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全文版 09月29日 12:28
生成式AI对就业的资历偏向影响与人口对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哈佛大学研究显示,生成式AI正以“资历偏向”重塑劳动力市场,初级员工受影响远大于高级员工,尤其在批发零售业。AI高效替代重复性事务,导致企业对初级人才需求缩减,并影响不同教育背景的毕业生。研究还指出,AI可能迫使年轻人延长职业准备期,推迟婚育,加剧高低技能收入差距。文章提出,AI时代人口规模更显重要,创新人才储备依赖庞大基数。为应对AI带来的经济失衡和低生育率,建议政府大幅度发放生育和教育补贴,以刺激消费、盘活产能,并为AI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 **AI的资历偏向性冲击:** 生成式AI正以一种“资历偏向”的方式影响就业市场,导致初级员工的数量相对下降,而高级岗位受到的影响较小,这主要源于AI对重复性工作的替代效应,使得企业对入门级新人的需求大幅收缩。批发与零售行业受此影响尤为显著,初级招聘下降高达40%。

🎓 **教育背景与就业分化:** 研究发现,AI对毕业生的教育背景呈U型影响,中端院校(Tier 2-3)的毕业生受冲击最大,而顶级(Tier 1)和较低端(Tier 4-5)院校的毕业生影响相对较小。同时,AI采用企业的内部晋升率上升,企业更倾向于提拔内部员工而非外部招聘。

👶 **延迟婚育与人口挑战:** AI技术发展迫使年轻人延长教育和职业准备周期,导致收入微薄时期拉长,进而可能推迟结婚生育,甚至选择不婚不育。这不仅增加了教育成本,也是导致生育率连续下降的重要原因,对奶粉、儿童用品、教育等多个行业产生连锁负面影响。

💡 **人口规模对AI时代的重要性:** 文章强调,AI时代创新至关重要,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需要足够大的人口基数作为“人才蓄水池”。庞大的人口规模能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海量数据资源以及支撑AI全产业链的人才需求,是中国在AI领域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 **政府补贴的解决方案:** 为应对AI带来的经济失衡和低生育率,建议政府实施大力度的生育和教育补贴,包括免费学前教育、高额现金补贴、个税社保减免以及购房补贴等,以刺激消费,盘活闲置产能和劳动力,并为AI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

生成式AI 对就业市场的冲击 最近,哈佛大学两位研究人员Seyed M. Hosseini和Guy Lichtinger发表了一篇论文“Generative AI as Seniority-Biased Technological Change: Evidence from U.S. Résumé and Job Posting Data”(生成式AI作为资历偏向型技术变革:来自美国简历和招聘数据的证据,下附链接),通过分析2015-2025 年美国近 28.5 万家企业+ 6200万员工+ 2.45亿条招聘信息等数据,推导出来的结论是:自2023年初以来,生成式AI正在以一种“资历偏向”的方式重塑劳动力市场,即对初级员工的影响远大于对高级员工的影响。

哈佛大学这项研究显示,AI采用企业的初级员工数量在6个季度内相对下降7.7%;高级岗位基本不受影响,甚至略有增长;导致出现该现象的主因是招聘减少,而非大规模裁员;批发与零售行业受影响最大,初级招聘下降40%。

这种分化源于 AI 对重复性事务的高效替代。比如代码基础纠错、法律文件初审、商务文书草拟等传统初级工作,已能被AI以更高效率完成,使得企业对入门级新人的需求大幅收缩。

这项研究把员工毕业的大学分成五个等级(Tier1-5),从最顶尖的精英名校到比较普通的地区性大学。研究显示,AI对毕业生的教育背景呈U型影响,Tier 2-3(中端院校)毕业生受冲击最大,Tier 1(顶级)和Tier 4-5(较低端)毕业生影响较小。

