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这两年,非常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在笔记本材质和工艺方面下功夫,可见的设计更好看,每一款的质感也极其独特,就如华硕最近发布的灵耀14 2023 旗舰版。

它的外观设计极其精致,尤其是皓沙金配色在颜值和质感方面同价位段产品中几乎少有能及。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其好看的外表下,还有H45 标压处理器以及RTX 3050 独显版可选,性能表现还是很让人期待的,那它实际表现如何,这是MDT 的完整评测。
*全文基于 灵耀14 2023 旗舰版:i9-13900H + 32G LPDDR5 内存、1TB SSD、2880*1800 120Hz OLED高刷屏,售价8499
优点:
- 机身颜值、质感、做工均不错14.5英寸2.8K 120Hz 高分高刷OLED屏,有着出色的观感有着出色的色域覆盖以及色准不错的散热和噪音表现最高可选i9-13900H+RTX3050,能满足绝大部分使用需求
遗憾:
- 电源键位置、半高方向键需要适应接口再多些就更好了
设计与体验:

如你所见,我手中这台是灵耀X14 2023 旗舰版皓沙金配色,由于A面采用了全新的等离子陶瓷镀层技术,让它变成呈现出了一种很特别的哑光质感,触摸手感也如纸质般温润,如果你厌倦了千篇一律的“阳极氧化”工艺,那么你一定可以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

表面还有高光几何线条将A字形logo 很巧妙的呈现出来,让它在设计看上去多了一些简约的高级感,很有档次。机身ACD 三面均为金属材质,厚度在16.9mm,重量相比标准版从1.3kg增加到了1.5kg,外出携带并不会有什么负担。

灵耀14 2023 旗舰版的这块屏幕十分亮眼,首先相比标准版屏幕尺寸由14英寸增加到了14.5英寸,但机身三维尺寸并没有太大变化,这也就是说它拥有更窄的边框,可视面积也会更大,有着很好的观感。而在开合方面,屏轴的阻尼调节的也很不错,单手轻松开合,也支持180度躺平,使用中会方便不少。

而在屏幕素质方面,作为旗舰版它搭载了一块16:10 比例2880*1800 分辨率的OLED屏幕,支持100% P3色域,在MyASUS中也提供了四种显示模式切换,可以任意切换适合当前的使用场景。

实测的屏幕素质也很不错,有潘通认证,出厂经过逐台校色,分别测试了sRGB 和P3 模式,测得有接近的100% sRGB 和 99.8% 的 P3 色域覆盖,从图中也能看到RGB 三点覆盖很精准。而在色准方面,实测它的平均ΔE为0.6,最大为1.84,颜色显示还是很精准的,基本上属于所见即所得水平,能应对一定的专业图像处理工作。

在亮度方面,SDR 下它的全屏亮度最高接近380nit,而它的HDR 区域亮度则基本已经达到600nit级别,整体的屏幕素质还是很不错的。在其它方面,灵耀14 2023 旗舰版相对标准版,屏幕刷新率从90Hz提升到了120Hz,DC调光、硬件防有害蓝光这些也一个不少。

在回到设计,灵耀14 2023 旗舰版没有指纹识别但给到IR 红外摄像头,相比指纹来说可以更快速的做到开盖人脸识别一步进入系统,整个过程非常流畅。

在键盘方面,整体保留了华硕一贯的设计风格,键程长度为1.4mm,回弹力度和合适的键间距让它有着不错的打字体验,上方快捷键可一键屏蔽摄像头,还有Fn+F来切换性能模式,唯一不足就是半高方向键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购买的RTX 独显版,那触控板则会升级为NumberPad 虚拟键盘,来提升数字录入效率。

在接口方面,左侧给了一个USB-A(3.2 Gen2),右侧则有HDMI 2.1和两个雷电4接口以及耳麦接口,整体接口规格还是很高的。
内部结构:

底部的拆解还是很简单,没有隐藏的螺丝,分别由9颗螺丝固定,均拧下后拿下盖板就能看到完整的内部结构。

灵耀14 2023 旗舰版的内部设计还是很规整的,USB 接口通过排线与主板相连,下方电池达到了70Wh,散热系统采用的是单风扇双热管左+后的风道设计。

双热管采用的是6mm+8mm 规格,两侧出风口均有厚实的鳍片,风扇的叶片也很密集,对于核显版本的机型来说,理论上不会有太大压力。

在扩展性方面,内存为板载,只有一个M.2 2280 硬盘位,我手中这台硬盘来自镁光的2450系列,实测它的读写性能如下:

最大读为3.6GB/s,最大写为3.4GB/s,右侧的长时读写测试很稳定,就读写速率而言日常办公足够使用,如果你对硬盘有更高要求的话自行更换也很方便。
散热及噪音表现:
我手中这台灵耀14 2023 旗舰版为i9-13900H,按照惯例我们先对它进行CINEBENCH R15 连续跑分测试,目的就是为了直观地展现出CPU 单独负载性能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到,i9 这颗处理器的峰值性能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可以达到2474cb,四次后平均可以稳定在2161cb上下,30次长时负载性能波动极低。

