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奇瑞汽车在香港联交所完成首次公开募股(IPO),募资91亿港元,首日交易股价上涨3.8%,收盘市值约1840亿港元。尽管受台风影响,公司取消了原定在联交所的上市仪式,但这并未妨碍交易的顺利进行。奇瑞是今年以来香港市场最受关注的IPO之一。随着交易火热,香港新股市场的热度再度升温,全年募资总额预计将超过260亿美元,创下4年来的新高。分析人士认为,奇瑞在新兴市场的长期积累与持续增长的出口规模,使其获得了投资者的积极追捧。麦格理资本中国股票策略主管Eugene Hsiao表示,奇瑞具备显著的海外增长潜力,尤其在新兴市场颇具竞争优势。根据数据,奇瑞2024年出口了114万辆汽车,占总销量的40%,主要销往俄罗斯、中东和南美,自2003年以来一直稳居中国汽车出口第一。然而在国内市场,随着电动车快速普及,比亚迪等新能源品牌强势崛起,奇瑞在电动化转型上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奇瑞称,将把IPO募集资金用于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电动车与智能化产品实力,同时升级海外工厂并扩大渠道布局。奇瑞的IPO之路远非一帆风顺。早在2003年,奇瑞便计划赴海外资本市场上市,但因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及外资持股问题而未能成行。此后10多年间,奇瑞多次传出重启上市的消息,尤其在2010年前后积极筹备,但始终由于国际市场环境、财务规范化程度及战略调整等原因未能落地。2017年,奇瑞一度考虑引入战略投资者甚至整体改制,但最终转而继续深耕自主发展。今年2月,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明确提出,要将“高质量上市作为公司首要任务”。此次终于在香港完成上市,意味着其长期以来的资本市场梦想得以实现。IPO后,奇瑞的市值达到1840亿港元,超越小鹏、长城,低于比亚迪、理想,正与吉利争夺港股市值第三车企的位置。与新能源车企相比,奇瑞估值仍有一定差距,凸显出投资者对其燃油车占比较高的业务结构的担忧。不过,奇瑞出口业务的高利润率以及不断增强的全球竞争力,仍为其增长提供了支撑。值得注意的是,此次IPO奇瑞并未邀请华尔街投行参与承销,而是由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和中信证券担任主承销商,这在此等规模的上市中并不常见。奇瑞的成功上市不仅为自身转型升级提供了资金支持,也为香港IPO市场注入了信心。当前,全球车市竞争激烈,海外扩张虽带来新机遇,但也考验企业的创新与执行力;与此同时,国内市场正经历深度洗牌,比亚迪高管就曾在慕尼黑车展上指出,中国汽车行业最终可能只会剩下少数几家真正有竞争力的品牌。在这样的内外环境下,奇瑞能否借助上市契机强化核心实力,并在海外与国内的双重竞争中稳住脚跟,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奇瑞汽车在香港联交所成功完成首次公开募股(IPO),募资91亿港元,首日交易股价上涨3.8%,收盘市值约1840亿港元。尽管受台风影响,公司取消了原定在联交所的上市仪式,但这并未妨碍交易的顺利进行。
🚗奇瑞是今年以来香港市场最受关注的IPO之一。随着交易火热,香港新股市场的热度再度升温,全年募资总额预计将超过260亿美元,创下4年来的新高。分析人士认为,奇瑞在新兴市场的长期积累与持续增长的出口规模,使其获得了投资者的积极追捧。
🌏根据数据,奇瑞2024年出口了114万辆汽车,占总销量的40%,主要销往俄罗斯、中东和南美,自2003年以来一直稳居中国汽车出口第一。麦格理资本中国股票策略主管Eugene Hsiao表示,奇瑞具备显著的海外增长潜力,尤其在新兴市场颇具竞争优势。
🔋然而在国内市场,随着电动车快速普及,比亚迪等新能源品牌强势崛起,奇瑞在电动化转型上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奇瑞称,将把IPO募集资金用于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电动车与智能化产品实力,同时升级海外工厂并扩大渠道布局。
📜奇瑞的IPO之路远非一帆风顺。早在2003年,奇瑞便计划赴海外资本市场上市,但因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及外资持股问题而未能成行。此后10多年间,奇瑞多次传出重启上市的消息,尤其在2010年前后积极筹备,但始终由于国际市场环境、财务规范化程度及战略调整等原因未能落地。
9月25日,奇瑞汽车在香港联交所完成首次公开募股(IPO),募资91亿港元,首日交易股价上涨3.8%,收盘市值约1840亿港元。尽管受台风影响,公司取消了原定在联交所的上市仪式,但这并未妨碍交易的顺利进行。
奇瑞是今年以来香港市场最受关注的IPO之一。随着交易火热,香港新股市场的热度再度升温,全年募资总额预计将超过260亿美元,创下4年来的新高。分析人士认为,奇瑞在新兴市场的长期积累与持续增长的出口规模,使其获得了投资者的积极追捧。麦格理资本中国股票策略主管Eugene Hsiao表示,奇瑞具备显著的海外增长潜力,尤其在新兴市场颇具竞争优势。
根据数据,奇瑞2024年出口了114万辆汽车,占总销量的40%,主要销往俄罗斯、中东和南美,自2003年以来一直稳居中国汽车出口第一。然而在国内市场,随着电动车快速普及,比亚迪等新能源品牌强势崛起,奇瑞在电动化转型上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奇瑞称,将把IPO募集资金用于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电动车与智能化产品实力,同时升级海外工厂并扩大渠道布局。
奇瑞的IPO之路远非一帆风顺。早在2003年,奇瑞便计划赴海外资本市场上市,但因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及外资持股问题而未能成行。此后10多年间,奇瑞多次传出重启上市的消息,尤其在2010年前后积极筹备,但始终由于国际市场环境、财务规范化程度及战略调整等原因未能落地。2017年,奇瑞一度考虑引入战略投资者甚至整体改制,但最终转而继续深耕自主发展。
今年2月,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明确提出,要将“高质量上市作为公司首要任务”。此次终于在香港完成上市,意味着其长期以来的资本市场梦想得以实现。
IPO后,奇瑞的市值达到1840亿港元,超越小鹏、长城,低于比亚迪、理想,正与吉利争夺港股市值第三车企的位置。与新能源车企相比,奇瑞估值仍有一定差距,凸显出投资者对其燃油车占比较高的业务结构的担忧。不过,奇瑞出口业务的高利润率以及不断增强的全球竞争力,仍为其增长提供了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IPO奇瑞并未邀请华尔街投行参与承销,而是由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和中信证券担任主承销商,这在此等规模的上市中并不常见。
奇瑞的成功上市不仅为自身转型升级提供了资金支持,也为香港IPO市场注入了信心。当前,全球车市竞争激烈,海外扩张虽带来新机遇,但也考验企业的创新与执行力;与此同时,国内市场正经历深度洗牌,比亚迪高管就曾在慕尼黑车展上指出,中国汽车行业最终可能只会剩下少数几家真正有竞争力的品牌。在这样的内外环境下,奇瑞能否借助上市契机强化核心实力,并在海外与国内的双重竞争中稳住脚跟,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