研究还发现,在采用AI的企业中,现有初级员工的晋升率上升,说明企业更倾向于内部提拔而不是从外部招聘。

AI倒逼年轻人延长职业准备周期,推迟结婚生育

AI技术的发展,客观上导致高技能员工和低技能员工的收入差距被拉大,高技能AI资深员工的收入甚至正在创新高,但由于AI导致初级岗位减少,大学生就业也更加困难。要获得高技能,就需要更高的学历和更多的工作经验。过去 “本科毕业即就业“ 的路径逐渐失效,为突破竞争瓶颈,更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念硕士和博士,或者参加更多的实习工作。而这些额外的学历和实习经验通常没有收入或者收入很低,只有经过多年的积累才能最终进入高收入阶层。

近年来,国内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增加,一些大学的研究生招生人数甚至超过本科生。例如,南京大学2025级本科新生有4113人,研究生新生则有9222人,研究生数量是本科生的2倍多。复旦大学25级本科招生4000人,研究生招生1.2万,研究生数量是本科生的3倍。

以上现象的出现,也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毕竟人的平均寿命和退休年龄都在延长。但是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之下,年轻人会经历一段较长的收入微薄时期(可能会到20多岁甚至30岁),从而导致这些年轻人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组建小家庭。然而,最佳生育年龄(尤其是女性)并不会因为寿命延长而相应延长。所以这种延迟就业的趋势,使得年轻人如果想在30岁前成家生孩子,就会和个人的教育计划和职业规划相冲突。由于没有足够的收入来结婚生育,很多年轻人不得不推迟结婚生育,甚至还有一些年轻人选择不婚不育。实际上,更长的教育经历,也就意味着教育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例会更高,进一步拉高现代社会的教育成本,对此的顾虑,也是导致生育率连续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几年中国的生育率只有更替水平的一半左右,其中2023年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01,还不到更替水平的一半。按目前的生育率,出生人口将以每代人也就是30年时间减少一半的速度萎缩。这个趋势会依次对所有行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先是奶粉、儿童用品和托育服务,然后是教育、食品、服装,再后是房屋、家具、家电、电子消费品、汽车、旅游、娱乐,最后是医疗、养老、殡葬等。这些面向消费者的行业所受到的影响,会逐步传导到面向企业的行业。而且上述影响不只会导致实际需求的萎缩,而且还会持续拉低预期需求,导致国内投资意愿低迷。

AI时代,人口规模更重要

有人认为,AI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作被AI取代,未来中国不需要这么多人口,所以没有必要提高生育率。

我认为,AI时代,人口规模会变得更加重要。

首先,创新会在AI时代变得更加重要,因为非创新工作基本都由AI来完成,而AI系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AI系统本身的迭代升级,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作为支撑:从底层算法的突破、数据模型的优化,到AI与各产业的深度融合(如工业互联网、智能医疗、自动驾驶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顶尖的研发人才、复合型的应用人才以及大量具备相应技能的基础从业者。这些人才的培养与储备,都需要足够大的人口基数作为 “人才蓄水池”。

人口基数越大,具备各种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出现的概率也就越高。这是因为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天赋、兴趣和教育背景,在较大的人口规模下,各行各业都能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人才。例如,在信息技术领域,像印度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就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软件工程师。

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用户不仅是产品的消费者,更是创新的参与者。以搜索引擎为例,用户在进行搜索操作时,搜索引擎会收集其搜索关键词、点击行为等数据。这些数据被用于优化算法,使搜索引擎能够更准确地理解用户意图,提供更相关的结果。同样,在社交平台上,用户上传的内容和互动行为丰富了平台的内容生态,并促使平台根据用户反馈改进功能。因此,用户数量的增加为产品算法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持,使其更方便使用;从内容角度看,用户越多,产生的内容也越多,形成滚雪球效应。

AI 产业的竞争本质上是 “规模竞争”,只有同时具备庞大人口规模、充足创新人才和齐全产业门类的国家,才能在这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当前,全球真正具备独立研发和产业化AI能力的国家寥寥无几,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其中的重要一极,正是得益于独特的规模优势:14 亿人口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为AI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海量的数据资源;庞大的年轻人口群体,支撑了从芯片制造、软件研发到行业应用的全产业链人才需求;齐全的产业门类,则让AI技术能够快速渗透到各个领域,形成“技术研发--产业应用--数据反哺--技术再升级”的良性循环。

