实品质的团队;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以身作则,率先放弃个人珍贵物品,甚至做出“残忍”但必要的决定(如处理雪橇犬),以维持团队士气和生存希望,最终带领全员奇迹般生还,谱写了关于决策智慧的篇章。

目前读过最伟大的一个商业故事

2012年因为王兴的一场内部讲话,关于人类首次进行南极点探险的竞赛故事在国内被带火了,并成为了此后商学院们的经典案例“每天前进30公里”

但之前我又把这个故事重温了一遍,并在其中发现了一位超越“成败”的,我认为更伟大的第三位主角…

1,第一个“失败”的角色,英国斯科特团队

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探险竞赛之一,简单来说就是在1912之前,从没有人到过南极点,所以抢占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荣耀是所有那个年代最伟大的探险者最想达成的成就

一直到1911年底,全球最后只剩下两个有竞争力的团队,一是来自挪威的阿蒙森团队,另一个是英国的思科特团队

我们直接说结果就是,阿蒙森团队在2个多月后率先到达了南极点并顺利返回,而思科特团队晚到了一个多月,且无人生还…

事后总结,我们发现斯科特团队失败的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结硬寨,打呆仗”,想要速胜,结果犯了一连串错误

比如,只准备了一吨的物资,是阿蒙森团队的1/3,没有留足冗余;

为了拉雪橇的速度选择了比狗更壮的马,马虽然看起来比狗快很多,但其实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雪地旅行工具,狗在雪地里是不会出汗的,而马会出汗,一出汗再一停下来就被冻住了,后来实在没办法还尝试了当时很不成熟的雪地摩托,结果最后失败后不得不用人来拉雪橇;

最后最重要的失误是,斯科特团队的前进是根据天气来的,天气好就赶路赶进度,天气不好就在原地不动,非常看天吃饭…

2,第二个“成功”的角色,阿蒙森团队

相比斯科特团队,阿蒙森团队之所以能取得最后的完胜,就是做对了一件事 —— 稳扎稳打,每天前进30公里

首先,为了征服南极,阿蒙森就去了跟南极最像的地方北极,和爱斯基摩人同吃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选择对了冰天雪地里最好的工具——雪橇犬;

其次,阿朦森团队物资有极大的富余量,在行进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错过一个事先准备好的补给站,或丢掉一些东西,或碰到一些比原来设想的温度更低或暴风雨天气更长的时候,但依然能有足够的物资,犯错的冗余充足;

最后,最重要的就是不论外界天气好坏,团队每天必须前进30公里。在一个极限环境下,你要做到最好,就需要高度自律,在环境顺利的时候,不得意忘形,前进30公里然后扎营休息。当天气恶劣的时候,哪怕挪动的非常慢,也要前进30公里,完成这今天的目标…

3,第三位“伟大”的角色,沙克尔顿团队

在这场当时举世瞩目的伟大竞赛之外,还有一个当时默默无声的故事正在发生,直到多年后才被少数人知晓

主人公是一位叫沙克尔顿的人,他最早从1902年开始,连续三次挑战到达南极点都以失败告终

在第三次探险尝试中,沙克尔顿率领27位队友,乘着“坚忍号”前往南极,但他们还没登上南极大陆船就被浮冰团团围住了,整个队伍不得不弃船逃生,经过在极地长达近2年(700天)的被困,最终奇迹般地全员安全脱困

而能够做到这一点,和沙克尔顿个人的领导特质不无关系,我给你总结3个核心

1) 不冒被赶下牌桌的风险

沙克尔顿在第二次南极探险的时候就差点成功,他与三名队友一起突进到离南极点仅180公里的地方,离成功仅一步之遥,可惜食物已经出现短缺,关键时刻,沙克尔顿没有选择带着队员们一起冒险,而是把国旗插在了南纬88度23分后,果断返回。这就体现了沙克尔顿在面对巨大风险和诱惑时的稳重性格

对此,他的名言是,“活着的驴子比死去的狮子好。”

2)充分且全面的准备

沙克尔顿配置了一支近乎完美的探险队伍:除了熟练的水手和船员,还有两位外科医生,地质学家、气象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等科学家,负责记录故事的摄影师和画家,以及木匠和厨师

除了扎实的职业技能,据说沙克尔顿在面试队员的时候,也很看重是否具备乐观务实的品质(这一点在后面的求生之旅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比如在船上被困了10个月后,沙克尔顿在日记中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实在写不下去了。”,可见这种绝境之下对人内心品质的考验

3)坚韧乐观的领导气质

跟饥饿和严寒相比,最可怕的是士气低落,即便在最绝望的情况下,沙克尔顿也从不在团队面前袒露任何受挫甚至绝望的情绪,在需要做出决断的时刻也都是带头执行

例如沙克尔顿认为在情况急剧恶化的情况下,每个人只能留极少的物资,其余必须统统丢掉。但在冰天雪地里每个人都很珍惜从船上抢救下来的私人物品,沙克尔顿就带头率先将自己的金烟盒和金币甚至连同写着英国亚历山德拉王太后寄语的《圣经》扔进了大海

再比如由于食物供应紧张,能获得肉食对他们来说是极其难得的,沙克尔顿决定带头做“坏人”,下了处死所有陪伴他们长久冒险的雪橇犬的“残忍”决定…

最终在1916年4月9日,南极的浮冰彻底碎裂,沙克尔顿决定带领团队穿越了约1300公里茫茫的冰冷大海,最后在十天不吃不喝的情况下,终于寻找到了救援,让整个团队27人奇迹般地全部生还…

我个人认为这个经历,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成败”,而是堪称伟大的用生命为代价谱写的关于“决策”的完美智慧

同样的,我曾听一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投资人说过,“战争从来不是由胜利和荣耀组成的,而是煎熬和忍耐。”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南极探险 商业故事 领导力 决策智慧 Antarctic Exploration Business Story Leadership Decision Wisd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