从记录的整个跑分过程可以看到,灵耀14 2023 旗舰版峰值功耗接近78W,长时稳定功耗为45W,前三次处理器温度在90°C附近,随着风扇开始高速运转逐渐降低,后续稳定在82°C附近,长时负载CPU频率在3.092Ghz 左右。
从机身进/出风口的温度以及CPU功耗我们可以判断它的散热效率K,我们认为出风口温度越接近核心温度,就意味着散热效率 K 越高,这个机器的散热表现也就越好。
灵耀14 2023 旗舰版可以做到1.78的水平,散热效率已经比部分游戏本出色,足以体现新一代华硕冰锋散热的强大。

在进一步的压力测试中,我们也记录了键盘表面温度,可以看到灵耀14 2023 旗舰版键盘平均温仅在31°C附近,最高温为39°C位置也在功能键上方,并不影响使用。左手区域(点1)位于风扇正上方,所以温度基本就比室温高些,右手(点2)也只达到34°C附近,整体来看,灵耀键盘温度控制还是很出色的。

在噪音方面,我们发现即便在压力测试中,灵耀14 2023 旗舰版的风扇也并非时刻全速运转,会跟具机内温度来自动调节,所以它的噪音是处于43dBA~46dBA之间,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整个过程没有高音异响出现,而在日常办公时几乎感受不到风扇在转动。
理论性能及生产力表现:
在配置方面,灵耀14 2023 旗舰版给了i5-13500H 和i9-13900H两个版本可选,相比于标准版采用的P28来说,拥有更多的核心和线程,整体规格相比上一代在频率上也有所提升。而对于上一代轻薄本普遍采用i5/i7 来说,灵耀的i9版性能肯定会更强,也是目前轻薄本中可买到最高规格。

在R23的测试中可以看到,单核成绩可以做到 1991 pst,多核为 16497,单核和多核成绩均超过了之前测试的80W的i9-12900H,尤其是单核成绩提升达15%,灵耀14 的这个表现还是很出色的。

我们也简单跑了个3DMARK 成绩分别如下:
- Time Spy:总成绩 2065,其中核显 1806 / 处理器 11107Fire Strike:总成绩 5631,其中核显 5987 / 物理 26863/ 综合 2140
这个表现对于像LOL 级别的游戏来说基本毫无压力,而如果你有更高的图形需求的话,则建议购买RTX 3050版,而且灵耀14 2023还适配了Studio驱动,在一些创意应用中有着更好的兼容性。
接下来就是生产力实测环节,日常办公软件追求的不是高功耗,基本上25W的释放就能满足日常所需,对于采用顶配i9 的灵耀14 2023来说更是完全不存在什么压力,效率也只会更高。

比如PCMARK10 应用程序测试,灵耀14 2023 旗舰版已经做到了15982,整体表现也完全不输于100W的12900H以及115W 的12700H,13代H45虽然看似核心数量于上代差异不大,但实际体验却明显有所提升。

接着是Photo Editing测试,7181 的成绩也代表着它可以胜任绝大部分的日常使用需求,尤其是32GB大内存版本,可同时加载、处理的文件也可以更多,基本上不用担心爆内存。如果你有视频编辑需求的话,则建议购买独显版了。
最后来看续航:
在拆机部分我们看到灵耀14 2023 旗舰版配备的是70Wh 大容量电池,再加上其还有intel EVO认证,所以我们对它的续航还是很期待的。

实测115尼特屏幕亮度下,灵耀14 2023 旗舰版PCMARK10 应用程序续航可以做到11h45min,平均每小时在5.9W左右,这个表现还算可以,基本可以满足一天的续航需求。

最后是快充,可以看到前半小时输入还是很高的,可以达到65W左右,37分钟可充至60%,54分钟充至80%,已经能够满足一般的应急需求,充满则需要80分钟。
总结:
整体体验下来,可以感受到灵耀14 2023 的旗舰款各方面都无愧于旗舰之名,简单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设计上,特殊的等离子陶瓷镀层技术,让原本金属机身也拥有了温润的触感,再结合皓沙金配色,以及A面极简的高亮线条点缀,使它的颜值直接盖过了绝大多数轻薄本。
而作为旗舰,它的第二大核心卖点就是那块14.5英寸的高分高刷OLED 屏幕了,89% 极高的屏占比,在你开盖的瞬间就能感受到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多种色域模式切换以及60/120Hz可变刷新率,不管是日常工作还是看视频玩游戏等场景,都能带来不错的视觉体验。

在设计之外,机身的散热表现也非常出色,不仅键盘温度控制在了舒适的范围内,噪音也压制的很好,虽然这次测试的是核显版,但独显版也有配套的新散热模具,虽然功耗目前未知,但理论上应该不会差。
而在选购方面,灵耀14 2023 旗舰版给到了3重规格可选,i5-13500H版适合对性能要求不高但是倾向于灵耀14高颜值的用户,i9-13900H版则更适合平面设计类用户选择,而i9+RTX3050 则是追求性能与颜值并存用户,这个规格集轻薄与性能于一身也是妥妥小钢炮级别。