但近年来,中国生育率和出生人口持续下降,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年轻人口规模的逐步萎缩,可能会从根本上削弱AI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和市场活力。如果不及时提高生育率,未来中国在 AI领域的竞争力可能会随着年轻人口的枯竭而逐步衰退——当研发人才出现断层、市场规模增长放缓时,AI技术的迭代动力和产业竞争力将难以维系。

解决方案:给年轻人发放生育补贴和教育补贴

年轻人会在教育、结婚生育和职业初期这三个阶段遭遇个人财政困境,而当前社会则基于科技和AI的发展,完全有能力拿出资源来补贴教育、生育和实习培训。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这当然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但仍然还是不够。我们建议尽快实施完全的免费学前教育,切实减轻育儿家庭的教育负担。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加上现有小学和初中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共十二年免费教育。以后还可以争取把免费教育扩展到高中阶段。

发钱补贴生育,已被国际和国内的经验表明确实有效果,前提是力度必须足够大。如果补贴生育没有效果,那是因为补贴的力度太小。根据测算,如果要显著提升生育率,生育补贴的财政支出至少要占GDP的2%-5%。具体的生育补贴建议见附录。

有人担心,如此大规模地给年轻人发钱,会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呢?对此给出结论的前提条件,就是要看产能是否有余力以及就业是否充分。现在中国恰好处于产能过剩、就业不充分的阶段,所以通过扩大消费,可以把闲置的产能和劳动力利用起来。中国现在面临的并非通胀而是物价负增长,正好需要赤字财政刺激。当然,赤字财政并不能成为一种长期使用的方案,在通胀周期中可以适当回调。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财政赤字支出会有明显的乘数效应,而且不会引发通胀。因此,用财政赤字发育儿补贴,将具有明显的拉大经济效应,要比降息等其它刺激政策见效更快,长期来看还有利于保持创新活力。

目前中国的各项产能充裕,唯一缺少的就是孩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投入回报之间的错配。因为养育孩子需要家庭投入,但孩子成长之后带来的回报则由整个社会享有。所以现在必须要在国家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应该通过中央财政把更多的福利给予养育孩子的家庭。给育儿家庭发钱,就可以通过家庭消费直达实体经济,还可以促进就业,形成经济增长的预期。

结论:

AI时代最大的失衡是,一方面AI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催生新产业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推动社会总财富增长,但是另一方面,AI会取代初级的智力劳动,加剧年轻人在教育、结婚生育和职业初期等阶段所遭遇的困境。需要政府给年轻人的大力度补贴,才能解决AI时代的经济失衡问题。

附录:具体的生育补贴措施

有关生育补贴的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一是现金补贴:给予每个一孩每月补贴1000元,给予每个二孩每月补贴2000元,给予每个三孩及以上每月补贴3000元,直至孩子年满16岁或18岁。

二是个税和社保减免:对于二孩家庭,实行个人所得税和社保减半,三孩以上家庭个人的所得税和社保全免(对于特别富裕的家庭,可以设定一个封顶补贴的上限)。

三是购房补贴:具体方式可以通过按揭利息返还进行补贴。比如说补贴二孩家庭的房贷利息的50%,三孩以上家庭的房贷利息可全部补贴(不超过一个封顶补贴的上限)。

相关文章链接:

Seyed M. Hosseini & Guy Lichtinger: Generative AI as Seniority-Biased Technological Change: Evidence from U.S. Résumé and Job Posting Data: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5425555

查看评论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生成式AI 就业市场 资历偏向 劳动力 教育背景 延迟生育 人口规模 创新人才 政府补贴 生育率 Generative AI Job Market Seniority Bias Labor Forc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Delayed Childbirth Population Size Innovation Talent Government Subsidies Fertility Rat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